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约专稿:中国养猪史连载之二十二近代中国养猪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待续)

2012-05-09徐旺生

猪业科学 2012年5期
关键词:养猪业统计表农商

徐旺生

(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部,北京 100125)

近代以来,中国养猪业的发展基本上还是像古代一样,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不过,与此前不同的是,由于一些统计数据的存在,我们可能会从定性的角度转向定量的角度来认识其制约因素的作用。民国时期,由于受西方学术思想影响,农牧业生产情况的调查和统计才开始出现。根据资料记载,全国性的畜禽统计工作是从民国三年(1914年)开始,定期公布在农商部的《农商统计表》中,其统计数据的来源主要是依据全国各地的村官,由他们上报每一村各种畜禽的饲养数,然后由各县汇总上报省一级组织,再由省上报农商部,最后由农商部总务厅在《农商统计表》中予以公布。从民国三年《第三次农商统计表》到民国十一年(1922年)《第十一次农商统计表》,每年均对全国畜禽的饲养数进行公布,为我们提供一批难得的、相对较为可靠的养猪的统计数据。

1 战争对中国近代养猪业的影响

近代以来,中国多灾多难,大小战争不断。这些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失的战争,既有内战,如农民起义和军阀混战;也有外战,如列强对中国野蛮侵略,其中规模较大的战争就有:1851—1864年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1857—1858年的第2次鸦片战争,1864—1868年北方捻军起义,1855年贵州苗民起义,1856年云南回民大起义,1884—1885年的中法战争,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1899年的义和团运动,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1903年英军侵略西藏,1911年辛亥革命,1920年的直皖战争,1922年的直奉战争,1926年的北伐战争,1927—1937年的第2次国内革命战争,1931年日本侵占我国东北地区,1937—1945年日本侵略我国内地,1947—1949年解放战争等。战争不仅给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而且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一些持续时间长、规模较大的战争更是这样,从而使我国畜牧业遭受严重损失。从清道光20年(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国养猪事业不是发展而是后退的。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的结果。近百年来养猪业和农业生产一样,产量不是上升而是急剧下降。连年战争、灾害和疾病流行,猪的养殖遭到严重摧残[1]。从《方志》上的记载几乎每年在不同的地区都有猪瘟等疫病的大流行。在瘟疫的流行和苛捐杂税的压榨下,必然会使猪的头数大为降低。养猪业的发展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前夕都是一蹶不振,养猪业是一片衰落的景象[2]。据统计,宣统二年(1910年)收猪厘(即生猪屠宰税)190万元,1915年以后,猪、牛、羊的肉厘总共不过120万至130万元,1922年以后,更降到了50多万元[3]。

如经历10余年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这场战争不仅使南方数省农业、畜牧业经济遭受重大损失,人口出现较大下降,而且使其后多年都未能恢复原有经济发展水平。如据资料记载:“无锡之陷也,官军屠戮居民六千人。其人平日受太平军之赈济者,至是亦饥饿而死。慈善二字,满洲政府所无也。余在无锡时,每闲行郊野,触目皆英军干涉之悲惨结果。哀鸿遍地,民不聊生。至是出太平境,再至上海,更疮痍满目。……昆山失陷后,余亦尝重游其地,每日约过小村二三十。然家家有饿莩,户户断炊烟,其存者析骸而食,惨不忍睹!”。“白齐文至南京时,此地至苏州间一带,皆富饶殷实;沿运河十八里,廛舍栉比,人民熙熙攘攘,往来不绝。官军克苏州后,房舍、桥梁,尽被拆毁,十八里中杳无人烟,鸡、犬、牛、马亦绝迹。……自此至无锡,沿途如沙漠,荒凉万里。虽禽鸟、鹿、豕,可供猎取,然遗骸积血,望而生畏。……至常州,途中九十五里不见人影,桑麻枯槁,田野芜秽”[4]。

1937至1945年的日本侵华战争期间,给中国带来了更加巨大的灾难,其间,由于实行野蛮的烧、杀、抢“三光”政策,所到之处,猪的养殖自然遭受重创,致使内地家畜数量迅速减少。如受害严重的河南、江苏、安徽、山东、江西、湖南、湖北等省,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1937—1945年仅大家畜减少591.6万头,猪减少452.2万头,鸡减少3 901.3万只,给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损失(详见表1)。

表1 1937—1945年抗日战争期间关内数省猪饲养数量

猜你喜欢

养猪业统计表农商
2022年养猪业或将迎来“大变局”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20年养猪业盘点
浙江大学全球农商研究院
上榜派出所统计表
浙大全球农商研究院
互联网上再造一个青岛农商银行
神奇的统计表
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降低了猪蓝耳病对养猪业的影响
2018: 全面决胜小康关键之年与养猪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