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六步速度特征的研究

2012-05-23曾立火马俊明

体育科学研究 2012年6期
关键词:步频差值步长

曾立火,马俊明

(1.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2.上海体育学院田径教研室,上海200438)

跳远完整的技术动作包括四个部分,即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影响跳远成绩最大的因素是助跑,助跑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运动员的成绩。跳远运动员水平的高低与他们助跑水平高低之间存在怎样地联系,本研究针对这一问题做了相关实验。国内外关于跳远助跑的相关研究,绝大多数只是针对世界级的优秀跳远运动员,很少有学者对二级、一级跳远运动员助跑进行相关数据的研究,本研究采用数字化跑道,对男子跳远运动员的助跑最后六步进行深入的研究,得出跳远运动员助跑方面的运动学参数进而找出跳远运动员在助跑方面存在的优势和问题,丰富了在跳远技术方面的广度研究,为跳远的助跑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上海体育学院男子跳远队运动员8名(其中一级运动员2名、二级运动员6名)。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查阅了中国期刊网(CNKI)全文数据库(1990年—2012年)等大量国内外跳远方面相关的论文以及与本课题相关的书籍,收集国内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方面的技术参数与各国最新的研究成果,参考了运动学专家对这些参数变化及其内在联系的各种观点与看法。并对所查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从而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

1.2.2 专家访谈法

在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为了更准确的进行分析,就本文研究的内容和实验的可行性走访了运动训练学专家和跳远高级教练若干名,通过对各位专家的咨询和深入探讨,确立了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1.2.3 测试法

2011年12月在上海体育学院室内田径馆,采用中科院与合肥研究所共同开发的数字化跑道分别对上海体育学院跳远队8名运动员跳远全程助跑,尤其是助跑最后六步进行研究。

1.2.4 数理统计法

用SPSS17.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与成绩的相关分析

2.1.1 运动员助跑最后六步最大速度、平均速度和最后一步速度与跳远成绩相关分析

跳远成绩的获得与速度有直接的关系。表1显示的是跳远运动员每一次成功试跳助跑最后六步的速度与成绩的相关情况,运动员的最大速度的获得是在最后六步,优秀跳远运动员的最大速度往往能够控制在最后一步或倒数第二步,且很好的为起跳奠定速度基础,但是部分运动员由于节奏错乱,在最后几步时调整助跑节奏使速度下降,通过对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六步平均速度、最大速度和最后一步速度与成绩的相关分析得知,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六步最大速度、平均速度和最后一步速度与跳远成绩之间的相关关系呈高度显著性,尤其是最后一步的速度与成绩的相关性最高。

表1 平均速度、最大速度、最后一步速度与成绩的相关关系表

2.1.2 运动员最好成绩时对应助跑最后六步速度的分析

运动员助跑的最后六步速度直接关系到运动员的起跳,助跑最后六步的分析也成为关键的环节。表2 中 L1、L2、L3、L4、L5、L6 分别代表运动员在获得最好成绩时最后一步,倒二步,倒三步,倒四步,倒五步,倒六步的速度。

跳远运动员助跑最主要的目的是获得最大助跑速度,在助跑的最后4步甚至是最后2步之前应该是加速助跑的阶段。运动员助跑最大速度的获得往往是在最后几步,起跳前,为起跳奠定良好的速度基础,从而获得最大的腾起初速度和适宜的腾起角,最终获得理想的成绩。在保持正常节奏的情况下,运动员在获得最大速度之后能够准确的踏板,但是部分运动员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在最后几步出现节奏不稳定的情况,往往就需要在助跑倒六步或倒二至四三步进行调整,导致速度降低,运动员助跑的第二次调整一般出现在倒三步或倒二步。

