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乡镇青少年学生白日过度思睡状况及相关因素☆
2012-05-25骆春柳,陈伟菊,卢婉娴等
白日过度思睡(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EDS)是指个体在白天大部分需要清醒的时期无法保持十分警觉的状态或觉醒,导致无意识地昏昏欲睡和睡着[1]。国外研究发现,EDS在青少年人群中较为常见,其发生大多与睡眠时间不足有关,EDS的发生率在不同国家地区差异很大,其范围介于 0.5%~53%之间[2-5]。EDS 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如情绪、注意力、学习、认知功能、生活质量等造成不良影响[6],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但国内鲜见有关报道。为此,我们拟对青少年学生开展调查,探讨在校青少年学生EDS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青少年学生EDS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2010年10月至12月,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广东省龙门县5所乡镇中学初中部和高中部共99个班,共计500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5003份,回收5003份,剔除无效问卷203份,有效卷4800份,有效回收率96%,其中男生2309名,女生2491名。年龄11~18岁,平均(14.9±1.39)岁。
1.2 方法
1.2.1 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 该表为自编,包括学校、年级、个人情况资料(包括身体健康状况、学习压力、兴趣、是否学校住宿)、睡眠相关状况(平时夜间睡眠时间、是否有午睡习惯)及家庭社会环境情况(父母受教育水平、是否外出工作、家庭月收入情况)。
1.2.2 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7,8]ESS 是由澳洲 Epworth 医院 Murry Johns教授编制,于1991年用于临床。ESS简体中文版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8],现已用作白天嗜睡程度自我评估工具。该量表共有8个问题,每个问题按0-3四个等级记分,总分在0~24分之间,得分越高,嗜睡程度越严重,ESS总分大于10分通常定义为 EDS[2,5]。
1.2.3 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9,10]用来评估失眠的严重度,时间跨度为2周,ISI得分越高,表示失眠症状越严重。ISI得分高于14分者被认为具有中重度的失眠症状。
1.2.4 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11]和 Zung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12]分别用于评估近1周来的抑郁和焦虑状况。BDI和SAS得分越高,表示抑郁和焦虑症状越严重。BDI高于20分者认为有抑郁症状而SAS高于40分者认为有焦虑症状。
1.3 调查方法 遵循自愿、知情同意原则,以班级为单位,统一调查。利用课余时间在老师协助下统一分发问卷,由调查员宣读指导语,解释调查的目的和意义,所收集资料的保密性等,以获得学生的配合。问卷填写完整后由调查员统一收回。为验证调查的重测信度,在1个月后随机抽取了初中部和高中部各1个班共95名学生对ESS、ISI、BDI和SAS进行了重测信度的检验,重测信度的相关系数在0.75~0.87之间,显示本研究的数据具有较好的重测信度。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6.0进行处理数据。对过度思睡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用χ2检验比较EDS组和非EDS组间的率或构成比是否有差别,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均数是否有差别。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P<0.05),用Logistic回归进行过度思睡的多因素分析。用前进法筛选独立的影响因素,用OR值度量影响因素与过度思睡的关联,检验水准α=0.05,双侧检验。
2 结果
2.1 青少年学生EDS发生情况 本研究共纳入学生 4800 名,ESS 均分为(5.82±3.73),其中有532名学生存在EDS(ESS总分>10分),占总体的 11.1%(95%CI:10.2%~12.0%)。
2.2 青少年学生嗜睡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在人口和社会方面,单因素分析显示嗜睡发生率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χ2=4.91,P<0.05)、16~18岁组较 11~13岁和 14~15岁组发生率增加(χ2=14.6,P<0.01)、抽烟者更多(χ2=27.7,P<0.01),而在是否住校(χ2=0.452,P =0.501)、父亲教育水平(χ2=0.901,P =0.342)、母亲教育水平(χ2=0.376,P =0.540)、家庭收入(χ2=0.117,P =0.732)、父亲是否外出工作(χ2=1.30,P =0.254)和母亲是否外出工作(χ2=2.05,P =0.152)方面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见表1。
学习及睡眠状况,单因素分析提示身体状况(χ2=13.3,P<0.01)、 学习压力(χ2=61.5,P <0.01)、学习兴趣(χ2=45.3,P<0.01)、习惯性午睡(χ2=15.3,P<0.01)和平均睡眠时间(χ2=14.7,P<0.01)是嗜睡的影响因素。见表2。
表1 广东乡镇青少年学生嗜睡发生的单因素分析(人口及社会方面)
