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经济结构下对外贸易对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2012-05-30陈会贤邵宪宝
陈会贤,邵宪宝
(1.浙江大学 工业技术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58;2.浙江大学 经济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7)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势头迅猛。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我国对外贸易额从1978年的355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196420亿元,30 a来扩大了552倍;我国外贸依存度 (即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则从1978年的9.74%上升到2008年的65.33%。在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中,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分别由1978年的343.4元和133.6元,增加到2009年的17175元和5153元,分别增长了49倍和38倍。但是很多研究证实,对外开放带来的利益和成果并没有被所有公民均等享有,主要表现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收入分配越来越不平等,这不仅体现为1986年之后我国基尼系数不断扩大,也表现为国内各阶层、地区之间及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而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没有进行彻底改革,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则是重中之重。
普遍认为,城乡收入差距过大会导致城市和农村经济形成强烈的反差,构成社会和政治不稳定的潜在因素,最终阻碍中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1]。当然我国的城乡收入不平等问题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但不可否认在二元经济背景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直伴随着对外开放以来贸易的不断增长而逐步扩大,尤其是贸易自由化和城乡居民收入分化在全国各个地区都日趋显著的事实使我们不禁怀疑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着必然联系?对外贸易发展是否必然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如果是,贸易自由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二元经济结构下,不断开放的环境和自由的贸易对城乡地区居民收入不均等的影响机制又是怎样的?鉴于此,作者以陕西省为例,实证分析对外贸易与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关系,阐释对外贸易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以期对陕西乃至全国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做出科学合理的战略引导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1 陕西省对外贸易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概况
1.1 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地处西部地区和开放条件的制约,陕西省外贸增长十分缓慢,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并不明显。根据《陕西统计年鉴2008》,在1978年陕西省的外贸依存度仅有3.32%;但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大,陕西省1991-1999年对外贸易实现了平稳增长,特别是在1994年外贸依存度达到了16.44%的最高点,极大地推动了陕西省的经济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陕西省对外贸易发展十分迅速。
由图1可以看到,1978-2009年陕西省对外贸易总额基本呈上升趋势。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2.69亿元一路上升到2009年的573.87亿元,增加了213倍多,年均增长18.9%;其中,进口额与出口额分别从1978年的2.487亿元和0.205亿元,快速增长到2009年的301.66亿元和272.22亿元,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6.7%和26.1%。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加入WTO的积极影响,陕西省进出口贸易迎来了快速增长的新阶段,外贸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也日益显著。
1.2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情况
图1 陕西省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
伴随着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扩大,陕西省城乡居民的收人水平在不断提高 (表1)。一方面,从绝对数看,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分别由1978年的310元和134元,增加到2009年的14129元和3438元,分别增长了44.6倍和24.7倍。但是,不难看出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并不一致,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几乎为农村居民收入增速的2倍,这必然拉大了两者间的收入差距。这说明陕西城乡经济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城镇居民收入与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剪刀差”呈扩大之势,收入分配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另一方面,从相对数看,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城镇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值基本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这一比值为2.07~2.85;90年代,这一比值开始超过3.0,到1995年达到第1个极大值点3.44;21世纪以来,这一比值基本上只升不降,从2000年的3.49,2001年3.61,2002年的3.97,2003年的4.06,缓慢上升至2009年的4.11,虽然2004,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上一年度稍有降低,分别为4.01和4.07,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维持在4∶1的较高水平。
1.3 陕西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较
