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式临床分析
2012-05-17孙莲莲
孙莲莲
广东省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广东 惠州 516001
随着我国剖宫产指征的放宽等,剖宫产比例正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剖宫产的手术方法也较为多样。如何有效地将胎儿娩出,降低产妇和胎儿的危险,减少手术对产妇的影响在临床工作中十分重要[1]。我院在临床工作中使用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手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分析此手术与传统常规的剖宫产手术是否存在差异,我院进行了本次实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我院2011年2~11月收治的82例采用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式的产妇与之前采用常规剖宫产手术的产妇84例进行比较分析。
改良组产妇年龄在22~37岁之间,平均(27.88±3.22)岁。臀位 17 例,持续性横位13例,枕后位8例,胎膜早破22例,脐带绕颈12例。常规组产妇年龄在21~36 岁之间,平均(27.58±4.03)岁,臀位1,6例,持续性横位14例,枕后位9例,胎膜早破21例,脐带绕颈14例。两组产妇的性别、年龄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式
产妇采用常规的术前准备,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麻醉。从产妇的下腹部正中切口进行纵向或者横向的切口,随后逐层地分泌出产妇的腹壁、腹直肌等,在将腹膜充分暴露后,沿着产妇的腹壁切口的左侧将腹壁后间隙暴露脂肪堆[2]。随后将横筋膜到侧窝脂肪进行分离。在见到有子宫膀胱反折处的腹膜后,在下方约0.5cm处将筋膜切开,约2cm。再将宫颈筋膜与下段的肌层进行分离,直至膀胱后壁。将膀胱顶部和腹膜均有效地游离后,再将子宫进行解剖,将胎儿取出。缝合方法同常规方法。
1.3 比较项目
比较两组产妇的手术时间、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准确记录,避免误差。
1.4 数据处理
将我院的实验数据均录入SPSS 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ɑ=0.05。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改良组产妇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从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短,产妇出血量少,与常规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3 讨论
随着我国剖宫产产妇的逐年升高,如何采用更好的剖宫产手术,降低其对产妇的影响十分重要。
表1 两组产妇手术时间、从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出血量等比较()
表1 两组产妇手术时间、从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出血量等比较()
注:改良组手术时间少于常规组,t=12.66,P<0.05;改良组从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短于对照组,t=13.88,P<0.05;改良组手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t=16.92,P<0.05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改良组常规组828434.88±5.9448.57±6.995.99±1.649.57±4.88186.14±30.25201.34±42.54
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手术时在手术中将皮下组织、腹膜及子宫等进行钝性分离[3],这种方法有效地减少了止血时间和产妇的出血量,进而降低了组织的损伤。而胎儿的娩出也较快,其切口的运行较好,因此有利于产妇早期的愈合。其主要是由于腹膜主要由结缔组织和间质细胞构成,进而其愈合方式与皮肤不同,其间质细胞能够在裂开的腹膜边缘再生,且速度迅速,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新的腹膜。
而对腹膜不需要进行缝合,还能够避免了缝线对产妇的刺激,腹膜张力小,有效地降低了手术对产妇的牵拉和不适,产妇可以早期下床,产妇排气时间短,其进食早,有利于早期的母乳喂养等。
此外,手术中还不必向下推膀胱,不需要缝合膀胱腹膜,因此对膀胱的干扰较少,手术后产妇能够早期排尿,减低了尿潴留的发生率。
通过我院本次实验结果也可以看出,改良组产妇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从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短,产妇出血量少,与常规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说明了采用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手术对产妇分娩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降低对产妇的创伤,值得在临床应用。
[1]薛冬梅,张俊泽,董辉,等.腹膜外剖宫产术在瘢痕子宫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2)∶143.
[2]谢玲.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和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临床应用体会[J].西部医学,2009,21(9)∶1558-1559,1561.
[3]孙选,林峰.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式分析 [J].中 国 妇 幼 保 健 ,2007,22(28)∶4033-4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