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012-05-10陈自鹏
■本刊特约评论员 陈自鹏
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本刊特约评论员 陈自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要“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为此,我们要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要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此外,教师还要提高业务水平。我们要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科带头人,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要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模式和方法,形成教育教学特色和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
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专业知识增进、专业技能提升、专业思想成熟的过程。教师专业成长要通过专业学习、专业实践、专业研究等几个基本的途径才能完成。要创造条件并鼓励教师做经师、人师,更要做明师、名师,向专家型教师乃至教育家目标努力。
一要做经师。教师“传道、授业、解惑”靠什么?靠的是心中有经典。这个经典是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理论基础。教师应该掌握好本学科知识,做到持之有故;还应掌握好条件性知识,比如掌握了教育学知识才能言之有据,掌握了心理学知识才能言之有神,掌握了教学论知识才能言之有义,掌握了教育史知识才能言之有物,掌握了教育哲学知识才能言之有理,掌握了相关学科知识才能言之有趣。凡是在课堂上能够引经据典、纵横捭阖的教师无不是心中有经典的教师。做个经师需要多年的积累和沉淀。
二要做人师。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要做学生的人生导师。要做人师,要求教师在育人上下工夫,不能满足于心中有经典,还要在言行上以身作则当表率、为人师表做模范。教师要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目标明确、动力强劲、自信乐观、内心幸福。
三要做明师。心中有经典、言行做模范,这还不是教师的特质。教师专业成长特别要求教师要在理论和实践上有自己的创见。创见来自学习和实践,更来自思考和研究。有些教师学习上尽心、实践上努力,但就是缺乏对理论和实践的系统思考、研究,工作中缺了一道应有的工序。就是这一道工序,就是这看似不起眼的一小步,使不少教师与“明师”擦肩而过,这是多么可惜的一件事情。教师要想成为明师,就必须有思考、有研究、有悟道、有创见。
四要做名师。心中有经典、言行做模范、研究有创见,要成为名师还要向前走一步,那就是专业影响应该更深远。世上有这么四种人:有的只喊不干,有的只干不喊,有的又喊又干,有的既不喊也不干。显然,又喊又干的人更有发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凝聚精神、鼓动人心。不仅如此,又喊又干还能扩大影响、引人注意、启发他人、引领他人。为此,学校要善于利用各种渠道和方式做好名师的个人推介和宣传,为教师成长竖梯子、搭架子、建台子。
总之,经师心中有经典,人师言行做模范,明师研究有创见,名师影响更深远。经师、人师、明师、名师应该是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总体目标要求。这些目标要求,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长期持续不断的努力。
(责任编辑 韩瑞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