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2012-05-06朱惠
朱 惠
江苏省泰州市高港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泰州 225321
对于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在临床中还未准确的结论,而且比较复杂。最主要的原因是患者的肝细胞受到了严重的免疫性损害[1],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肝细胞的免疫能力,成为临床医师们所关注的重要的问题。本文主要对2008年3月—2009年3月之间在该院住院的72例乙肝患者进行测定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变化,其中具体的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3月—2009年3月之间在该院住院的72例乙肝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46例,女性患者有26例,年龄为18~67岁,平均年龄为(42.4±4.6)岁,所有的患者均无其它的慢性疾病。将72例患者按照患者的病情程度分为一般组和重型组,一般组有28例患者,重型组有44例患者,选同期的健康献血的36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 清晨对空腹12 h以上患者在无菌条件下采集静脉血5 mL,分离血清,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
1.2.2 仪器,试剂与方法 使用迈瑞公司的BS-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海捷门生物技术合作公司的试剂,并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测定。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6.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s)表示,并采取t检验,而组间的数据对比采取χ2进行检验,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与正常人的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变化比较
通过两组患者的血液与健康献血的正常人(36例)血液比较,其中患者的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值明显的高于正常人的情况,比较具有差异性(P< 0.05),有统计学意义;而一般组与重型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值比较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2.2 治疗前后的测定比较
两组患者均经过药物治疗,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有效的控制,其中一般组与重型组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值明显的比治疗前有所降低(P< 0.05),但是依然高于正常人。结果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与正常人的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变化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与正常人的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变化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 < 0.05。
组别 例数 IgG IgA IgM正常组 36 11.3±2.6 1.9±0.8 1.5±0.6一般组 28 13.1±3.3 2.5±0.9 2.3±0.6重型组 44 15.8±2.4 2.9±1.0 2.9±0.5
表2 治疗前后患者的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变化情况(±s)
表2 治疗前后患者的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变化情况(±s)
组别 时间 IgG IgA IgM一般组 治疗前 13.1±3.3 2.5±0.9 2.3±0.6治疗后 12.0±2.1* 2.0±0.8* 1.7±0.5*重型组 治疗前 15.8±2.4 2.9±1.0 2.9±0.5治疗后 13.1±2.3* 2.3±0.9* 1.8±0.6*
3 讨论
对于乙肝患者其发病的原因比较复杂,其中最常见的表现为患者的肝功能受到极大的障碍,主要是肝细胞的免疫活性降低所致。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患者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变化情况,其中对于乙肝患者其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以及IgM的值[3]均比正常的健康人血清中的IgG、IgA以及IgM值要高,而且病情状况严重的患者要高于一般病情患者的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变化情况。此外,通过临床的治疗,乙肝患者的免疫球蛋白IgG、IgA以及IgM的值也均有所下降,但是依然高于正常人的指标情况。通过分析,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变化情况能够直接的反应患者的肝功能情况,同时也是临床中诊断乙肝的一项重要指标[4]。
[1] 唐昭喜,欧强.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热带医学,2006,6(7):1208.
[2] 韦丽霞,唐任光,杨柳,等.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检测在肝炎诊断中的意义[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6,28(2):266-267.
[3] 杨晋辉,李祥金.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补体C3、补体C4的临床意义[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7,23(5):355-356.
[4] 钱金娟,裴豪,邓历,等.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2(6):2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