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症状患者37例
2012-05-06郑智婷
郑智婷
探讨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症状患者37例
郑智婷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症状的临床特点、影响因素、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7例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症状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抑郁的发生率及特点,抑郁与年龄、性别、病程、UPDRSIII评分及Hoehn-Yahr分级的相关性,采用盐酸舍曲林片联合中药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HAMD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期间86例帕金森病患者中37例具有抑郁症状,发生率为43.02%,主要表现为对工作及兴趣的减退、全身乏力、忧郁情绪、睡眠障碍等。抑郁的发生与性别、病程、UPDRSIII评分、Hoehn-Yahr分级有明显相关性,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治疗后HAMD评分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抑郁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伴发症状,其发生与性别、病程、UPDRSIII评分、Hoehn-Yahr分级有关,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抑郁症状。
帕金森病;抑郁;临床特点;影响因素;治疗;效果
帕金森病(PD)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以引起中老年人的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等运动障碍为特点,其病理改变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以及路易小体的形成,临床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1-3]。近年来学者发现,帕金森病也可伴有情感障碍,尤其是抑郁症状,从而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4],因此,加强对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症状患者的认识,治疗和控制抑郁状态,对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选取帕金森病患者86例,入选标准为符合1984年全国锥体外系疾病讨论会制定的诊断标准,排除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帕金森叠加征群及既往有精神病史者。86例帕金森病患者中,37例具有抑郁症状,男17例,女20例;年龄58~87岁,平均(73.61 ±6.42)岁;病程5~25年,平均(15.95±4.92)年;H-Y分级为:1级2例,1.5级5例,2级8例,2.5级9例,3级8例,4级4例,5级1例;运动功能评分在4~51分之间,平均(26.37±10.33)分。其余49例无抑郁症状,男32例,女17例;年龄56~86岁,平均71.58±5.63岁;病程6个月~20年,平均8.64±5.91年;H-Y分级为:1级10例,1.5级16例,2级12例,2.5级7例,3级3例,4级1例,5级0例;运动功能评分在7~60分之间,平均(32.92±12.16)分。
1.2研究方法用UPDRSIII评分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用 Hoehn-Yahr分级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的抑郁严重程度。将86例帕金森病患者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UPDRSIII评分及Hoehn-Yahr分级等方面的差异,并进行单因素分析,探讨以上因素与抑郁的发生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1.3治疗方法给予盐酸舍曲林片 50mg/d(商品名称左洛复 Zoloft)口服,并在此基础上加用丹栀逍遥散。方剂组成为柴胡15g,当归15g,白芍12g,白术12g,茯苓15g,甘草6g,牡丹皮10g,栀子9g,薄荷6g,生姜5g。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温服,8周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第8周结束时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
1.4疗效判断标准[5]根据治疗前后 HAMD量表评分的减分率评定临床疗效,减分率=(治疗前得分-治疗后得分)/治疗前得分×100%。治愈:精神症状消失,减分率≥75%;显效:精神症状大部分消失,减分率在50%~74%之间;好转:精神症状好转,但未消失,减分率在25%~49%之间,无效:精神症状无好转,减分率<25%。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各相关因素与抑郁严重程度间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及特点帕金森病患者共86例,其中 37例有抑郁症状,抑郁的发生率为43.02%,其中轻度抑郁17例,占45.95%,中度抑郁13例,占35.14%,重度抑郁7例,占18.92%。经抑郁量表对患者症状进行评估,发现出现频率最多的项目为对工作和兴趣的减退、乏力等全身症状、忧郁情绪、睡眠障碍。
2.2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抑郁的发生与性别、病程、UPDRSIII评分、Hoehn-Yahr分级有明显相关性,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见表1。