2.3 EDS组与非EDS组抑郁焦虑情绪和失眠状况比较 经统计分析发现,EDS组 BDI(t=16.58,P<0.01),SAS(t=15.24,P<0.01),ISI(t=8.93,P<0.01)总分均高于非EDS组。结果见表3。
2.4 影响EDS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有无 EDS为因变量(EDS=1,非EDS=0),以单因素分析中有显著性差异的变量如性别(男为1)、年龄、抽烟(抽烟为 1,否为 0)、慢性疾病(是为 1,否为 0)、学习压力(0、1、2 分别代表应付自如,感到吃力,无法应付)、学习兴趣(0、1、2 分别代表很有兴趣,一般,无兴趣)、午睡习惯(有为 1,无为 0)、平均睡眠时间、SAS、BDI和 ISI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SAS以 40分、BDI以 20分、ISI以14分为界,高于或等于临界值赋值1,否为0。结果显示,男性、习惯性午睡、抽烟、学习压力大、学习兴趣低、有慢性疾病、失眠、焦虑及抑郁情绪是EDS的危险因素。见表4。
表2 广东乡镇青少年学生嗜睡发生的单因素分析(学习及睡眠状况)
表3 青少年学生EDS与非EDS组抑郁焦虑和失眠得分比较(±s)
表3 青少年学生EDS与非EDS组抑郁焦虑和失眠得分比较(±s)
1)与非 EDS 组比较,经 t检验,P<0.01
组别EDS组(ESS>10)非 EDS 组(ESS≤10)n 532 4268 BDI总分17.0±10.41)10.8±8.1 SAS总分40.5±8.11)36.3±5.9 ISI总分10.3±5.81)6.5±4.5
表4 影响青少年学生EDS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广东乡镇青少年学生EDS(ESS>10)的发生率为 11.1%(95%CI:10.2% ~12.0%),与本研究团队先前的研究结果一致,我们前期研究发现广东鹤山青少年EDS的发生率为10.6%[13],提示在青少年学生群体中,EDS 较为常见。但似乎我国青少年的EDS发生率低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如日本的研究发现25.2%的初中学生几乎总是思睡,47.6%为经常思睡[3];韩国的调查则显示,高中学生 EDS 总发病率为 15.9%[2]。此外,加拿大[4]和香港[5]的研究显示,在校青少年学生EDS发生率分别为41%和41.9%。有研究显示城市青少年EDS发生与过度使用因特网、睡眠剥夺和睡眠 时间延 迟等有 关[14,2,3]。综 上可见 乡镇地 区青少年学生EDS的发生率较发达国家和地区低,该现象可能与乡镇夜间娱乐活动如使用电视、网络游戏较少及乡镇地区有早睡眠习惯有关。此外,EDS发病率各国报道差异较大,可能与调查使用的工具、社会环境、文化差异及生活习惯方面的差异有关。
本研究发现,男性是EDS的危险因素。这与国外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国外研究发现ESS得分无性别差异[15],或者女性青少年较男性青少年发生EDS 的风险更大[2,3]。存在这一差异的原因可能与研究群体、地域因素的不同有关,本研究主要侧重于乡镇青少年学生。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学习压力大、学习兴趣低及有慢性疾病者与EDS密切相关。学业繁重、学习压力大与有慢性疾病带来不适感均影响到睡眠质量和数量,导致睡眠剥夺而出现次日思睡。有研究提示失眠、发作性睡眠、生物节律紊乱等与EDS有关[2,16],而青少年学生如果对学习无兴趣,上课时可能无所事事或百无聊赖,从而静止性思睡的发生率将显著增加,EDS发生率也相应增加。此外,习惯性午睡、抽烟也进入回归方程。本课题组先前通过对比澳门和广东鹤山青少年的思睡情况发现[13],鹤山青少年思睡与习惯性午睡和抽烟有明显的关系。这个结论在本研究同样得到确认,提示习惯性午睡和吸烟是EDS的危险因素。过长的午睡可能影响下午的清醒感,又或习惯性午睡的学生一旦午睡时间遭到剥夺,将引起下午时段的思睡。对于吸烟与EDS的具体相互作用,本研究暂未发现具体依据,后续将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加以探索。但有研究显示[17],吸烟者比非吸烟者容易发生睡眠呼吸障碍,而睡眠呼吸障碍又是白日过度思睡的病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还发现青少年学生EDS的发生与失眠和抑郁焦虑情绪密切相关。EDS组学生的BDI和SAS得分明显高于无EDS组学生。这与澳大利亚一项关于思睡发生率的研究结果[18]相似,该研究发现白日过度思睡是导致精神抑郁最为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在那些患有抑郁症的被调查者中,出现白日思睡的可能性要比其他人高3倍还多。韩国[2]的一项报道也显示失眠症状、抑郁焦虑情绪与EDS的风险增加有关,认为青少年出现思睡症状可提示他们睡眠不足或精神抑郁焦虑。当然,思睡的学生出现失眠问题,这应值得学校和家长关注,及时治疗。
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发现,广东乡镇青少年学生 EDS发生率较高(11.1%),其中男性、习惯性午睡、抽烟、学习压力大、学习兴趣低、有慢性疾病、失眠及焦虑抑郁情绪是EDS的危险因素。因此,学校和家庭需重视青少年学生EDS危险因素的干预工作,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安排学生的睡眠时间,改善青少年的睡眠紊乱并注重他们的心理保健,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睡眠习惯。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采用自评量表的方式评估受试者的睡眠状况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同时本研究仅局限于乡镇青少年学生,不能很好的说明广东省城乡青少年学生EDS的总体状况,未来需要前瞻性研究来进一步明确哪些因素导致青少年嗜睡。
