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根植乡土,单腿撑起生命绿树

2012-05-25王继法

中国蜂业 2012年18期
关键词:养蜂蜜蜂苗木

■ 王继法

(作者王继法单位为济宁市任城区继发蜂业合作社)

我的家乡在鲁西南平原,这里历史上就是出黄沙的地方。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上世纪七十年代,当时的大队就把挖沙当成了主业,把卖土烧砖当成了致富门路,但这并没有让农民富起来。真正让家乡声名远扬的是李营苗木和任城区生态养蜂业,这已经成为当地致富的主导产业,而本村就是这两个主导产业的发源地。因四哥王继连是李营苗木协会的会长,我是任城区蜂业协会的会长,经常有人找我介绍经验,我一再推辞,这不是我谦虚,而是因为——

残疾人创出了这两个产业

这个残疾人就是我的三哥王继贤。他出生于1941年,十岁时,因腿上长疮而截取左腿。命运无情造成了他行走的艰难,自强却鼓起了他生活的风帆。当时正赶上家乡土改,从懂事就渴望读书的他,截肢不久,便沐浴着党的阳光,一根小拐杖伴随着他步入了艰难的人生旅程。上学时,别人踩着他的脚印,放学后,他踩着别人的脚印。坚持如饥似渴地学习,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考上了当时济宁最有名的学校——济宁二中,但因家庭困难和走路不方便,品学兼优的他,不得不放弃了学业。

厄运无情人间有爱。也许机遇对这个勤奋好学的小青年有着特殊的偏爱。王继贤小学毕业就被安排到副业组里当会计。1962年,他又被推荐为大队团支部书记。当时国家采取扶持政策,大力发展“十五养”,其中就有养蜂。在信用社工作的大哥,在大队任党支部书记的二哥都业余养着蜜蜂。王继贤一有空就去观察蜜蜂,渐渐地喜欢上了这可爱的小精灵。于是,花50元钱买了五框蜂开始了他的养蜂生涯。他发现,养蜂的首要条件就是蜜源,因当时蜜粉源并不丰富。他想,如果能种一些蜜粉源植物该多好呀。

恰巧,这年团中央号召农村青年大搞科学实验。王继贤深知,我国是农业古国,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如何让这片古老的土地发挥更大的潜力,获得更好收益呢?为此,他向大队和公社提出搞苗圃的申请,被批准后,大队在村南划出18亩地作为团支部的试验田,团员们义务出工育出了刺槐、柳树、椿树、桑树、苹果、桃等树苗。村里的空地、村南的河堤、河滩和路旁都栽上了树,多余的苗子卖给外地还为大队增加了收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王继贤经过十三次试验用种子育出了一亩法桐苗,为大队增加了一千元的收入。第二年,他率先在自家六分自留地里育上了法桐树苗,他做梦都没有想到三十多年后,他所在的耿南村成为“法桐村”,并带动了李营苗木产业的发展。

十年动乱以后,超龄的王继贤辞去了团支部书记的职务。蜜蜂受到了限养,他养的六箱蜂被迫放到了三处。种苗木也受到了限制,每家只能种三分地的树苗。他在村里教了三年小学后,被队里安排看场院,但他闲不住,跟着一位外地来的手艺人学萝笼、竹器加工。

风华正茂时,王继贤在家乡的土地上,以难以置信的毅力,一个人创出了三条致富路,使生命发出了最强音。期间,有多少泪水,多少汗水和多少无人知晓的故事,他内心有几分焦虑,也有几分追求和向往。他渴望着尽快改变家乡的面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沐浴着神州大地,更滋润着王继贤那颗久渴的心,焕发了他的青春,他要让自己的生命之花,尽量开放得更芬芳,更美丽,他也——

面临着选择

人的一生中充满了选择,不同的人生追求决定了不同的选择标准。有的选择看起来是迅速做出的决定,实际却是长期孕育的结果。王继贤毅然选择了专业养蜂。原来,他自接触蜜蜂后,就对这个奇异的王国着了迷,虽然经历磨难曲折,但始终没有使他放弃探索这个奇异王国奥秘的兴趣。他逐渐扩大了养蜂规模,并让初中毕业的我一块养蜂,苗木种植由四哥王继连为主,竹器加工则由五哥经营。

时间像流水般淌过,王继贤当年率领团员栽的树已是郁郁葱葱、枝繁叶茂,这些树木不仅能成为农户盖房屋打家具的主要材料,而且为发展养蜂创造了有利条件。3月中旬,榆树始花,是当地第一个粉源;3月下旬,柳树开花时,则有蜜有粉,为春繁的主要蜜粉源植物。到了4月中旬泡桐开花时,就能摇到蜜了。而真正能采到更多蜜的要数洋槐了。初夏,家乡的洋槐花开了,房前屋后的洋槐树上开得白花花的,散发着清爽的香气,蜜蜂在树上嗡嗡叫着。村南十多里长的河堤上,洋槐花盛开时,犹如一条白龙,成群蜜蜂在花海的芳香中散播出嗡嗡音波。

