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物流管理与实务”的实训教学改革及探索

2012-05-08罗国良

商场现代化 2012年21期
关键词:实务实训物流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验实训在整个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课程实训模拟既是实现实践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措施。本文基于国际物流管理与实务的实训课程的构建分析,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国际物流业务管理软件应用的改革探索,对职业教育中的实践教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工学结合国际物流管理职业能力

一、研究意义

2006年11月,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职教育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主体是学生。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在這一过程中,学生在校内以受教育者的身份,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参与各种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在校外根据市场的需求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实际工作。这种教育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为此,通过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引导、顶岗实习等环节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成为高职教育教学的主要手段。而且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其实验实训成为提高高职学生相应职业能力的主要阵地。

“国际物流管理与实务”是我们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实训课程的演练,期望达到如下目的:可以使学生熟悉国际物流的具体操作流程,增强感性认识,并可从中进一步了解、巩固与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地说:一方面,学生通过在国际物流平台上进行国际物流的具体操作,能很快掌握进出口的货代,海关,船代,卖方,买方,等各种基本技巧;熟悉国际物流的物流、资金流与业务流的运作方式;切身体会到国际物流中不同当事人面临的具体工作与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另一方面,老师通过在国际物流管理平台对用户资料,情景数据,实验任务的配置等方式对国际物流环境实施宏观调控,使学生在实验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理解并吸收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本文以“国际物流管理与实务”这门课程的实训环节的传统设计为例,详细探讨该传统的实训设计的可行之处,并对其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期望对“国际物流管理与实务”这门课程的实训课设计起到帮助作用,同时对本专业其它课程建设起到抛砖引玉的推动效果。

二、“国际物流管理与实务”的实训课设计及实施

(1)“国际物流管理与实务”的基本情况

1.“国际物流管理与实务”的前续课程包括“物流基础”、“储运与配送管理”、“运输管理”及“物流信息技术”等课程,后续课程包括了“第三方物流”、“物流配送中心管理”及综合实训、毕业顶岗实习等。

2. 课时分配:总课时72学时,其中理论课时36学时,实训课时36学时。

(2)“国际物流管理与实务”的实训情景设计

根据国际物流业务操作流程,分角色设计实训实验的情景如下表:

(3)实训项目的实施说明

1.实验方式的划分:

①综合实验:是指国际物流整个业务的流程操作。

②单元实验:是指按《国际物流实训大纲》的要求,把综合实验分解为若干个部分,每一个部分作为一个实验,称之为单元实验,其内容是整个业务流程中的某个子业务流程(如:出口业务流程)。

2.实训项目实施说明:

以上实验情景的设计完全按照国际物流业务的流程进行设计的,通过学生扮演业务流程的不同角色来培养实际工作的职业能力。需要扮演的角色有:买方、卖方、货代、船代、承运人、海关、理货公司、港口堆场、银行、国税局、外汇管理局、外经贸委、运输公司、检验检疫局等。

要完成以上扮演不同角色的实训教学任务,达到培养学生的职业需求技能,传统的做法是购买一套商业化的国际物流业务管理系统软件,依照以上实训情景任务的设置,逐步展开实训任务。这种商业化的软件的特点:业务逻辑非常紧密,完全按照国际物流的业务过程顺序着手设计,这对于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无疑是有利的。这充分地体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教学的要求。所谓的工作过程是对人的“职业行动”进行科学分析的依据,是作业人员在工作情景中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其实,标准的工作过程和任一工件的工艺流程应该都具备有节点、方向、工作量和工作成果四个要素。这种基于工作过程的技能培养,对于高职学生的就业“零对接”,即录即用的优势会得到充分的体现,对企业和个人都会造就“双赢”。

但教学本身的规律还是会有别于实际操作的,如课时设计是每90分钟(两个课时)为一小段落,而这种按照业务实际设计的国际物流管理系统的信息流向,直到指定的业务的完成,信息流是不会停止运行的。因此,实际业务流程的运行与实训教学环节的展开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给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会造成一定的困扰。因为上完一次课后,往往会间隔几次课甚至于几天之后,才会有下次课的安排。同时由于学生的操作进程不同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混淆。

三、“国际物流管理与实务”的课程实训的再设计

2012年3月,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指出: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相融合。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软件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发展性评价,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倡导网络校际协作学习,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为此,我们有理由对“国际物流管理与实务”的实训教学系统进行再设计,使得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统一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目标上来。