8名运动员助跑最后六步速度变化情况,程×、黄××、潘××三名运动员的第二次调整出现在L3,L3之前处于一个短的加速阶段,三名运动员第二次调整以后,速度出现了较大幅度的降低,程×、黄××的减速一直持续到起跳,程×的速度降幅较大,达到0.86 m/s,而黄××的速度降幅也接近0.5 m/s,这样的速度损失可谓巨大,据研究每降低0.1 m/s的速度,距离缩短7-8 cm,由此计算程×损失50—70 cm的跳远成绩,黄××损失30—40 cm左右的距离,所以二人的跳远成绩不能反映出本身的真实水平,二人的成绩在8名运动员中处于中上游的水平,通过改进助跑成绩肯定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这两名运动员的潜力较大,属于重点培养的运动员。

表2 运动员最好成绩时对应助跑最后六步速度 (m/s)

其余五名运动员第二次调整都出现在L2,陈×、苏××的速度在8名运动员中属于上游,在L2有较小幅度的速度调整之后,获得了自身较为理想的起跳初速度,反映出来的跳远成绩也较好。梁××的前期助跑速度明显低于其他运动员,但他的速度一直处于稳定增加的状态,一直持续到起跳前,可见该运动员没有发挥本身最大的速度,而可控的调整速度明显处于劣势。该运动员应该加强训练强度,努力增加最大可控速度。他的跳远成绩一般,急需加强速度练习。

2.2 运动员助跑最后六步的步长分析

运动员助跑最后六步对成绩有很大的影响,关于助跑最后六步步长的分析,本研究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运动员最好成绩对应的助跑最后六步步长与成绩分析、运动员每一次成功试跳助跑最后六步的平均步长与成绩相关分析、助跑最后两步步长的差值与成绩相关分析。

2.2.1 运动员助跑最后六步的步长分析

表3显示,8名运动员助跑最后六步步长的平均值变化不大,该平均值反映的是运动员在起跳前的关键几步步长的相对稳定性,也代表了助跑过程中节奏是否稳定,是影响跳远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还反映出了跳远运动员在助跑时的特点,最后六步当中,起跳腿与摆动腿的步长有所不同,即奇数步与偶数步不同,倒数第一步的步长与倒数第三步和倒数第五步步长相比基本上8名运动员都有所增加,因为最后一步是为起跳做准备的关键一步。在蹬地的瞬间,为了获得一个较好的腾起高度和角度,起跳腿弯曲,重心下降,步长加大,一方面保持较高的水平速度,另一方面是为了能够充分准确的踏板。但是大多数运动员在最后两步的时候,出现短步的情况,实验的8名运动员只有陈×最后一步是加大的,其他运动员均是最后一步步长减小,这与优秀运动员在最后三步步长的使用中采取中、大、小的规律相吻合,最后一步是加快了助跑的频率,从而获得较大的初速度,最终获得最大的水平速度,从而提高跳远成绩。

表3 运动员助跑最后六步步长的平均数与标准差 (m)

续表

2.2.2 运动员每一次成功试跳助跑最后六步的平均步长与成绩相关分析

运动员助跑最后六步在整个助跑过程中对成绩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运动员助跑最后六步的平均步长对成绩的影响程度如何,经统计分析得知,助跑最后六步平均步长与跳远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222,P>0.05)说明助跑最后六步平均步长与成绩之间相关不显著,也就是说运动员助跑最后六步步长的变化对成绩的影响没有直接的作用,这与运动员个体差异有关。

2.2.3 运动员助跑最后两步步长的差值与成绩相关分析

著名教练冯树勇指出,运动员在助跑最后三步的稳定性对最后获得起跳的最大水平初速度起关键作用,步长差距小,节奏保持稳定,就会减小水平速度上的损失,在起跳时就能够获得最大的起跳初速度,为取得好成绩奠定基础。最后几步步长是否稳定,通过步长之差能够明确的反映出来,在较多的助跑最后六步研究中发现,对起跳起到关键作用的是最后两步之差。表4显示的是8名运动员最好跳远成绩与所对应助跑最后两步步长的差值。

表4 助跑最后两步步长差值与成绩关系表 (m)

表4显示了8名运动员获得最好成绩时对应的助跑最后两步步长差值,不同的运动员有所不同。关于助跑最后最后两步步长差值大小的界定,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有的专家认为20-45 cm较好,有些专家认为10-20 cm较好,也有人认为20-30 cm较好,由于运动员身高、腿长、身体形态、身体素质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使得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两步步长的差值也有所不同,其合理性主要是看是否取得优异的成绩。

