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开展和谐文化活动 共同构建文明幸福家园
2012-05-26余辉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国家而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这一重大命题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实现社会和谐,不但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而且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和良好的文化条件。所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又一次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
建设和谐文化,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又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所要实现的目标。大力开展社区和谐文化活动,丰富广大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社会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这无疑是我们群文工作者所要认真思考的现实课题。本文谨结合深圳部分社区文化建设的实践,围绕社区文化在建设和谐文化乃至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今后如何进一步加强社区公共文化建设,共同营造文明、和谐社区环境与良好社会文化氛围问题作一个大体上的探讨。
一、大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是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层活动网络,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所要实现的目标
何谓和谐文化?有专家学者曾用拆字法解释“和谐”的含义说:“和”字由“禾”“口”两字组成,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也就是民生;“谐”由“言”字旁和“皆”组成,当理解为民主。所谓和谐文化,首先必须解决的就是民生与民乐问题,亦即是说要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要让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成果惠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真正做到人人享有最基本的文化权益。
有关和谐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问题,刘云山同志在一篇专文中曾作过深刻的论述:“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是人与人的团结和睦,乃至人自身的心理和谐,都离不开和谐文化的支撑。没有和谐的文化,就没有社会和谐的根基,也就不可能有建设和谐社会的追求。”
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培养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念和道德规范,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
社区,作为城市及乡镇居民的“居住共同体”,是城乡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个人口集中、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管理规范、服务完善的社区,实际上就是一个小社会。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没有小社会的和谐,便没有大社会的和谐可言。要让生活在每一个社区的人们能和睦相处、互敬互爱、欢悦祥和、安居乐业,就必须大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文明社区创建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和谐文化环境和文明、健康、向上的氛围。不言而喻,社区文化在建设和谐社区以至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
因此,我們在坚持科学发展观,崇尚“天人合一”,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施良性循环经济的同时,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和合”文化传统,进一步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不断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为当地居民提供更丰富的公共文化产品和优质的公益性文化服务,努力实现广大居民的文化权利,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和谐文化环境和文明健康氛围打下扎实的社会基础。
二、深圳经过多年来开展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和“文化社区”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也为今后建设更加美满和谐的社区文化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社区是构成城、乡的基本细胞,又是所在地众多居民的共同家园。社区和谐与否,关系到整个城市及乡镇的安宁与稳定。作为我国最早建立经济特区和全国综合改革试验城市的深圳,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实施创建文明小区活动,社区文化建设也已走过近20年的发展历程。早于1994年,市政府就颁布了我国第一部地方物业管理法规《深圳经济特区住宅区物业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根据该《条例》规定,全市各区、街道、社区居委均要求设有负责本辖区的文化行政管理和协调机构,并配以文艺、新闻、体育等方面的专业员工,对社区内现有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扶植、引导、整合和利用;社区文化活动主要由居民自治,以激发其参与的积极性和连续性,并成为居民的自觉行为。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深圳社区文化建设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处于市中心地带的福田区,就是以市里制定的有关规定为框架,大抓“文化社区”建设和创建文明小区活动。该区区委区政府历届领导都十分重视社区文化建设,不但把它纳入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来实施,而且在布局上努力构造“一公里文化生活圈”,先后投入了数以亿计的资金,完善文化馆、站和基层社区各类文化设施及活动网络,以保证各社区普通居民出门一公里范围内,就可以享受到公益性公共文化场所的服务。
该区莲花北小区共有5820多户,3万多居民的住宅区。由于街道、社区都很重视社区文化建设,所以在这个空间有限的小区里,建有3个可是同时容纳上万人的大型露天文化广场,11个各类文化活动中心场所;由社区管理部门牵头组织的文化艺术团体就有20个;而群众自发组织的小型文艺团体更达几十个。仅近几年,小区内共举办了300多场各类社区文化活动,内容涵盖各个方面。在姹紫嫣红的社区文化氛围中,居民们彻底改变了过去互不相识的局面,无论男女老少,个个都融入了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之中。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社区文化让小区居民尽情分享和谐文化的欢乐与祥和。