王继贤和我迎着朝霞忙碌在蜂场,摇出那一桶桶清淡幽香、晶莹通透的洋槐蜜,真是心花怒放,他的微笑里更是洋溢着无尽的甜蜜。因为这是从当年自己亲手育出的树上采下来的蜜呀,这种感受别人怎能体会到呢?他愈来愈感受到大自然的可爱,把以花草树木为伴,以蜜蜂为友,追花逐蜜为人生最大的快乐。他持之以恒,不断充电,自1976年便订阅了《中国蜂业》(原名《中国养蜂》),并在这本杂志上发表过文章。他成为远近闻名的养蜂专业户,首批“万元户”。还获得了不少殊荣,连续两届当选为李营镇人大代表,新闻媒体对他进行了多次报道。

参天大树给这方土地带来勃勃生机

政策开放后,四哥王继连承包了村里废弃的沙塘、窑坑,扩大了苗木种植面积。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在镇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和优惠政策扶持下,越来越多的群众走上了苗木种植之路。他当选为济宁市人大代表,并被评为济宁市劳动模范。

进入新世纪,李营苗木和任城蜂业已形成了产业,王继贤却年事已高了,他却——

生命之树常绿

度过“越穷越光荣”的年代,沐浴了改革大潮洗礼的王继贤迈进二十一世纪时,年已六旬。随着改革的深入,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应运而生,李营苗木协会和任城区蜂业协会先后成立,王继贤被聘请为协会的技术顾问。他仍然乐于接受新事物,勇于开拓,永不言老。他改变了大转地“追花逐蜜”的养蜂方式,探索着利用家乡苗木资源,定地养蜂的模式。他一边管理着协会的定地试验蜂场,一边承包了八亩地育树苗,他育上了国槐、栾树、女贞、香花槐,成为培植推广蜜源植物的试验田。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由于原来栽的乡土树种用途越来越少,大部分被砍伐,家乡的资源再次缺乏,我们只好大转地放蜂。2000年后随着苗木种植面积的扩大,品种也增加了不少,以10公分以上的乔木为主,其中不少是蜜粉源植物,因此带动了园艺业、养蜂业的繁荣。正是看准了这一点,王继贤把大量培育固土力强、易成活,并能开花泌蜜,生产原生态蜂产品的植物种类,发展生态养蜂,加快授粉业的发展做为晚年努力的方向,可喜的是,试验蜂场已连续五年采到了香花槐、女贞、栾树蜜。

家乡美了。昔日贫瘠的沙土地被郁郁葱葱的绿色所浸润。阳春三月,如果你有机会来到我的家乡,满目绿色尽收眼底。虽然,乍暖还寒,那伟岸的塔松,挺拔的国槐法桐,默默透绿的黄杨,摇曳的女贞、嫩柳,含苞怒放的玉兰,金灿灿的连翘花,花间飞舞的蜜蜂,还有那枝头鸣唱的喜鹊,穿行林间的山鸡,往返运树的车辆,伺弄苗木的人们,给这方土地带来勃勃生机,张张笑脸在满园绿色映衬下格外甜美。

家乡富了。大部分农民住上了楼房,开上了轿车,用上了电脑,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家乡名声响了。全国十大苗木之乡,李营位列第六,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特色种苗基地”,被媒体称为“沙坑中升起的绿洲,平原上栽出的森林”。家乡的乔木、灌木种植面积达到六万多亩,已远销到除台湾、西藏以外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亚运村、奥运村、世博会都栽上了来自我家乡的树。

如果说,绿色是土地生命的象征,那么这亮彩是农民致富的希望所在。如果单纯从经济效益考虑,王继贤当年选择专业育树苗,自己收入肯定会更多。但他仍不愧是一个成功者,因为由苗木和蜜蜂带来的生态效益是无法用经济效益来衡量的。正如美国著名旅店业大王希尔顿所说的那样,“一个人成功的标准不在于他得到多少,而在于他付出的有多少,成功的生涯所结的果子不是物质上的,而是由我们才华发挥之中得到的满足。”

看到乡亲们依靠自己当年创出的致富路生活越来越好时,他心里就像喝了蜜一样,也体验到了人生价值的喜悦。作为一名养蜂人,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更多的人能够呼吸到来自家乡的树带来的新鲜空气,享受蜂花岁月的无边快乐。飘绿的乡土上留下的王继贤那一深一浅的足迹,留给我们正常人的是什么呢?我想,是他那自强不息的精神与蜜蜂精神。“树不离土,土不离树”是人所共知的道理。王继贤不正像一株扎根乡土的大树吗?让古老的土地焕发出绚丽的青春这信念是根;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是叶子,不断帮他吸收阳光雨露;而坚韧是树干,支撑着他不断向上,生命之树常绿。

在今年一月份召开的任城区第十七届人大会上,代表发言时,领导让我介绍李营苗木和任城蜂业的发展历程,我就把一个残疾人与两个产业的故事给大家讲了一遍,就像我今天向你们讲的一样。

猜你喜欢

养蜂蜜蜂苗木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苗木供求信息
养蜂人用上养蜂专用车
养蜂女状元
蜜蜂
最新苗木行情
最新苗木行情
蜜蜂
蜜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