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司他丁治疗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2-05-29陈少霖陈兴旺赖建波姚志军
陈少霖 陈兴旺 赖建波 姚志军
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是危重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其病理生理特征是一系列炎症细胞被相继激活,并释放出大量的促炎因子,呈“瀑布效应”,损伤全身脏器,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威胁患者生命[1-2]。为提高脓毒性休克患者抢救存活率,验证乌司他丁对脓毒性休克的治疗作用,本文通过测定脓毒性休克患者使用乌司他丁前后血清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a(TNF-a)和白介素-6(IL-6)的水平,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ICU入住的6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均符合国际脓毒性休克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15~87岁,平均(42.23±13.51)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年龄、性别及并发症情况,两组间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并且同样排除下述可能影响血清PCT、TNF-a、IL-6含量的疾病。
1.2 入选及排除标准 (1)符合重症脓毒症的诊断标准;(2)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II≥12分;(3)Marshall器官功能障碍评分≥6分。排除标准:(1)慢性心、肝、肺、肾、凝血等器官系统疾病;(2)恶性肿瘤;(3)艾滋病感染;(4)结缔组织病;(5)对乌司他丁过敏者。
1.3 方法
1.3.1 治疗方法 6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均予以常规集束化抗休克及监护治疗,如积极补充有效血容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积极改善微循环、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补充营养和对症支持治疗等;并积极控制原发感染,如感染病灶的清除、引流、抗生素的联合应用等。治疗组加用乌司他丁治疗(广东天普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使用方法:乌司他丁20万U溶于20ml 0.9%生理盐水中,使用静脉注射,时间持续5min,每6小时1次,连续应用5d。
1.3.2 血标本的采集及处理 采取入院当天及治疗后3d血标本送检验科检查。血清PCT、TNF-a、IL-6检测方法为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法(ICA)及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PCT、TNF—a、IL-6水平动态变化
2 结果
2.1 脓毒性休克患者治疗3d后比较入院时血清PCT、TNF-a、IL-6水平和APACHEII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3d后治疗组较对照血清PCT、TNF-a、IL-6水平和APACHEII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见表l。
2.2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明显减少,ICU住院时间减少(P<0.05)。见表2。
表2 两组间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ICU住院时间比较
3 讨论
乌司他丁是肝脏分泌的一种广谱蛋白酶,属于内源性抑炎物质,经过人体代谢后最终进入尿液,与各种酶结合后能抑制酶的活性,促使各种酶的降解;乌司他丁还可以调节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对溶酶体膜具有稳定作用,抑制溶酶体酶的释放;此外乌司他丁还能清除氧自由基,改善休克时的微循环状态,缓解缺血再灌注损伤,对保护肝脏、肺和肾脏功能起重要作用[3-4]。
在生理情况下,降钙素原是由甲状腺C细胞生成的,并在细胞内经过特异性蛋白水解后生成降钙素。而在严重细菌感染时,血PCT明显增高,此时主要由甲状腺以外的组织产生。Suarez等[5]23对脓毒血症多种标记物的预测意义进行分析,认为降钙素原不仅对评估患者预后有预测意义,也是判断患者感染轻重程度较好的指标,对预后有较高的预测意义。IL-6是多功能的炎性细胞因子,也是炎性介质网络的关键成分。作为抗炎细胞因子,IL-6可平衡前炎症细胞因子的损伤效应,也可以抑制巨噬细胞产生IL-1和肿瘤坏死因子,对机体起到一定保护作用。有报道显示,当机体出现炎症、感染和某些肿瘤时,血清中IL-6的含量会有不同程度上升,所以,IL-6的水平可作为判别病情严重程度的灵敏指标[5]。TNF-a是炎症反应的重要启动因子,可通过第二信使途径、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蛋白激酶途径、氧自由基、一氧化氮(NO)、各种细胞毒性基因转录及核因子调控、ADP核糖基化、DNA片段等多种途径造成组织器官损伤[6]。
脓毒性休克是在脓毒症基础上,出现液体复苏难以纠正的低血压。当患者出现重症脓毒症时,细菌内毒素将激活体内多种炎症介质如PCT、TNF-a、IL-6等,各种酶类从活化的白细胞中释放,直接破坏细胞膜,从而加重机体各器官组织的损伤,进而出现多脏器功能障碍、衰竭[7]。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应用大剂量乌司他丁显著降低了机体中PCT、TNF-a、IL-6;减少了脓毒性休克的全身炎症反应,起到保护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作用,同时降低了在脓毒性休克对各脏器功能的损害;结果显示治疗后APACHEII评分[8]显著下降,MODS进展减慢;可逆转脓毒性休克病情,显著减少MODS发生率,同时ICU住院时间减少。总之,大剂量乌司他丁在治疗脓毒性休克的临床应用中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盛志勇,姚咏明.脓毒症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12(10):653.
[2]Kvy MM,Fink MP,Marshall JC,et a1.2001 SCCM/ESICM/ACCP/ATS/SIS International Sepsis Definitions Conference[J].Crit Care Med,2003,31(4):1250-1256.
[3]Park WY,Goodman RB,Steinberg KP,et a1.Cytokine balance in the lung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J].Am J Resp Crit Care Med,2001,164(15):1896.
[4]景炳文.乌司他丁在急危重症临床应用的进展[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18):117-120.
[5]Suarez Santamaria M, Santolaria F,Perez-Ramirez A.Prognostic value of inflammatory markers(notably cytokines and procalcitonin),nutritional assessment,and organ function in patientswith sepsis[J].Eur Cytokine Netw,2011,21:19.
[6]Prabhu SD.Cytokine induced modulation of cardiac function[J].Circ Res,2004,95:1140-1153.
[7]姚咏明,盛志勇,林洪远,等.脓毒症定义及诊断的新认识[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4(16):321-324.
[8]王今达.MODS病情分期诊断及严重程度评分标准[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5,7(6):346-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