现有研究普遍认为我国各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分化的现象日趋严峻,基本结论是越不发达的地区其基尼系数往往越高。按照地区划分,东部地区内部收入差距最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与全国收入不平等程度大体相当;而西部地区基尼系数最高,即收入不平等问题最为严重。把陕西省作为西部地区的代表省份,将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全国总体收入差距相比较,根据表1数据,得出图2。图2显示出2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两者的变化趋势几乎一致,这种高度的相关性反映出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的变化几乎完全受到国家政策和分配制度的宏观影响;二是在1979年以后的各个年份,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无论在增长速度还是在差距水平上始终高于全国收入差距,而且两者之间的数值差不断增大,这也验证了上述结论。
表1 陕西省与我国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比较
图2 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全国的比较
另外,结合图1与图2也可以看出,对外开放以来的绝大多数年份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扩大的,这几乎与该省的对外贸易发展同步,特别是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20世纪90年代初期与本世纪初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显著扩大。另外,如果考虑城镇居民收入中一些非货币因素,如医疗、养老、失业保险、最低生活救济等,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差距应会更大。
综上所述,30年来陕西省进出口贸易和城乡收入不均等的状况都呈上升趋势,占陕西省人口30%左右的城镇居民享受了开放带来的绝大部分好处,而广大农村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却在相对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增大。作者认为该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在于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扭曲了资源分配,违背了市场运行规律。这将动摇广大农村居民对改革开放的信心,甚至可能引起社会动荡,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负面影响。
2 对外贸易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分析
2.1 指标选取、数据处理及变量相关关系
在指标的选取上,使用1978-2009年陕西省对外贸易总额 (Trade,T)、出口额 (Export,E)、进口额 (Import,M)来表示外贸指标,衡量城乡收入差距的指标则采用相应年份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 (Unequal,U)来表示,以上数据都是根据历年《陕西统计年鉴》整理得到。在不改变原始数据特征的前提下,为了消除时间序列样本数据中存在的异方差和自相关现象,以更好地说明各变量间的关系,提高模型的拟合效果,对上述4个变量分别取对数。
此外,结合对表1与图1的分析,陕西省对外贸易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都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且二者变动方向和步调非常接近,因此,我们可以粗略估计陕西省对外贸易变量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量存在着相关关系。为进一步说明各指标变量之间相关性的强弱,计算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量和进、出口贸易额等变量的相关系数,结果lnU与lnT,lnX,lnM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35,0.8451和0.9231。
lnU与lnT、lnX及lnM三者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在0.84以上,特别是收入差距与对外贸易总额和进口贸易额的相关系数更为显著,均达到了0.92以上。这表明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对外贸易总额及进口贸易额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为了进一步严格论证其中存在的内在联系,使用EVIEWS 6.0软件对上述变量间的关系进行经济计量检验。
2.2 对外贸易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检验
2.1.1 数据的平稳性
采用扩展的Dickey-Fuller(ADF)单位根检验方法来确定时间序列 lnTt、lnXt、lnMt和 lnUt的平稳性。运用 ADF检验法对变量 lnUt、lnTt、lnXt、lnMt以及它们的一阶差分变量△lnUt、△lnTt、△lnXt、△lnMt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2。
表2 各变量的单位根检验结果
表2的检验结果表明,变量lnT、lnX、lnM和lnU的ADF统计值均大于5%显著水平下的ADF临界值,因此接受具有单位根的假设,都是非平稳序列。可见,近年来陕西省对外贸易额、进口额、出口额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增长较快,但波动较大。对它们进行一阶差分后,得出△lnT、△lnX、△lnM和△lnU的ADF统计值均小于5%显著水平下的ADF临界值,即不再存在单位根,均为平稳序列。也就是说陕西对外贸易额 (lnT)、出口贸易额 (lnX)、进口贸易额 (lnM)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lnU)都为一阶单整序列,可进一步做变量间的协整分析。
2.1.2 对外贸易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关系
虽然一些经济变量的本身是非平稳序列,但是它们的线性组合却有可能是平稳序列。这种平稳的线性组合被称为协整方程,且可被解释为变量之间的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2]。首先,采用 E-G两步法对城乡收入差距变量lnU和对外贸易变量lnT的关系进行协整分析。
第1步,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 lnUt和 lnTt进行回归,得回归方程:
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t检验。
方程估计的残差为:et= lnUt-0.6536-0.1171lnTt。
第2步,用ADF法对回归残差et进行单位根检验,P=0.0037,结论为平稳。
残差序列et在1%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即接受不存在单位根的结论,可以确定et为平稳序列。因此,变量lnU和lnT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这表明1978-2009年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对外贸易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由回归方程可得:陕西省对外贸易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弹性系数为0.1171,即对外贸易额每增加1个百分点,其城乡居民收入之比将扩大0.1171%。
同理,再把lnU和lnX、lnM用OLS进行回归,得出回归方程为:
方程估计的残差为:et’ =lnUt-0.7452-0.0181lnXt-0.1041lnMt,对 et’进行 ADF检验,结论为平稳。
