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生成”的精彩
2012-05-14李玉红
李玉红
动态生成理论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和生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在共同思考与发展中能产生教师预先设计之外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即在言语、行为、情绪表达中会出现“节外生枝”的情况。如果教师能准确、及时地捕捉并合理利用这些生成性资源,将会使课堂不断涌现出精彩的画卷。
一、词语,因“生成”而鲜活
在二年级上册的语文教科书中,《再见了,北京》这篇课文中有一个很抽象的词语“尊重”,它出现在“卓越、友谊和尊重的奥运精神,感染着全场的每一个人”这句话中。即使联系上下文的意思,学生也不能准确地找出跟“尊重”意思相符的具体语境。而且,笔者通过翻查词典找到的解释是:“尊重,指敬重,重视。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但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尊重他人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是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尊重他人是一个人的政治思想修养好的表现,是一种文明的社交方式,是顺利开展工作、建立良好社交关系的基石。”笔者认为,这么冗长的文字和艰涩的说明不可能帮助学生完全理解和掌握“尊重”这个词语的意思。所以,笔者在讲解这个词语时,并没有照搬词典上的解释,而是创设了一个全班学生都熟悉的生活情境来解释“尊重”这个词语。
按照预定的教学流程,在引导学生通读课文后,笔者亲切地对学生说:“你们碰到哪些不懂或理解不了的词语或句子吗?”有位学生马上举手说:“老师,‘尊重是什么意思?”其他学生也用期待的眼神注视着笔者。笔者沉思了一下,说道:“每个星期二都是我做总值日。吃完饭后,我都会站在学校的大门口值班。你们从我面前经过时,每个人都会跑到我面前,恭恭敬敬地叫声老师早,这就是你们对老师的……”说到这里,我故意停顿一下,而学生们立刻明白我的意思,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尊重!”这时,我做了一个暂停的手势,接着往下说:“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用亲切的微笑回应你们,这就是老师对你们的……”“尊重——”学生们的学习热情立刻被点燃了。笔者继续说道:“在课堂上,有的学生坐姿端正,安静认真,从不打扰其他同学听课,这是对同学和老师的尊重;下楼梯时,大家都会主动搀扶行走不便的同学,这是对身体有缺陷的同学的尊重;当遇到干旱、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时,我们会捐出零花钱支援灾区,这是对灾区苦难同胞的尊重……”随着学生的表情越来越严肃,笔者知道,他们已经从语言、行为、情感和态度等方面真正明白了“尊重”这个词所要表达的意义。
二、书写,因“生成”而诙谐
笔者班上有一位学生叫乐泽,他经常不按照规范写字,并且班上其他几位学生也“步其后尘”。虽然笔者多次提醒他们,但他们屡教不改。于是,笔者决定“惩罚”他们。笔者先让几个写字不认真的学生到黑板前板书,要求其他学生仔细观察他们写字的笔画顺序以及字形。只见,乐泽写的“灶”字几乎成了上下结构;张兴磊写的“童”字很像“竖”字;王延语写的“国”字,本来这个字的最后一笔应该从左往右运笔,可他偏不按照笔画规则来写,为图省事,他把最后一笔的“横”从右往左接着上一个笔画“竖折”连写了。经过这样的实际演示后,看着自己写的这些“怪”字,面对同学提出的意见,他们也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在这节课中,笔者采取直观展示的方法,利用学生写字中的错误,组织了一次“展现错误”的诙谐游戏,使犯错误的学生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警示。
生成教学资源的过程就是教师主动开发动态生成资源的过程。课堂,是一个真实的生活场景,也是人生中的一段阅历,它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经历。在生成教学资源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判断能力和组织能力,尽可能去发现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当教师真正用心去捕捉这些资源时,就会发现课程资源俯拾即是,从而给自己的教学带来无穷的乐趣。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叶挺桥小学新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