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2012-05-08薛丽红
薛丽红
内蒙古霍林郭勒市第一小学霍林郭勒029200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不但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更主要的是通过教学育人;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不管哪一节语文课,我们都应该抓住关键的问题,围绕一个中心,定准一个基调,升华一种情感……把“语文”的全部交给学生,把握住语文教学的“根”。
【关键词】小学语文,展示自我,张扬个性,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一味地追求课堂对话,一味地强调读和感悟。如果用辩证法来看,不一定取得好的效果。因为我们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不能忽视教育教学规律,千万不能忽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如果不实事求是,不全面地看问题,不变化发展地看问题,把什么都来个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下面,我谨以个人教学谈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意见。
1.提倡学生展示自我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学生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如我在教学《乌鸦喝水》时,给出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都是教学的难点,在自主思考后,学生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鸟”和“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对于“喝”和“渴”的理解:“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张扬学生学习个性
个性化学习是二期课改所提倡的,这里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既指学生个性化学习带来的差异,又包括学生中发展快的与发展缓慢的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学生中发展快慢之间的差异。要解决这个矛盾,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首先就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要培养反应慢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可见培养学生爱动脑动口、勤思考的学习习惯是促进他们思维发展,协调个性差异与整体发展的手段之一。其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中的存在的问题,教师需引导解决。在教学中教师应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把不同个性、特长的学生组合在一个小组,让他们相互融合、互相学习,并选出小组长,让组长负责全组的活动,帮助每个学生学会学习。
3.教师要善于提出恰到好处的问题
什么样的问题好,那要看问题解决的实质是什么?语文的问题不能是单纯的追求“非语文的(如科学常识、道德伦理、历史地理等)”,如果产生了“非语文”的问题,允许学生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但最终的落脚点还是为语言的内容和形式服务。在问题中,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相互渗透的关系,相互为依托。有时我们提出一些问题,学生无法解决。冲着这一点,就可以说明备课不够充分,学生的学习底细摸得不够清楚,或许从另个方面说明教师的文化底蕴不够深厚。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已迫在眉睫。
课堂是动态生成的,所以学生可能会出现许多意外的问题,也就是说与本课的教学无关,教师要注意掌握分寸,实在不需要解决的,教师要艺术性避开,但不要伤害学生的积极性。需要解决,又无关紧要的问题,教师要掌握火候,不要占据大量的时间。语文课决不是什么问题都需要解决的教学。语文有没有引领性的问题?我的回答必须有。其理由,语文是课程,语文教学的阅读与我们平时自由阅读不一样,尽管有人呼吁阅读的自由化,但在教育领域实现不了,教育的功能是培育人和教育人,它是有一定政治色彩的,有一定目的性的,否则我们不能称为教育。这样来看,语文有引领性的问题,那么什么是引领性问题?大的方面说是课程标准强调的,小的方面说是教材编排的意图,那么教师建构的问题首先挖掘教材的意图——生成问题的目标是三维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这些都是统领性问题,但在具体的课文中各有侧重。不管哪一节语文课,我们都应该抓住关键的问题,围绕一个中心,定准一个基调,升华一种情感……把“语文”的东西交给学生。这应该才是语文教学的“根”。
4.要研究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和艺术性
把握和处理教材,设计教程太重要了!“居高”才能“临下”,“游刃”才能“有余”。教学设计是对我们从事语文教学第一线工作的能力最大的考验了,我们要增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意识,提倡积极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科学的教学设计,使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能互相取长补短,资源共享。
4.1三维整合,相互渗透。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设计中,要巧妙的把语文知识的学习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通过科学的过程与方法,三维整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是三维设计的最大特点。这里尤其要强调的是,三维整合,是具有整体性,交融性,不可分割性,是水乳交融的。
4.2抓住重点,整体升华。
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以后,引导学生直奔重点,明确主旨,由整体感知出发,再联系上下文读书。这样做的有效性主要是便于长文短教,中心突出,避免平推和繁琐的分析。培养学生养成读书时善于抓住重点词句的良好习惯,掌握阅读方法。
4.3注重过程,共同成长。
教师走下“讲坛”,成为学习的一分子。成为平等对话中的首席。学生自主读书发表见解的空间和自由很大,在学生兴趣盎然的学习之中,有效性得到提高。要实现研读、对话学习的有效性,我们要注意的是:首先,教师要充分地与文本对话。再次,要培养学生与文本对话,潜心会文的良好习惯。最后是教师与学生、师生与文本的对话。
4.4创设问题,激发兴趣。
由创设问题切入的教学,特别能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实质上就是问题教学,随着问题的悬念,最后教者令人意外的抛出一个并非情节式的微观问题,而是统领全文的,学生有着极大的读书空间和自由的大问题,再由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的读书活动步步深入,这种教学设计是引领学生读书的有效性设计。
5.教师要自我反思教学
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在一个个四十分钟的课堂、一个个单元的教学系列中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是非常难的。正因为这难度,才使得教学活动本身充满魅力和挑战性。结合智慧的反思,教师的每一节新课都会比上一节课安排得更合理,久而久之,教师的成长和进步会更快。当然,最终受益的还是学生。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新的语文教学应用全人类文化的神韵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引领他们领略人类文化大厦的恢弘气势和神奇美丽,充分享受徜徉人类文化之中的无穷乐趣。新的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作心灵的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