十多年来,以“鹏城金秋”社区文化艺术节为主要品牌的深圳市常设性社会文化艺术大展演、大检阅等系列群众文艺比赛和评选活动,拉动了数以千计的社区和上万名社区文艺积极分子,参与活动及观看的居民数百万人次,有效地促进了全市社区文化建设和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至目前为止,有2300多个社区被评为市级文明小区,并涌现了象梅林一村、皇岗新村等大批社区文化先进小区。即便是在城市化转型期的宝安、龙岗两区,在社区文化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宝安区新安街道所辖地域多数是开发比较早、人口最为集中的社区。该街道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实施《社区文化建设工程》以来,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各社区有关资源,采取多渠道等集资金,不断完善各类文化阵地设施和文化活动网络;尽量发挥辖区内的区、街道、社区居委三级各种文艺社团组织的作用,推动了基层社区文化活动的持久开展,为构建和谐新城区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西乡街道的“桃源居”,是一个拥有5万多不同阶层人群居住的大型商品房住宅区,该社区发展商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在当地党委和政府以及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现已打造成社区文化建设的重点示范单位和成功模式。这个20年前还是一片荒山野岭的住宅区,如今已成为所有业主无违法案例、邻里无民事纠纷、社区无黄赌毒,无未成年人犯罪的理想人居之地。业主们自发组织起来的舞蹈队、秧歌队、合唱团等各类民间社团,常年把社区文化活动搞得红红火火。每年与文化部门联合举办的“桃源居”文化节等系列大型综艺活动,已成为该社区居民的共同节目,新老居民和谐共处在这个名不虚传的现代“桃花源”中,先后被联合国有关组织授予“全球理想人居”、“国际花园社区奖”等殊荣。
“桃源居”高度重视社区文化建设,切实保障广大居民的文化权益,大力倡导文明、关爱新风,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大家共建共享平安、祥和,共同构建和谐美好家园的先进事迹,不但给众多发展商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文化与地产互动的发展好模式,也为当地营造了一个社区文化建设成功的范例。这些实践经验和成果,无疑给全市社区文化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进一步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深入持久开展和谐社区文化活动,是巩固文明社区创建成果和提高社区文化发展水平,实现“文化立市”、“幸福深圳”的重要途径
正如上文所述,深圳社区文化建设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发展,的确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它为本土和谐社会的构建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从“文化立市”和建设“文化强区”的宏伟目标要求来看,深圳社区文化事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深圳是一座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新兴城市,市政建设日新月异。可是不少社区基础设施与人口迅猛增长与需求却未能完成同步。加之由于早期一些区域规划上存在着先天不足,导致部分街道、社区文化设施不甚配套,难以适应当今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特别是原特区管理线關外的几个新区,虽然全面实施城市化已有几年,但仅就社区文化而言,不少镇改街道、村改居委的社区建设和原住民的思想意识仍然处于转型期。要真正实现特区内外“一体化”,仍有较大的距离。这种不平衡、不“和谐”状况无疑会制约着全市社区文化建设发展步伐和整体水平。
因此,要使深圳社区文化事业可持续地向高层次发展,必须围绕如下几个方面大做文章,切实加强次发达或新开发地区的社区文化建设,以确保全市社区文化事业健康、和谐地向前推进。
(一)继续加大社区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多层次的公共文化活动阵地,进一步健全覆盖全市的基层文化工作网络。
社区文化设施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当地居民最直接的精神生活园地。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以及《深圳市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方案》等精神,把社区文化设施真正纳入各级城建总体规划之中。尤其是先后成立的几个新区及所属各街道办事处,应站在“文化立市”和贯彻落实《深圳市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的高度,切实加大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步伐,为当地居民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大力扶持工业园区的“企业文化”,关心弱势群体,尽量满足外来务工人员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
深圳是一座典型的户籍人口与暂住人口比例明显倒挂、外来务工人员占总人口大多数的特殊城市。据有关统计数字显示,在现时居住在本市的1500万人口中,非户籍人口就达1200多万。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打工者”,大部分劳作、生活在各大、中企业所属的工业园区,他们的文化权益能否得到保障,直接影响到当地社会的安宁与稳定。不认真解决千百万外来务工人员的基本文化需求问题,我们这座多层次、多元化的移民城市无论如何也难以实现真正的“和谐”。
我们必须参照《深圳市文化局开展外来工文化服务工程方案》的要求,大力扶持各大小工业园区务工人员密集的社区,充分调动企业主的社会责任感和兴办文化事业的积极性,千方百计满足广大员工的文化生活需求。
(三)认真发挥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社会职能和作用,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丰富优质的公益性文化服务。
文化馆、文化站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文化工作的主力军。全体群文工作者在认真做好当地开展各类公益性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辅导和繁荣群众文艺创作的同时,要坚持文艺工作下基层,重点扶持各社区,积极举办各类学习班,为社区培养造就大批专、兼职文化指导员和业余文艺骨干以及热心社区文化事业的“文化志愿者”,努力提高社区文化建设基本队伍的综合素质。
(四)要充分发挥其他公共活动场所应有功能,满足社区不同层次居民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生活需求,真正做到社会公共文化资源人人共享。
深圳既是一座多元文化的移民城市,又是人口高度密集的新都市。要满足这么多不同层次、不同爱好人群的各种文化生活需求,单靠各社区居委所在地有限的活动场地显然是不够的。所以应充分利用全市现有160个各类文化广场、178个“大家乐”舞台、83个公园以及其他可供利用的公共活动场所等资源,为广大居民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提供方便。
不久前,以“自然、和谐、康乐”为主题,围绕“加强公园文化建设,丰富公园文化内涵,提高群众文明素养,提升城市品位”为宗旨,历时3个月的深圳市“公园文化节”,就是一次创新文化活动形式的具体实践。据统计,此次“文化节”共有456家单位、1573个节目、24889人参加演出,受益市民达207.5万人次。可见,其社会效益不能低估。象此类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社会文化活动,对促进社区文化建设,满足居民群众的各种需求,营造和谐文化,实现公共文化资源人人共享的目标,无不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而言之,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构建文明和谐社区,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系统工程,必须广泛动员社会各界互相配合、大家合建、共同分享。但愿我们全体市民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齐心协力创造更加和谐的社区人居环境,为实现“文化立市”、“幸福广东”的宏伟目标,构建文明和谐美满幸福家园而共同努力。
(作者简介:余辉辉(1965-),男,广东梅州人,毕业于广东省梅州市艺术学校音乐系,馆员中级职称、宝安区群众文化艺术馆,研究方向:作曲、音乐制作、群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