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课问题设计注意事项

2012-05-14吴月珍

知识窗·教师版 2012年9期
关键词:玻璃管大气压凸透镜

吴月珍

哈佛大学有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因此,在什么时机向学生提出问题、提出什么问题、能否提出让学生主动回答的问题应该成为教师首先考虑的问题。

一、设计问题应根据教材的内容

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内容侧重点,有的强调理解基础知识,有的突出实验技能,有的要求形成价值体验,有的强调实践应用,有的定性要求,有的定量测定,因此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来设计问题。

例如在教学“大气压强”时,笔者先让学生观察托里拆利实验,然后引导学生思考:①如果把玻璃管倾斜插入水银槽中,水银面的高度会发生改变吗?②如果改用更粗或更细的玻璃管,会影响实验结果吗?③如果玻璃管中没有灌满水银或者有空气进入了玻璃管,会影响实验结果吗?④如果外界大气压发生了变化,水银面的高度会改变吗?做完实验后,再引导学生讨论:“大气压强能支持760毫米的水银柱。如果把玻璃管中的水银换成水,大气压强能支持多高的水柱?”

二、设计问题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

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学生设计出难度适宜的问题,既要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的能力,又要引起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问题。

如在教学“温度计”时,笔者让学生边观察温度计的构造,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①温度计是根据什么原理制作的?②温度计内的毛细管有什么作用?把温度计上有刻度的表面设计成圆柱面,有什么作用?③怎样读出温度计的示数?④使用温度计前应注意什么?如何正确地测量液体的温度?⑤体温计使用前除了要消毒,为什么还要甩一甩?又如在教学“质量中的天平”时,笔者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①怎样放置天平才能使它保持水平?②怎样使天平的横梁保持平衡?如果横梁的左臂偏高,我们应该向哪个方向旋动平衡螺母?③游码的作用是什么?天平标尺上相邻的两刻度线间表示的质量数是多少?④应该先使用大砝码还是先使用小砝码?

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精心设计的问题,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设计问题应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

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

如在教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教师可以设计阶段性的问题,先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然后提问:①你们组凸透镜的焦距是多少?你们是怎样测出来的?②用凸透镜由远及近地观察课本封面上的字,你们发现了什么?其次,让各个小组根据教师的提问,有目的和有针对性地观察并交流;接着,教师利用光具座展示出凸透镜呈现缩小的像,进一步提问:①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②你们能把它调试出来吗?③你们能调节出放大的像吗?④你们认为凸透镜能成哪些性质的像?最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认证:①寻找凸透镜成像的关键是什么?②放大的像和缩小的像、实像和虚像的位置(物距)有什么特点?最终得出实验结论。

四、设计问题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历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及他们关心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如在教学“速度”这个问题时,教师可以从生活情境中设计以下几个问题:①在百米赛跑中,观众怎样比较运动员跑步的快慢?裁判员又是怎样判断运动员跑步的快慢?②如果物体的运动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同时,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③为什么能用路程/时间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育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获得新知识的过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问题的开发者。因此,教师应该强化“问题”意识,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并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省丰城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玻璃管大气压凸透镜
大气压强考点突破
深藏不露的大气压
可以“自己消毒”的门把手
[透镜成像的规律]随堂练
吸管“喝”水的秘密
看不见的帮手——大气压
透镜及其应用专题复习
阳光下的生命
测凸透镜焦距的三种方法
玻璃管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