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写教学的混乱现状分析和解决办法

2012-05-14彭广胥

知识窗·教师版 2012年9期
关键词:春景单句标点符号

彭广胥

读、写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但是也会出现一些混乱的情况,如下面两个例子: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现用教材)第1页的内容是“识字1”,列举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叮咚、百花齐放、百鸟争鸣8个词;②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师教学用书》对“识字1”的评析是:“8个四字词语写的都是春天的典型事物或现象,构成了一幅春景图,引人进入春天的美好境界。8个词语排列整齐,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明显,例1完全是由8个四字短语组成,而例2却说是“8个四字词语”。“词语”是词和短语(也叫词组)的合称,虽然它也有“字眼”的意思,但是这里的“8个四字词语”属于大词小用,客观上混淆了短语和词语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在例2中,“8个四字词语写的都是春天的典型事物或现象”这句话中的“事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指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和现象”。从这个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事物”是并列式合成词。因此,原文里的“事物或现象”属于语素意与词意之间的重复,应该删去“或现象”三个字,例2这句话就修改成:“8个四字短语写的都是春天的典型事物,构成了一幅春景图,引人进入春天的美好境界。8个短语排列整齐,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仔细阅读例2这两句话,结合第一句的“构成了一幅春景图”去思考,就会觉得“引人进入春天的美好境界”的阐述角度发生了变化,前者从客观效果的角度来写,后者却是从主观行为的角度来写,两个分句合在一起显得不协调。第二句都是4个音节的短语,大部分是主谓结构,只有“排列整齐”中的“排列”用得不恰当,而且“摆放”与下一分句“韵律和谐”没有关系。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仔细斟酌,作出修改,更加规范地使用语言,自觉维护语言的纯洁和健康。

又如以下这个例子:①春回大地。(单句)②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并列复句)③春回大地!(单句)④春回大地?(单句)⑤春回大地。(单句)⑥春回大地(短语,没有标点符号,没有语气语调)。第⑥句既包含了第①句的意思,又包含了第②句的意思,它还有可能包含了第③、④、⑤句的某项意思。可见,只有句子体现出语气、语调,能够表达意思,才具有交际功能;如果句子没有语气、语调,不能表达意思,它就不具备交际功能。例2既然表示例1“构成了一幅春景图,引人进入春天的美好境界”,那么在文章范围内,例1就能够表达意思,具有交际功能。但是第⑥句为什么不加标点符号呢?如前所述,例1是在文章的范围内,如果给它加上标点符号,就应该依次每两个短语中间用逗号,后面用句号。这样,全文就只有4个句子,共32个字,但是却两次写到花开和鸟鸣,显得有些重复。因此,我们可以删去“百花齐放”“百鸟争鸣”,以“风和日丽”“芳草鲜美”来替换。

众所周知,时间也有顺序。因此,例1中的第一句“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后面应该紧跟“冰雪融化,泉水叮咚”,但是例1却把它放在了第3句。真不知道这样前后颠倒的时间顺序,会对学生产生怎样的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的效果。

2011年第9期《中学语文教学》的封二里有两段话:①语文首先是一门课程。作为一门课程,语文首先是一门科学。百年现代语文,事实上从来没有过对真正科学精神的追求。②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最需要的是在真正科学精神的指导下,建构合宜的教学内容体系。而这,尚未引起语文界同仁的广泛重视。这些论述告诉我们,“建构合宜的教学内容体系”是亟待完成的任务,而如果我们“从来没有过对真正科学精神的追求”,就会使读写教学无法摆脱师生疲惫不堪、社会抱怨不断的困境。

结合当今学生混乱的读写状况,笔者认为,优化读写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分析、自己写作、自己评改,以达到立竿见影、触类旁通的效果,促进读写教学的规范化和科学化,这才是我们应该走的路。

(作者系江西省安福县退休教师)

猜你喜欢

春景单句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
春景
标点符号的争吵
鹿泉岸下石窑小镇
春景
春上行
标点符号们的争吵
参考答案
2015年《时代英语》高二第1期参考答案
2014年《时代英语》高二第4期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