残差序列et’在1%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具有一个单位根的原假设,即et’为平稳序列。表明lnUt和lnXt及lnMt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而且是惟一的,对应的长期方程为lnUt=0.6536+0.1171lnTt+et。但从协整方程 lnUt=0.7452+0.0181lnXt+0.1041lnMt+et’回归过程来看,出口贸易变量lnX的系数值很小且不显著,未能通过显著性水平为10%的t检验。所以,只能说明陕西省进口贸易额的变动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由方程可得:陕西省进口贸易额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弹性系数为0.1041,即进口贸易额每提高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扩大0.1041个百分点。
2.1.3 对外贸易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因果关系
协整分析的结果说明陕西对外贸易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这种均衡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还需要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来进一步验证。分别检验陕西省对外贸易额、出口额、进口额3个变量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量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汇总检验结果为表3。
由表3可以看出,当确定95%的置信水平时,依次取滞后期1,2,3,4,lnT都是lnU的Granger原因;依次取滞后期 1,2,3,lnX都是 LNU的Granger原因;但无论滞后期为多少,lnU始终不是lnT和lnX的Granger原因,这也符合经济逻辑。尽管lnM和lnU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不确定,但检验结果显示,当滞后期取3时,lnM构成 lnU的Granger原因。综上可知,陕西省对外贸易额、出口额与进口额都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着单向的因果关系,即对外贸易总额或进、出口额的增加都会导致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并不会对陕西省对外贸易额的增长起到推动作用。
表3 lnT、lnX、lnM与lnU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3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贸易诱因
3.1 对外贸易条件的相对恶化
即便是从全国范围而言,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都会扩大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差距。原因在于:首先,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陕西加工制造业生产能力以及人们总体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国外低技术产品的需求不断下降,而对高新技术产品和奢侈品的需求不断上升,表现为进口商品出现技术升级的结构变化;其次,陕西省出口商品的增加值主要来自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而非产品的技术含量的高附加值,这使其出口价格上升空间受到很大限制;第三,我国与其他新兴经济体相似的产业结构和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使得同类出口商品的国际供给迅速提高,因此国内各省区贸易产品的出口价格上涨受到过度竞争的抑制。可见,陕西对外贸易条件总体呈现出恶化的趋势,即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于进口商品价格的不断下降,按照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SS定理),这将使得陕西省出口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广大农村劳动力为主的非技能劳动者的实际报酬下降,而进口商品密集实用的要素价格——城市居民广泛拥有的技能劳动的实际报酬上升。所以,对外开放以来的贸易增长加剧了陕西贸易条件的恶化,从而扩大了该省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3.2 进口贸易导致对劳动者需求层次的分化
国内外学者习惯按照对劳动者所掌握的劳动技能高低程度,把劳动要素简单划分为“技能劳动”和“非技能劳动”。贸易能在一国 (地区)的进出口部门中产生“干中学”效应,从而带动技术进步,尤其是一国 (地区)的加工贸易对中间产品的进口是技术外溢的一个重要途径。按照要素禀赋理论,陕西省是资本和技术相对稀缺的地区,贸易开放将会增加陕西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进口,这必将伴随着先进技术的流入。在本地区技术进步的速度和结构给定的情况下,很有可能会发生如Krugman所说的“技能偏向型”的技术进步,而这种技术进步要求更多的技能劳动和更少的非技能劳动[3]。近年来,陕西省农村涌现出越来越多进城务工者,他们由于受文化水平和知识技能的限制,主要靠出卖自己劳动力获得收入,构成了城市部门的非技术工人,也就是“非技能劳动”的主体;而拥有较高学历和丰富经验的技术工人和行业精英,即“技能劳动者”更多的是拥有城镇户籍的居民。因此,进口商品层次的提高和进口贸易的扩大,带来的“技能偏向型”的技术进步有利于提高陕西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却不利于增加农村居民的工资收入,因而进口贸易的发展也会扩大该省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3.3 我国东部地区产业升级推动的地区间产业转移
目前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参与的国际分工主要是垂直型的分工,我国还处在全球产业链的中下游环节。在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我国东部省份承接了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因“外购”(outsourcing)行为而转移出来的低技能、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某些中等技术产业,这使东部地区的加工贸易在20世纪90年代后得到了迅速发展[4]。近年来,伴随着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升级,一些落后产业开始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由于各地区对“技能”的不同界定,在发达地区属于非技能劳动密集的产业到了陕西等西部欠发达省份就有可能是技能密集型产业。因而,基于现有产业分工体系,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会增加对陕西等地区的技术、资本 (包括人力资本)要素的需求,在现有二元经济体制框架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不断地增加非技能劳动的供给,但是对技能劳动和人力资本的供给却要经过一定时期的教育和培训,因此,技能劳动者的报酬必然会上升。由于陕西劳动力、技术和资本要素的资源禀赋状况,城镇居民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居民,且在资本要素上拥有相对优势,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深入和东部地区对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拥有技术、知识、资本等要素优势的城镇居民在对外贸易分工中获取的收入必然大大高于农村居民。
3.4 贸易自由化带来的农产品竞争加剧
