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浓度的次氯酸钠冲洗液在根管治疗中疗效的观察
2012-06-01程凡
程凡
根管治疗术是治疗牙髓病、根尖周病以及牙周(牙髓联合病损的一种常见方法)。根管治疗包括了根管系统的清理、成形和严密的三维充填,所以选择有效的清洗衣液对于根管治疗的成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1]。有研究显示次氯酸钠可以有效地清理牙髓腔内的污玷,但考虑到其有强烈的刺激性,所以有必要寻找一个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浓度。本研究拟通过患者在不同浓度下的疼痛反应和复诊率来寻找次氯酸钠最佳的治疗浓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4月至2010年9月到本院就诊的牙髓炎,牙髓坏死与急性根尖周炎的患者80名,共80颗患牙。随机分为四组: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20名。
1.2 研究方法 常规的根管预备后分,A组、B组、C组和D组依次用1.0%次氯酸钠组、1.5%次氯酸钠组、2.0%次氯酸钠组和2.5%次氯酸钠组冲洗,冲洗时间为1 min,清理结束后用蒸馏水冲洗1次。3 d后随诊疼痛情况,1周后无疼痛行永久性填充。
1.3 评价方法 ①以治疗后第3天患者的疼痛情况作为判断次氯酸钠安全性的标准,按照WHO提出的标准对疼痛进行评价,0级:无痛;Ⅰ级:轻微痛,无需药物治疗;Ⅱ级:疼痛,仅需药物治疗或降低咬合能缓解疼痛;Ⅲ级:疼痛严重或伴有局部肿胀。患者疼痛越明显则提示次氯酸钠的安全性越差。②以患者复诊作为疗效的判断标准,对本次治疗的患者分别登记,随访并记录1年内复诊的患者数量,最后作统计学分析,比较4种浓度的长期疗效。复诊患者记为无效,没有复诊患者记为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安全评价采用秩和检验,而疗效分析则采用卡方检验,统计软件为SPSS 17.0,以P=0.05作为检验标准。
2 结果
2.1 小于等于2.5%浓度次氯酸钠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24 h后的疼痛测示表明四组病例中,只有D组有1例疼痛较重病例,其余3组症状均较轻,统计结果显示P=0.617>0.05,说明四组之间没统计学差异,见表1。
2.2 2.0%次氯酸钠具有很好的疗效 1年后疗效评定显示2.0%次氯酸钠C组具有与2.5%次氯酸钠D组同样的疗效,而明显高于1.0%次氯酸钠A组和1.5%次氯酸钠B组。卡方检验显示P=0.014且P<0.05,说明不同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两两比较显示:A、B两组之间没有差异,P=0.059,而与C、D两组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3,C组和D组之间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63,见表2。
表1 不同浓度次氯酸钠安全评价
表2 不浓度次氯酸钠的疗效
3 讨论
根管治疗是目前各种牙髓炎、根尖周炎治疗的首选方法。但常常有些患者在治疗后1年内再度出现了疼痛的临床表现,国内外的文献报道60%这种临床表现是由于根尖微渗漏所造成的[2]。根管微渗漏是指微生物、液体和一些化学小分子物质穿过介于根管与充填材料之间及充填材料与充填材料之间存在的微小空隙的现象。有文献报道根管微渗漏与根管的预备和填充材料有关,因此,任何影响充填材料和根管壁适应性的因素如根管预备及充填方法、玷污层的处理、根充材料的理化性质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根尖微渗漏产生影响[3]。在所有的影响因素中,由于清理玷污层的工作更容易受到人为的控制,所以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一些研究显示次氯酸钠具有很好的清理玷污层的作用,但由于其具有很强的刺激性,所以有必要研究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国内体外研究显示次氯酸钠的浓度在低于0.5%时对根管内的有机组织几乎无溶解作用,但当浓度提高到2%-5%时,可有效降解有机组织;根管预备完成后,使用5.25%次氯酸钠溶液和17%EDTA冲洗根管可有效去除根管壁的牙本质涂层[4]。然而,由于考虑到次氯酸钠具有很强的刺激性,尽管在体外实验显示没对牙体的侵蚀[5],但该清理剂在高浓度时极易造成牙周组织的损伤,所以本实验选择了较低的实验浓度,结果显示以不同浓度的次氯酸钠清理玷污层后,2.0%次氯酸钠具有与2.5%次氯酸钠相同的清理效果,但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该研究将为根管治疗中正确使用次氯酸钠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1]李辰,杜嵘,朱亚琴.5种冲洗剂组合对前牙直根管清洁效果的比较.上海口腔医学,2005,14(3):293-297.
[2]KaragÖz-Küçükay I,Küçükay S,Bayirli G.Factors affecting apical leakage assessment.J Endod,1993,19(7):362-365.
[3]Timpawat S,Vongsavan N,Messer HH.Effect of removal of the smear layer on apical microleakage.J Endod,2001,27(4):351-353.
[4]丁志锋,段金成综述,和红兵.根管治疗术后根尖微渗漏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9,2(11):295-297.
[5]Kast'akova A,WuMK,Wesselink PR.An in vitro experiment on the effect of an attempt to create an apicalmatrix during root canal preparation on coronal leakage andmaterial extrusion.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dod,2001,91:462-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