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谁画了《富春山居图》

2012-05-30河西

新民周刊 2012年26期
关键词:全真教富春山居图图卷

河西

天地有大美。

流动的视觉,江天一色,溪山清远。

黄公望,这位全真教的道士、职业算命先生,从30岁左右开始创作,到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画出山水长卷《富春山居图卷》时,已是78岁高龄的老人了。

这幅长卷气势恢宏,极致巅峰,迷倒了包括乾隆在内的无数爱画者,但同时,又有太多疑问。

有人说他大器晚成,50岁左右才开始作画,此说风行一时,潘天寿、王伯敏等人连同本书的作者蒋勋先生都持此说,但恐非真。明汪珂玉的《胜国十二名家》,第十一册是黄公望的设色山水图,款:“大痴辛丑秋七月,写与子茂清玩。”清陆时化的《吴越所见书画录》卷三也记黄公望的一幅作品,黄公望在画后写道:“壬寅仲春过玉山草堂淹留旬日而成,公望。”

辛丑和壬寅这两个干支纪年,在黄公望一生中都只碰到过一次,那就是元大德五年和大德六年,当时他33和34岁,沈周、董其昌都已经对它们推崇备至,那么到他晚年作《富春山居图卷》时,自已炉火纯青。

这幅长卷,纵仅33厘米,长却有636.9厘米。正如蒋勋所说的,这就像一部没有人物也没有情节的诗意电影,山水,就是男女主角,浙江富春江畔,山岭绵延起伏,数十峰,或峰峦耸峙,或吻岸低回;数百树,或干墨枯笔,或湿墨点染,造物之神秀,画工之鬼斧,跃然纸上。

看上去,运笔雄健,逸笔洒脱,润物轻岚,资质孤高。

但是,这是黄公望画的吗?美国著名汉学家高居翰在《隔江山色:元代绘画》中有专节提到黄公望,说他:“年老时,面貌仍如少年般光滑细腻,目光澄如碧玉,两颊红润。”这一说法,基本上根据的是明人李日华《紫桃轩杂缀》,说他“年九十余,碧瞳丹颊”。我们知道,黄公望除了留下了美术画论《写山水诀》(收录于陶宗仪《辍耕录》)之外,还留下了两部简短的道教炼丹术的著作(收录在《道藏》中),分别为《纸舟先生全真直指》一卷、《抱一函三秘诀》一卷,阐述全真派内丹原理和功法。看他的道教理论,这位道长在气功保养方面,看来颇有研究(他早年还靠《周易》算命糊过口),不过他是不是就有这段“不老的传说”呢?

他74岁那年,题倪云林《春林远岫小轴》:“至正二年十二月廿一日,叔明持元镇《春林远岫》,并持此纸,索拙笔以毗之,老眼昏甚,手不应心,聊塞来意,并题一绝云:‘春林远岫云林画,意态萧然物外情。老眼堪怜似张藉,看花玄圃欠分明。”

元镇,是倪云林的字。有人就以此来否认高居翰提到的“不老的传说”,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依此继续推论:连给倪云林题两个字尚且“老眼昏甚,手不应力”,他又如何能完成得了这幅旷世巨作?他和倪云林是多年的挚友,同时加入全真教,似不存在以此理由推拒、糊弄倪云林题字请求的可能性,可见其真。

至正七年,他79岁,按照常规的说法,他花六七年时间完成这幅长卷,也应该是七十二三岁时开始画,是否真有这样的精力能完成此画?还有,他于至正九年作的《九峰雪霁图轴》缘何与《富春山居图卷》风格相差如此之大?

蒋勋说,西方人欣赏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卷》,在于留白,在于空。此话当然没错,但倘若将黄公望和倪云林比较起来,谁更接近于禅宗的空?一看便知,黄公望的长卷更有雄浑激荡之感,而绝非倪云林春雨新篁、秋亭嘉树般的空灵淡远,于黄公望的静中,你显然还能感受到北方画风的清刚雄强(显然是受到荆关董巨等人的影响)。

当然,如果你从另一个方面,看到的是这位老人的顽强和毅力的話,那是一种积极的看法,也无可厚非。正如蒋勋和我一样,在《富春山居图卷》中看到的,这是一个寓动于静、水墨纷披、苍率潇洒的世界,而不简单是文人画中常见的繁华落尽的萧瑟之美。

千山以外,沧海自由,是生命生生不息的萌动与淡然,在召唤着凉亭、松林、流水和小径,进入这个山水自然的世界,天地,大美,而人,永远是那么渺小。

猜你喜欢

全真教富春山居图图卷
明 马守真 芝兰图卷
清 程邃 秋岩耸翠图卷
宋 李公麟 五马图卷
欢乐元宵节——《宪宗元宵行乐图卷》
王著述考辨
马致远神仙道化剧浓郁的全真教烙印
马致远神仙道化剧之宗教精神的阐释
论金元全真诗词中的山水审美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