经统计分析得知,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两步步长的差值与成绩的相关系数为(0.378,P>0.05)说明两者相关不具有显著性差异,也就是说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两步步长的差值对运动员成绩的影响没有必然的联系。运动员最后几步的技术特点不同,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

2.3 运动员助跑最后六步的步频分析

步频,即脚步的频率,指助跑时两腿在单位时间内交替的次数。助跑阶段最后六步的步频能反映出运动员的助跑能力。以往的研究认为,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六步的步频对成绩有一定的影响,经统计分析得知,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六步步频与对应的成绩的相关系数为(0.638,P<0.01)说明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六步步频与成绩呈显著性相关关性。运动员步频变化与运动员助跑阶段的调整有关,大多数运动员的调整在刚进入倒六步的时候,适当地加快步频有利于起跳。

2.4 运动员最后六步步频与步长之间相关性分析

运动员最后六步步频与步长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通过对运动员每一次成功试跳的步长、步频与对应的成绩分析,同时对平均步频与平均步长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经统计分析得知,步频与步长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48,P<0.05),说明步频与步长之间存在显著性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步频快,步长就会相应的缩短。

跳远成绩与助跑关系密切,助跑的关键在于倒六步步长与步频的完美结合,一般来说,两者同时提高是获得最高速是最理想的,但是无论是在短跑中还是在跳远助跑过程中往往都很难达到。有些运动员选择缩短步长,同时用加快频率的方法,来加快起跳,从而获得有效的起跳水平。但是目前国际上较为优秀的运动员往往采用的是稳定步长的同时,加快助跑的频率,通过最后一步的踏跳,获得最大的水平初速度。但是这种技术的掌握对运动员的要求较高,尤其还要考虑运动员稳定步长,加快频率之后是否能够准确踏板,这是获得好成绩的关键。因此对频率快慢的把握也因人而异,就8名运动员助跑最后六步步频的变化情况而言,其频率的变化基本上趋于稳定,尤其是在倒四步之后,现代跳远技术发展的趋势即是利用自然的步频变化,不在倒六步时出现明显的调整。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六步助跑过程中步长与步频是否稳定是准确踏板的关键,有时运动员也会在节奏出错时在此阶段做最后的调整。总之,在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六步助跑的过程中,步频、步长对成绩的影响取决于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和运动技术特点,存在个体差异性。

3 结论

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对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尤其是助跑最后六步的最大速度、平均速度和最后一步的速度,其中影响程度最大的是助跑最后一步的速度。

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六步平均步长、助跑最后两步步长的差值与成绩之间不具有显著性相关,表明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六步步长的变化对成绩的影响没有必然的联系,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几步的技术特点不同,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

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六步步频与成绩呈显著性高度相关,表明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六步采用稳定步长、加快频率的助跑方式。

[1]王清,唐礼.跳远助跑速度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1992,(7)1-8.

[2]马俊明.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两步速度变化特征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3):50-53.

[3]梁林,袁小帆.“跳远助跑速度绝对利用率”概念的提出以及由此引出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1):126-127.

[4]毛兴海,匡金龙,崔纪芳.对跳远助跑最后两步步长变化合理性的研究[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0,18(1):76-78.

[5]周强.对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与起跳角度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0(3):71-75.

猜你喜欢

步频差值步长
中心差商公式变步长算法的计算终止条件
基于Armijo搜索步长的BFGS与DFP拟牛顿法的比较研究
数字日照计和暗筒式日照计资料对比分析
基于随机森林回归的智能手机用步长估计模型
苏炳添60米跑全程节奏研究
苏炳添与世界优秀男子60 m跑运动员步频节奏对比分析
谢震业与世界优秀100m运动员步频节奏比较研究
博尔特百米全程节奏的跟踪研究
枳壳及其炮制品色差值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基于动态步长的无人机三维实时航迹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