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学院大学生体质状况研究分析
2012-05-25刘志国吕丹刘洪波谢旭东
刘志国,吕丹,刘洪波,谢旭东
(枣庄学院 体育学院,山东省 枣庄市 277160)
根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教体艺[2007]8号)精神的要求,为做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的上报工作,枣庄学院每年的11月份,都要进行在校生的体质测试及数据上传工作.通过对枣庄学院2008级学生2008年和2011年的体质状况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了解大学阶段大学生体质的变化状况,探讨影响大学生体质状况的因素,为学校的体育卫生和教学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枣庄学院2008级本科学生共2300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420人,女生880人.入学年龄为17~24周岁,平均19.1岁.
1.2 内容和方法测试指标分为形态、机能和素质3类(见表1).2008年9月份新生2008年,对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座位体前屈、立定跳远、800m/1000m六个项目进行测试.剔除不能正常参加测试者,确定2245人为研究对象.2011年11月份,完成毕业前最后一次测试工作.为保证测试质量,均对测试人员、受试者、组织工作和数据检查验收方面做了严格规定.测试时间均安排在周末上午的时间.各项指标均按照《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检测细则》的要求进行测试.结合查阅核心期刊的文献资料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 for Window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研究.[1,2,3]
表1 枣庄学院体质测试指标
2 测试结果比较分析
2.1 身高、体重、BMI
表2 枣庄学院男生身高、体重、BMI2008年和2011年的比较
表3 枣庄学院女生身高、体重、BMI2008年和2011年的比较
注:带**说明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由表2、表3可见,男女生身高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男生身高平均增长1.57cm,女生身高平均增长1.52 cm ,男生身高增长幅度略高于女生,并且2008年和2011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男生体重平均增长0.61kg,女生体重平均下降0.92kg,说明在校期间男生体重呈增长趋势,而女生体重呈下降趋势.
体重偏低:BMI<18.5
正 常:18.5≤BMI≤22.9
超 重:23≤BMI≤24.9
Ⅰ度肥胖:25≤BMI≤29.9
Ⅱ度肥胖:BMI≥30
测量结果显示,枣庄学院男女大学生的身体质量指数BMI均在正常范围内.可以看出,男生BMI呈增长趋势,平均增长0.47;女生BMI呈下降趋势平均下降0.73.2008年和2011年男生BMI均明显高于女生.[4,5]
2.2 肺活量
表4 枣庄学院大学生肺活量2008年和2011年的比较ml
注:带**说明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由表4可见,大学期间,男生肺活量平均增长180ml,女生肺活量平均增长20ml,男女生肺活量均呈增长趋势,男生肺活量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女生.
2.3 800m/1000m
表5 枣庄学院大学生800m/1000m2008年与2011年的比较 s
注:带**说明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由表5可见,男生1000m成绩没有显著变化,女生800m成绩有非常显著性提高.
2.4 座位体前屈
坐位体前屈是在静止状态下,反映学生腰腹和下肢各关节灵活性和相应部位肌肉、韧带伸展性的测试项目.
表6 枣庄学院大学生坐位体前屈2008年和2011年的比较cm
注:带*说明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大学期间,男生坐位体前屈平均下降0.66cm,并且有显著性差异,女生下降很少,没有显著性差异.
2.5 立定跳远
立定跳远能力是反映下肢爆发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腿部力量和腰腹肌力量.
表7 枣庄学院大学生立定跳远2008年和2011年的比较cm
由表7可见,男生立定跳远的成绩有一定程度的增长,女生稍有下降,但均不明显.
3 讨论
3.1 大学阶段,学生已进入生长发育的相对稳定期,身体形态相对发育较快,身体机能逐渐成熟,体质状况得到进一步提高.
3.2 男女生大学阶段身高均有显著增长,但男生体重没有明显增长,女生身高增长幅度高于体重增长,所以女生BMI指数降低,与女生注重体型,控制饮食有关.
3.3 肺活量是综合反映胸廓发育水平和呼吸机能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大学阶段,男女生肺活量随身高、体重的增长而增长,说明大学生的呼吸机能水平随体格的发育而提高,其中男生肺活量增长较为明显.
3.4 800m/1000m成绩反映耐力素质,通过四年的学习和锻炼,女生增长较为明显,可能与女生长期进行有氧活动有关,心肺功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3.5 坐位体前屈反映柔韧性,男大学生呈下降趋势且有显著性差异,女生有所增长但不明显.可能与男女生所从事的运动项目有关,女生喜欢参加健美操运动,对柔韧性的增长有一定的帮助.
3.6 反映学生爆发力的立定跳远成绩变化不大.
3.7 高校应该在高年级阶段继续引导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增进体质健康.[6,7]
参考文献
[1]尹小俭,季成叶,王树明.我国大学生肥胖流行现状及体质变化趋势[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9,(01).
[2]王茂琼,张启迪,钟卫刚,杨领航. 高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9,(05).
[3] 陈星飚,张欣,张霈.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与对策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07).
[4]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组 编 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45-424.
[5]董新光,戴俭慧,柏扣兰. 健康素质概念的辨析——兼谈体质、身体素质与健康素质3个概念的混用与统一[J]. 体育科学. 2005,(11).
[6] 沈时明. 四川甘孜州藏族13~17岁女生体质健康现状调查[J]. 中国体育科技. 2005,(06).
[7]李爱国. 对大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对策的研究[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