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过敏性紫癜尿微量蛋白的检测与分析

2012-05-30邢桂英田薇薇李晓梅王卓

中国疗养医学 2012年7期
关键词:尿常规肾小管紫癜

邢桂英 田薇薇 李晓梅 王卓

(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检验科,066100)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血管炎之一,伴肾脏损害者称为紫癜性肾炎(HSPN)。HSPN是HSP最严重的并发症,其中蛋白尿作为一个独立因素参与肾脏病变过程。本研究通过检测HSP患儿尿中微量白蛋白(m-Alb)、免疫球蛋白G(IgG)、β2-微球蛋白(β2-MG)等尿微量蛋白水平,判断尿微量蛋白检测在儿童HSPN中的诊断价值,但受HSPN临床表现多样化的影响,尿常规正常并不表示无肾损害,现将我院81例HSP患儿尿微量蛋白检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2009-10—2011-11在我院住院的HSP患儿81例,其中男40例,女41例;年龄3~15岁。所有病例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HSP诊断标准[1]。其中单纯HSP患儿43例(男22例,女21例),病程4周~1年(平均8.2周),入院后尿常规检测多次为阴性,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正常;HSPN患儿38例(男18例,女20例),病程5周~2.5年(平均24周),尿常规检测出现尿蛋白弱阳性或尿潜血阳性,但BUN、Cr指标正常。随机抽取本院门诊体检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15岁。正常对照组、HSP组、HSPN组3组患儿年龄和性别均衡性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取患儿晨起新鲜中段尿10 m L,采用电泳法检测m-Alb、IgG、β2-MG含量。测定仪器为法国Sebia电泳仪,试剂、标准液及质控液等均为该公司的配套试剂。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组均数间比较先采用方差分析后两两进行t检验,P<0.01为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组儿童尿微量蛋白水平比较,HSP组尿m-Alb、IgG、β2-M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SPN组尿m-Alb、IgG、β2-MG明显高于HSP组及对照组(P<0.01)。3组儿童BUN、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3组儿童尿系列蛋白及肾功能的测定值比较(±s)

表1 3组儿童尿系列蛋白及肾功能的测定值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HSP组比较,▲P<0.01

组别 n m-Alb(mg/24 h) IgG(mg/24 h) β2-MG(mg/24 h) BUN(mmol/L) Cr(μmol/L)对照组 40 4.33±0.58 0.46±0.18 0.28±0.06 5.01±0.96 45.55±5.21 HSP组 43 5.06±1.21★ 0.88±0.41★ 0.60±0.31★ 4.92±0.97 43.77±5.31 HSPN组 38 7.25±1.15★▲ 1.06±0.64★▲ 1.10±0.41★▲ 5.13±0.99 44.74±5.29

3 讨论

HSP是儿童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之一,其发生率为25%~60%[2],早期肾功能损害轻微,很少出现临床症状,尿常规和肾功能常为阴性[3],目前病因未明,肾脏受累的严重程度直接影响着疾病的预后,所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与定期随诊对减轻该病损害程度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研究认为,尿微量蛋白对诊断HSP早期肾损害有一定意义[4]。m-Alb为分子量为6.6 KD的中分子蛋白,在肾小球滤过膜的屏障功能受损时,它在尿液中含量增加;IgG为高分子量蛋白,其含量的多少直接反映肾小球受损程度;β2-MG为低分子量蛋白,是肾小管标志蛋白,β2-MG越多表示肾小管间质的损害越重,功能下降就越严重。在肾小管损伤机制中,目前认为肾小管病变较肾小球病变更密切相关于肾功能的损伤和预后。蛋白尿性肾小球疾病中肾小球损伤可使近曲小管吸收大量滤过蛋白和蛋白结合物质,导致肾小管损伤、萎缩和肾功能恶化[5]。本文43例HSP患儿,虽尿常规检查正常,但尿中m-Alb、IgG、β2-MG含量均显著增高,3组对比有明显差异,说明BUN、Cr在正常范围下,其肾小球基底膜已受损,尿中m-Alb含量增加,当肾小球进一步受损后IgG含量也增加,因此,测定尿中m-Alb、IgG含量是判断肾脏功能受损的灵敏指标;当肾小管损伤时,重吸收障碍而导致尿中β2-MG排出增加,HSP患儿同时存在肾小球和肾小管损害。尿α1-MG、β2-MG、Alb和IgG能分别敏感地反映肾小管和肾小球的轻度或早期损害[6]。表明尿微量蛋白可作为判断HSP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

由此提示,HSP患儿不能依据尿常规及BUN、Cr正常而否定肾损害的存在,即便尿常规正常,肾组织学可能已有改变,而且部分患儿肾损害出现在HSP发病3~6个月后,故尿微量蛋白监测可以作为及时发现尿常规正常HSP患儿肾脏损害的重要手段,并能及早发现迟发肾损害的HSP患儿,尤其对无条件做肾活检的HSP患儿,可为临床定位定性诊断提供依据,并可将尿的各项系列蛋白变化作为早期发现其肾脏损害的无创伤性检测指标,以便及早干预,改善预后。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88-690.

[2]方湘玲,易著文,党西强,等.儿童过敏性紫癜236例临床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6,24(1):46-49.

[3]魏亚新,袁琛,郎妍.尿微量蛋白测定在小儿过敏性紫癜早期肾损害中的意义[J].浙江临床医学,2008,10(5):634.

[4]盛伟松,黄文彦,李述庭.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在儿童增生性肾小球疾病中作用意义的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1,3(2):179-180.

[5]Morii T,Fujita H,Narita T,et al.Association of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with renal tubular damage in diabetic nephropathy[J].J Diabetes Complications,2003,l7(1):11-15.

[6]张为,林兰英,蔡玲琴.尿微量蛋白对判断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预后的价值[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22(11):667-668.

猜你喜欢

尿常规肾小管紫癜
马鸿杰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经验总结
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尿常规与尿沉渣对尿液检验的影响及分析
过敏性紫癜的诱发因素
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观察
肾小管疾病能治好吗?
视黄醇结合蛋白在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及尿液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影响尿常规检验的因素分析
维生素E对抗环磷酰胺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