28例临床紧急大量输血情况回顾分析
2012-06-02冯军陈欢平
冯军 陈欢平
紧急大量输血是指24 h内输血量等于或超过患者的血容量或在3 h内输血量达到或超过患者血容量的一半。大量输血的发生导致大量输血方案(Massive Transfusion Protocol,MTP)的提出。2011年9月在西安召开了《大量输血现状调研及指导方案》项目阶段性结题研讨会,对指导临床大量输血工作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血荒”一词近年来频繁出现在电视、报纸、网络等各大媒体上,引起了患者就医的紧张情绪,同时也引起了卫生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因此触及了人们对于目前义务无偿献血的大讨论。“血荒”今后在大中城市即将成为常发事件的同时,公众的献血意愿却呈现下降趋势。“开源节流”成为解决目前状况的现实问题。作者结合实际情况从临床合理科学用血的角度探讨“节流”的有效途径,希望对缓解“血荒”提供一些思路。
1 临床资料
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本院28例紧急大量输血病例,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16~67岁,平均36岁。
2 结果
本文28例病例中,悬浮红细胞最小用量4 U,最大用量54 U,平均用量17.72 I,普外科18例占65%,骨科4例占15%,妇科4例占15%,急诊科2例占5%,接受血制品情况见表1。
3 讨论
3.1 科学评估,积极纠正休克 28例病例基本都为外科系统紧急输血,95%的病例就诊时处于休克状态,这时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患者初期评估和复苏,处理顺序见下表2。
表1 28例患者接受血液制品情况
表2 初期评估与复苏
治疗原则:①及时应用预温的胶体液和晶体液补充血容量,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输注悬浮红细胞,以维持组织灌注和供氧。②采取一切手段尽快止血。③正确使用血液成分,及时纠正凝血功能障碍。④监测中心静脉压,保持体温,重视隐匿性失血。
3.2 加强临床医生合理用血的指导和培训 临床输血的最终决定权即处方权在医生。分析28例病例,可以看到好多例临床用血情况比较盲目,见到休克首先都是输血扩容,而不是输液扩容。大量输血抢救成功率不是很高,第2、23、26、28号最终都是死亡病例。因此加强外科医生临床用血的科学性、合理性培训工作尤为重要,部分医生输血知识的匮乏导致过松过滥的开出输血申请单,这无疑给有限的血液资源造成浪费。通过持续性的合理用血培训,一方面是对有限血液资源的保护,达到“节流”的目的;另一方面合理的临床用血还可以减少输血后并发症的发生。要让医生明白输血的过程,不仅是血容量和血液成分的丢失,同时也导致一系列细胞因子尤其是生理因子的释放造成机体内环境失调。炎性介质的释放,从而加重患者机体应急反应。对于输血一般反应临床医护人员已经非常熟悉,但对于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反应知道的人都比较少。大量输血可以导致TRALI的发生,而且比较常见,紧急情况下容易忽视。TRALI的病理表现是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水肿。TRALI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输血过程中或输血6 h内出现不能用原发病解释的进行性呼吸困难,患者表现为呼吸急促、紫绀、咳嗽、非泡沫样血水样痰、烦躁、出汗、低血压等。患者还可发热。临床一旦发现可疑TRALI的发生,应该立即停止输血,给予对应治疗,特别是立即给氧,积极纠正低氧血症,使氧饱和度>90%。
3.3 开展自体血回输新技术 自体血回输技术有3种方式:①稀释式,即患者在麻醉后手术开始之前抽取一定量自身血抗凝临时储备,然后根据术中失血及患者情况将本人的自身血回输。②术中回输式,将患者无污染的体腔积血、手术失血等血液回收,经过专业仪器过滤回输给患者本人的方式。③贮血式,在手术前1周采集患者的血液,进行手术时供其本人使用。28例病例中有13例为肝脾破裂加失血性休克情况,基本上都为术中回输适应证,但因无专业回输设备而浪费了大量血液资源。自体血回输技术的开展可以大幅度减少临床异体血的应用,极大的节约临床用血,具有深远的社会和经济意义,对缓解目前“血荒”状况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