(1)“国际物流管理与实务”实训课程再设计思路

在遵循“国际物流管理与实务”课程的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将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技能融入到实践实训的情景之中,其具体做法有:

1.开发适合教学用的“国际物流管理与实务”课程的应用软件系统 该系统应该立足于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模块式设计,完全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教学理念来构建:至少充分地考虑到每2个学时或4个学时作为一个实训任务,既可以有单元任务的训练,也有多人合作的综合任务的检验。将实训任务的设计与其对应的理论要点(如复杂多变的业务单据,这是一大难点之一,也是行业职业资格证考试的必考内容)紧密结合起来。

通过实训,让学生既掌握职业技能,又能对助理物流师的考证要点进行深入的理解和领会,以提高资格证的通过率。

该软件系统还必须具备的功能:教师通过授权来控制学生对实训功能模块的操练,给教师控制进度提供方便,便于对所有学生展开同一进程的学习。

2.设计科学符合工作过程的实训内容根据国际物流管理的业务操作流程和职业能力的需求,设计实训的内容如下:

①参与国际物流买卖合同的磋商,熟悉签订销售合同环节的实践过程,掌握销售合同条款的具体规定与表述。

②了解国际物流中,与货代签订代理合同的实践过程。

③熟悉与掌握货代签订(委托确认)代理合同的过程。

④熟悉货代申请订舱,船代订舱,订舱确认的具体操作。

⑤熟悉运输车队出车提空箱,装箱,提重箱,交货的具体操作。

⑥熟悉港口堆场发空箱,开具设备交接单,场站收据,交货的具体操作。

⑦熟悉货物交接,堆场交货的具体操作。

⑧熟悉货代接收场站收据的具体操作。

⑨熟悉船代开具提货单的具体操作。

⑩熟悉货代获取提单,发送提单,获取提货单,发送提货单,交货的具体操作。

{11}熟悉卖方获取提单,交单结汇的具体操作。

{12}熟悉银行发送付款赎单通知的具体操作。

{13}熟悉买方付款赎单,提货的具体操作。

{14}熟悉各种单据的缮制与运用技巧。

{15}了解进出口报关的操作流程。

3.编写实用的实训指导手册 该实训指导手册是学生完成实训任务的指南,而且必须与应用软件的操作进程是配套的。

4.改革该课程的考核机制 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即指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全面测评,是对学习者课程学习成果的阶段性考核,是对学习者学习目标的阶段性测试,是课程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这套充实的应用教学软件,可以彻底改变过去单纯通过最后的理论考试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的做法。这种新的考核方式,注重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检验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此外,這种考核方式还会对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性将起到积极作用。

5.制定合适的电子课件 针对实训课程的实际需要,配置实用的电子课件,同时包含有强化训练的课后习题,将助理物流师考证的考点内容及模拟习题集成一起,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提供便捷条件。

(2)“国际物流管理与实务”再设计思路的创新和挑战

1.挑战开发并设计完成这个系统,需要比较复合性技能的人才,既要懂得软件工程的技术,又要懂得物流管理的教学规律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工作过程的职业技能。

2.创新“国际物流管理与实务”实训课程再设计思路突破了借用传统的商用软件来完成教学任务,凸出以学生为中心拓展其职业能力,从而更加容易融入社会。

3. 这种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设计思路,使得实训课时既有单元模块的训练任务,强调单项职业能力的认知如:货运单证的各自使用销售合同、委托书、海运提单、设备交接单、信用证等。同时还设计有综合实训的内容,将前面若干单元模块的单个过程组合起来,以项目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一单国际物流的业务处理。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4个人为一组,各小组成员必须扮演不同的业务角色如:买方、卖方、货代、船代、承运人、海关、理货公司、港口堆场、银行、国税局、外汇管理局、外经贸委、运输公司、检验检疫局等。每个成员还需要扮演多个角色,才能完成综合实训的任务。这种“分解-综合”的教学组织过程,既培养了学生单项业务技能的处理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及自我成就感。

总之,通过深化工学结合的高职教学理念,将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作为教学改革的方向标。这种课程改革探索也是标准课程、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同时期望这种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设计能对其它课程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载《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7)

[2]周可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载《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

[3]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

[4]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2011-2020年》2012.3

[5]张耀平:《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7

作者简介:罗国良,男,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中级职称。

猜你喜欢

实务实训物流
信托公司在破产重整实务中的机会
基于SQDIP的配送中心仓储绩效管理实务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居住权登记 实务分析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2009年本刊重点关注之物流展会、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