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达:燃情唐古拉 奉献在高原
2012-05-21彭怀胜
/ _侯 俊 彭怀胜
经历“生命禁区”的洗礼,承受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挑战,毫无保留地为藏区电网建设员工留下技术和管理经验后,8月17日,省电力公司唯一的青藏直流联网工程援建干部、河南送变电建设公司副总工程师刘宏达圆满完成两年时间的援藏任务,回到郑州。
综观刘宏达援藏历程,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个党员对电网事业的无限忠诚,一个中原汉子与极端条件下的生活之苦、生命之险的无畏抗争,以及汉藏电网员工之间的血脉相通和情意相连。
超越生存之险,中原汉子始终坚守
告别西藏返回郑州后,刘宏达一直身处耳鸣、食欲不振、嗜睡的状态。他清楚,这是高原反应后遗症——醉氧所导致的,这种现象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刘宏达说:“相比较而言,醉氧算是好受的了。能在安多那种极度缺氧的地区生存,本身就是一种胜利。”
安多县位于唐古拉山山脉南北两侧,平均海拔5200米,冬季最低气温零下40℃,空气含氧量约为内地的30%,被人称作“生命禁区”,是世界上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有着“电力天路”之誉的±400千伏青藏直流联网工程第7标段正位于此地。
2010年9月,作为援藏干部的刘宏达,随西藏电力建设总公司的施工人员一起来到安多县,负责工程安全技术管理工作。虽然刘宏达身体健壮,在郑州期间很少生病,可在此地工作依然要面临各种严峻考验。
有过西部之旅的人都清楚,在内地生活的人到了高原地区,都会产生高原反应。然而,“生命禁区”的高原反应是什么样的,恐怕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最清楚。
“头晕目眩,胸闷气短,身体发飘,手指甲和嘴唇泛青紫色,呕吐,流鼻血,睡不着觉,吃不下饭,这都是家常便饭。那种滋味,你不经历是无法体会的。”刘宏达感慨。
在极度缺氧的情况下,喝的热水只有60℃,吃的永远是夹生饭,更由于高原反应根本没胃口进食。最受影响的是睡眠,睡不着、也不敢睡,担心睡过去以后再也醒不过来,所以只能在床上翻来覆去“烙烧饼”,每晚能在吸氧的情况下睡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就已经很不错了。
图:2011年4月15日,刘宏达在组塔现场进行安全巡视
最难熬的还是安多的冬季,气温最低时当地人纷纷南迁,很多单位每天只工作两个小时,全县城除了直流联网工程项目部,几乎找不到一个小饭馆。加上风大、天冷,刘宏达的两片嘴唇始终是干裂的,他戏称为“兔唇”。
刘宏达身上有着电建人的典型特征:说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走路、干工作风风火火。但在安多县,因为缺氧,刘宏达不得不改变了很多:不敢高声说话,不敢快步行走,脸色成了高原红,血压飙升至180/120,体重直降35斤。
除生活和生存的考验之外,对未出生孩子的担心是刘宏达面临的另一种挑战。2010年8月,当刘宏达告别家人踏上援藏之旅时,他的妻子刚刚怀孕4个月。对于41岁才做准爸爸的刘宏达来说,这无异是个天大的喜讯,可身处几千千米的藏区,他只能在心里牵挂着妻子的身体健康。
“尤其在睡不着的时候,那种担忧情绪就会扩散,可又不能长时间打电话,只能独自默默承受。”刘宏达说,高原反应造成胸闷气短,致使通电话时总给人呼哧带喘的感觉,让妻子听见只会徒增她的担心和牵挂。在此情况下,他找到了一种无声的倾诉方式——给未出生的孩子写日记,从而排解内心的孤寂与担忧。到去年1月儿子出生的那一天,刘宏达足足写了120多封“亲子信”。
身上掉肉,斗志“长膘”。在这种极端恶劣的环境下,“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胜利”的豫电铁军精神在刘宏达身上得到发扬,他始终坚守在施工一线,克服高原反应、极寒极冷等困难,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舍我其谁的战斗意志投入到工程建设当中。
留下一种精神,赢得广泛尊重
“离藏留下什么”是刘宏达和其他援藏干部经常讨论的一个问题。在他看来,关键是为西藏电网留下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把河南电网员工不怕吃苦、敢于挑战、善打硬仗的形象留下来也同等重要。
高原沼泽化湿地是直流联网工程的劲敌,而第七标段236级铁塔基础中就有37级处于高原沼泽化湿地。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必须攻克高寒地区冻土基础施工难题。
作为突击队的技术专家,刘宏达每天顶风冒雪、跋山涉水,穿梭于基础开挖现场,逐一勘察。由于天气恶劣、缺氧严重,刘宏达不幸患上流感,这在高原地带几乎是致命的,一旦治疗不及时就可能发展成高原肺气肿。为不影响工作,他白天跑工地、开展技术攻关,晚上到医疗站输液治疗。在这种情况下,刘宏达整整坚持了25天,和同事一起研究出破解冻土施工难题的方法。
在随后的2011年3月,第七标段进入组塔架线施工阶段。工程进度要求在5个月内完成组塔和架线工作,而这时的安多还是零下20多摄氏度,任务之重、难度之大是不可想象的。
为提高施工效率,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刘宏达根据铁塔组立环境,提出大量运用机械组塔的想法;而为更好地进行安全监控,刘宏达专门设计了安全监督实施表,在现场全部实行双监督作业法,实现了组塔施工安全受控、质量一流。
看着他奔波的疲惫身影,当地电建员工纷纷伸出大拇指表示敬佩。“在连牦牛都不上山的安多县,一个中原汉子竟然比我们还能坚持、还能吃苦,确实令人佩服,‘豫电铁军’名不虚传!”西藏电力建设总公司副总经理罗布次仁感慨道。
陈映江是刘宏达援藏期间结对子的徒弟,在他看来,刘宏达不仅是能吃苦的好领导,还是技术精湛、诲人不倦的好师傅。
刚刚施工,刘宏达就发现,西藏电建总公司在施工管理上存在很多空白。基于这种情况,他按照国家电网施工标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独特的企业文化,建立了一套符合国家电网公司要求、满足青藏直流工程功能需要和适合西藏电建公司操作的安全管理体系,并编制了《送电类事故案例分析手册》《安全文明施工细则》等一系列工程管理指导性文件。同时,结合安多自然环境薄弱、民族风俗多样化的特点,编制了《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手册》和《安多民风民俗手册》。
在这一过程中,刘宏达无论做什么工作都会带着陈映江,并手把手地传授其技术和管理经验。如今,陈映江已经成长为当地首屈一指的技术专家,并被选拔到西藏电力公司基建部从事管理工作。
正是看中了刘宏达的实干精神和精湛技术,今年3月,青藏直流工程投入运行后,西藏电力公司领导专门给国家电网公司打报告,延长刘宏达在藏时间,将其调入该公司基建部开展帮扶工作。
随后的半年时间里,刘宏达认真梳理工程结算流程,逐步实现了项目造价的标准化和工程结算的程序化,并着重完善工程项目管理的标准化流程,编写了多项课件,跑遍了西藏地区的电建施工现场,开设讲座近60场,把自己的管理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当地员工。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在藏期间,刘宏达克服重重困难,用他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实干精神和真心帮扶、倾情相助的实际行动,感动了西藏电力同仁,赢得了广泛尊重和一致好评,建起了亲密无间的汉藏兄弟情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