致谢 衷心感谢广东龙门县5所中学的师生们的积极配合与参与!感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张继辉博士对课题的研究设计、统计协助及暨南大学医学院医学统计学教研室林汉生副教授对统计的指导。
[1]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s,2nd Ed,Diagnostic and Coding Manual[M].Westchester,IL: 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 2006:1-2.
[2]Joo S,Shin C,Kim J,et al.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 in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Korea[J].Psychiatry Clin Neurosci,2005,59(4):433-440.
[3]Gaina A,Sekine M,Hamanishi S,et al.Daytime Sleepiness and Associated Factors in Japanese School Children[J].Pediatr,2007,151(5):518-522.
[4]Gibson ES,Powles AC,Thabane L,et al.“Sleepiness” is serious in adolescence:Two Surveys of 3235 Canadian students[J].BMC Public Health,2006,116(6):1-9.
[5]Chung KF,Cheung MM.Sleep-Wake Patterns and Sleep Disturbance among Hong Kong Chinese Adolescents[J].Sleep,2008,31(2):185-194.
[6]Chen I,Vorona R,Chiu R,et al.A survey of subjective sleepiness and consequences in attending physicians[J].Behav Sleep Med,2008,6(1):1-15.
[7]Johns MW.A new method for measuring daytime sleepiness:the Epworth sleepiness scale[J].Sleep,1991,14(6):540-545.
[8]彭莉莉,李进让,孙建军,等.Epworth嗜睡量表简体中文版信度和效度评价[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46(1):44-49.
[9]nia Severity Index as an outcome measure for insomnia research[J].Sleep Med,2001,2(4):297-307.
[10]Chung KF,Kan KK,Yeung WF,et al.Assessing insomnia in adolescents:Comparison of Insomnia Severity Index,Athens Insomnia Scale and Sleep Quality Index[J].Sleep Med,2011,12(5):463-470.
[11]刘平.Beck抑郁问卷(BDI).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编著.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191-194.
[12]吴文源.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编著.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235-238.
[13]Pan JY,Chou MF,Zhang J,et al.Sleep patterns,insomnia,and daytime sleepiness between Guangdong and Macau Chinese adolescents: a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study[J].Sleep and Biological Rhythms.[In press].
[14]Choi K,Son H,Park M,et al.Internet overuse and 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 in adolescents[J].Psychiatry Clin Neurosci,2009,63(4):455-462.
[15]Park YM,Matsumoto K,Shinkoda H,et al.Age and gender difference in habitual sleep-wake rhythm[J].Psychiatry Clin Neurosci,2001,55(3):201-202.
[16]潘集阳,马文彬,张继辉,等.慢性原发性失眠患者主客观睡眠质量差异及相关因素[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7,33(2):69-72.
[17]李栋,王小琴,鲍萍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肥胖及吸烟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1):18-19.
[18]Bartlett DJ,Marshall NS,Williams A,et al.Sleep health New South Wales:chronic sleep restriction and daytime sleepiness[J].Intern Med J,2008,38(1):24-31.
Bastien CH,Vallières A,Morin CM.Validation of the Ins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