加入WTO之后,我国逐步解除了对农业领域的贸易保护,面对发达国家的规模优势和激烈竞争,我国许多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剧烈,但上升幅度受到限制。基于此种情况,贸易的发展一方面抑制了国内各地区的农产品价格,实际上是减少了农村居民的收入;另一方面,由于农产品是生活必需品,对城镇居民而言,基础性农产品价格的下降反而部分地缓解了通货膨胀,相当于增加了城市居民的实际收入。通过这一增一减,必然扩大了陕西等西部地区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差距。此外,Anderson等[5]分析了中国农业入世承诺对农业部门产生的影响,他们发现减少农业进口保护和取消农业补贴将导致依靠农业收入的农村居民处境相对于城市居民更加恶化,农村居民的工资将下降0.7%。所以,对于像陕西这样的农产品 (主要是水果及其制成品)出口在对外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省份,由于城市化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农业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农产品贸易的自由化带来的供给竞争倾向于降低农业生产部门的经营收入,变相提高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 (或者说是微观经济学中所指的产品价格下降带来的“财富效应”),从而扩大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3.5 粗放型的外贸发展方式
在国际分工体系中,遵循贸易比较优势原则,陕西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被转移到了城市外贸部门的制造业,其劳动生产率也明显提高,一方面这确实增加了被转移出来的“农民工”的绝对收入;但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受制于二元经济体制,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对外贸易依托的是一种粗放型低水平的发展模式,外贸高速增长主要是依靠不计后果的环境污染和大量资源投入以及廉价劳动力来支撑,而且城镇的外贸部门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享受了很多的政策优惠。但是,在比较优势基础上参与国际分工的同时,外贸发展所需的相关环境,如法律制度、社会保障体系以及与自由贸易相适应的资源合理配置、要素报酬市场化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而上述配套的环境建设在我国陕西省等西部地区就更为滞后和迫切。因此,很多出口商品的价格之所以低,主要是因为出口价格没有完全反映其生产成本,诸如对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损害、 “农民工”被剥夺了的各种劳动保障和福利待遇等。在这种“打到底线的竞争”(race to the bottom)中[6],对外贸易所能得到的好处大都留给了城市的有关部门和城镇居民,而大部分代价却转移给农村居民。所以在农村居民参与对外贸易的实际收入被严重压低的现状下,其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将不可避免的被拉大。
4 小结与讨论
对外贸易的发展显著扩大了陕西省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其主要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进出口贸易的发展相对增加了城镇部门的实际收入,却减少了农村部门的实际收入。因此,缓解这一难题的根本和关键是要继续大力推进二元经济体制改革,促使经济的市场化转型早日完成,合理利用并充分发挥农村地区的动态比较优势,在稳步提高农村居民参与贸易所得收入的基础上,逐步降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终实现收入均等和共同富裕的目标。结合有关研究,在现有二元经济背景下,基于外贸发展视角,为缩小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出以下具体建议。
优化商品出口结构,改善对外贸易条件。在WTO条款的约束下,凭借关税壁垒来改善贸易条件已经不再可行,只有依靠出口产品结构的升级才能最终改善贸易条件。因此,对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陕西省政府部门要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同时,可利用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中央对扶持西部地区发展的各项措施,制定高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吸引外国投资流向以上产业,并鼓励这些产业尽快从进口替代向出口导向转型升级。
高度重视农村人力资本的提高,增加技能劳动者所占比重。农村劳动者人力资本提高幅度太慢是造成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内在原因[7],陕西地方政府应该更加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切实加大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投资力度,促进农村居民素质的全面提高,优化城乡各层次劳动力的分布结构,尤其是要推动广大农民工从非技能劳动力向技能劳动力的角色转变。
合理制定贸易促进政策,大力推动农产品出口。首先,政府部门应完善农产品出口退税政策,提高陕西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 (如苹果、猕猴桃等)及其加工制成品 (如浓缩果汁)的出口退税率,培育大宗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其次,要继续加大对农村贸易部门的支持力度,探索建立符合WTO规则的农产品出口促进基金[8],资助农产品出口的研究开发和国外农产品市场开拓等活动;再次,应努力稳定化肥、农机、农药等各项生产资料的价格,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附加值,从而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并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
转变贸易的增长方式,完善配套的体制建设。一方面,政府部门应积极推动对外贸易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增强资源的市场配置功能,更合理地配置生产要素;另一方面,要尽快完成覆盖城乡全部居民的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注意保障广大城镇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力争让生产商品的所有社会外部性成本体现到商品的出口价格中,进而通过对外贸易发展带来的要素价格均等化效应来缓和并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1]张建锋.云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 [D].重庆:西南大学,2005.
[2]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戴枫.中国收入不平等的贸易诱因探析 [J].生产力研究,2008(17):11-13.
[4]戴枫.贸易自由化与收入不平等: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5(10):39-46.
[5]Anderson,Kym,Huang.The impact of China’s WTO accession on agriculture and rural-urban income inequality[G]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series.The World Bank,2003.
[6]胡超.对外贸易与收入不平等 [J].国际贸易问题,2008(3):22-27.
[7]罗丹程,张广胜,周娟.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农村收入不均等的影响 [J].商业研究,2007(12):45-48.
[8]王培志,刘宁.农产品贸易对农民收入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