表1 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2.3治疗效果治疗前的HAMD评分的平均分为(18.67±6.52)分,治疗后 HAMD评分平均分为(11.37±4.13)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抑郁患者经过治疗后,治愈17例(45.95%),显效10例(27.03%),好转7例(18.92%),无效3例(8.11%)。
3 讨论
帕金森病(PD)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反射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另外帕金森病(PD)还表现出一系列精神症状,其中抑郁是帕金森病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也会影响PD患者的生活质量,损害认知功能,还可影响患者的治疗[6]。有报道称,抑郁在PD患者中的患病率在20%~70%之间,已引起临床的广泛关注[7]。
帕金森病的病理基础为黑质-纹状体系统中多巴胺的耗竭,而多巴胺能活动的减少可引起患者快乐感的减少或丧失,出现情感淡漠、意志活动减少等表现;PD伴发抑郁等情感障碍的发生与5-HT的异常也有一定的关系,与 5-HT的代谢增多,释放减少有关;去甲肾上腺素的减少也是PD患者产生抑郁症状的重要原因,去甲肾上腺素可对患者的注意力、记忆力和认知功能产生影响;另外,抑郁的发生也与内源性因素有关,帕金森病患者发病后,日常活动能力下降,如无人照料或家庭支持系统不良,可导致患者情绪低落、自尊心受损等,引发抑郁症状[8]。本文研究显示,抑郁的发生与性别、病程、UPDRSIII评分、Hoehn-Yahr分级有明显相关性,女性的抑郁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病程越长,帕金森病情越严重,则抑郁的发生率越高。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为女性对情感更为敏感,受心因性因素影响更严重,病程越长的患者,由于长时间遭受疾病的折磨,易出现抑郁情绪,而随着病情的进展,脑内神经递质的含量越低,越容易导致抑郁,同时随着躯体运动障碍症状的加重,心因性反应也越严重,说明抑郁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与帕金森病情导致的日常行为能力下降有关。
舍曲林属于选择性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可抑制5-HT的摄取,并促进其释放,可有效缓解帕金森病患者的抑郁症状。并且 5-HT无明显的抗胆碱和心血管不良反应,副作用较小,对老年人尤其适用。帕金森病合并抑郁在中医理论中属“颤证”合并“郁证”。“颤证”是由于肝肾阴虚、虚风内动致筋脉失养导致,肝肾阴虚,阴不敛阳,则出现阳化风动,肝风挟痰导致瘀阻清窍,进一步导致经髓、筋脉的失养,从而发作为“颤证”,肝肾阴虚长期发展,使肝失疏泄、气机阻滞而不能舒展,导致“郁证”的出现,最后可波及心脾,导致脾失健运,心失所养,出现一系列并发症。“郁证”始发于肝,可上扰脑神,所以治疗以疏肝解郁、健脾养血为主[9]。丹栀逍遥散方剂中所含的当归、白芍具有养血的作用;白术、茯苓、甘草具有补脾养胃的功效;牡丹皮可入肝胆血分,具有清泻火邪的作用;山栀子可入营分,可使上焦心肺之热下行;柴胡、薄荷、生姜均为解表的药物,能够疏肝解郁。以上诸药合用,既补肝,又疏肝,养气血,补心脾,达到疏肝解郁、健脾养血、行气化瘀、养心安神的作用,对帕金森病及合并抑郁症状均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将丹栀逍遥散与西药舍曲林合用,可起到显著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抑郁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伴发症状,其发生与性别、病程、UPDRSIII评分、Hoehn-Yahr分级有关,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抑郁症状。
参考资料
[1]Burch D,Sheerin F.Parkinson's disease[J].Lancet,2005,365 (9459):622-627.
[2]朱建忠,梁颖茵,陈缵安,等.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的临床特点和治疗[J].当代医学,2010,9(26):87-88.
[3]李欣,段伟,孙德娟,等.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0,3(6):57.
[4]万鸿平,胡小红.帕金森病患者的抑郁与认知功能障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7):15-17.
[5]马云枝,兰瑞.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伴抑郁状态 36例[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1):119-120.
[6]杨永秀,潘冰.帕金森病伴抑郁的诊治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6):545.
[7]陈乾,杨文明.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的发病机制及其干预[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3):245-247.
[8]万鸿平,胡小红.帕金森病患者的抑郁与认知功能障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7):15.
[9]梁鹦.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 38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0,42(7):27-28.
广西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钦州 5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