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12年大春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
2012-05-04四川省农业厅植保站
□四川省农业厅植保站
图 1 水稻螟虫
图 2 稻飞虱
图 3 马铃薯晚疫病
根据农作物品种布局、病虫基数以及气候趋势,结合病虫历年发生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12年四川水稻病虫偏重发生(4级),虫害重于病害,发生面积433.33万公顷次;玉米病虫中等发生(3级),发生面积126.67万公顷次。大春作物病虫以水稻螟虫(图1)、稻飞虱(图2)、玉米螟、稻瘟病、稻曲病、马铃薯晚疫病(图3)、西藏飞蝗等为主。1 发生趋势
(1)水稻病虫。稻瘟病预计中等发生(见图4),局部偏重发生(3(4)级),发生面积23.33万公顷次左右,重发区域为盆东北、盆周山区、盆中深丘区及盆西局部;稻曲病预计偏重发生(4级),发生面积26.67万hm2,重发区域为川西、川北;水稻纹枯病预计偏重发生(4级),发生面积60万hm2。水稻螟虫预计偏重发生(见图5),局部大发生(4(5)级),发生面积220万公顷次。其中,二化螟发生200万公顷次,重发区域为川西、川南;三化螟发生20万公顷次,重发区域为攀西及川西部分地区,近几年三化螟在四川的发生呈上升趋势。稻飞虱预计偏重发生(4级)(见图6),发生面积26.67万公顷次;稻纵卷叶螟预计中等发生(3级),发生面积10万公顷次,重发区域均为川南、川东。
(2)玉米病虫。玉米螟虫预计偏重发生(4级),发生面积40万公顷次,重发区域为盆地及盆周山区玉米主产区。玉米纹枯病预计中等发生(3级),发生面积23.33万hm2。玉米大小斑预计中等发生(3级),发生面积13.33万hm2。
(3)西藏飞蝗。预计中等发生(3级)(见图7),发生面积6.67万hm2,发生区域为金沙江、雅砻江河谷。
(4)马铃薯晚疫病。预计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3(4)级),预计全年发生面积16.67万hm2,重发区域为川西高原及盆地西、北局部。
2 预测依据
(1)病虫害基数。
一是水稻二化螟、玉米螟虫冬后基数较高,水稻三化螟冬后基数偏低。据全省37个监测站点上报数据显示,2011~2012年冬季,全省冬水田面积比率为20.41%,比2010~2011年冬季减少32.2%,比常年减少44.3%,导致二化螟虫源田面积大幅增加。水稻二化螟全省每公顷活虫数为23 635.05头,与常年平均值增加10.9%。二化螟死亡率为12.12%,比常年平均值低5.2%。2012年大英县二化螟4月15日始见,比2011年提前5天,截至5月4日,共诱蛾63只,比2011年同期增加13只。双流永安测报点2012年4月13日始见,早于2011年,截至目前共诱蛾102只,比2011年同期高出15只。三化螟全省每公顷活虫数为3 831头,比常年平均值低46.8%。同时,据全省玉米病虫监测站点调查结果显示,玉米螟虫越冬基数偏高。全省平均百株活虫数为10.6头,比2011年平均活虫数高109%,比常年同期高45.6%。
二是稻飞虱在国内南方早稻区局部严重发生,四川灯下见虫早、虫量大。其一,广西、云南稻飞虱迁入峰期早、峰次多。广西浦北县2012年3月4~5日即出现迁入峰,比常年偏早15~20天;云南勐海2012年3月21日首次出现迁入峰,较2011年偏早1~4天,富宁2012年4月16日灯下出现白背飞虱迁入峰,较2011年偏早25天。其二,迁入虫量大。广西2012年3月份单灯平均诱虫量为283.6头,比常年同期高75.0%。受较强西南气流影响,突增峰迁入虫量显著高于2011年和常年同期,广西沿海稻区在2012年3月16~21日灯下出现突增峰,其42个县(市、区)共诱虫8.2万头,分别是2011年同期和常年同期的57.4倍和1.9倍,其中钦北区总诱虫量为7.2万头,是2011年同期的109倍。云南潞西、景洪、江城、勐海等地均出现单日单灯百头以上迁入峰,其中勐海已出现一次千头以上迁入峰;江城2012年4月4~10日迁入峰虫量3 502头,是2011年同期的49倍。其三,田间虫量多。云南勐海、孟连、思茅田间虫量已达防治指标,田间百丛虫量一般1 500~2 400头,高的3 800~4 700头,思茅区南屏镇最高达6 700头。广西沿海局部稻区略高,其中钦南、钦北两区系统观测田百丛虫量为400~430头。
据四川川南稻飞虱监测点截至目前监测情况,其一,灯下见虫早。泸州已在灯下见虫,古蔺2012年4月24日始见白背飞虱1头,比2009年早14天,比2007年迟8天。叙永2012年4月29日始见白背飞虱12头,比2009年早13天,比2007年迟12天。合江2012年4月26日始见白背飞虱1头,比2009年早12天,比2007年早15天。其二,虫量大。宜宾兴文县2012年4月20日灯下始见稻飞虱,截至5月1日灯下诱虫总量为11268头,为近5年来同期诱虫数量最多的一年,比大发生的2009年同期虫量高42.3倍。古蔺县灯下虫量属历史罕见,古蔺彰德点2012年4月1日~5月12日共计诱虫4 119头,分别是特大发生2007年、2009年同期的22.6倍和22.5倍。古蔺永乐点2012年4月1日~5月12日共诱虫62 045头,是2007年同期诱虫量的371.5倍、全年总诱虫量的2.57倍,是2009年同期的283.3倍。
三是2011年水稻病害发生程度较轻,田间残留菌源较低。2011年稻瘟病、稻曲病均为近5年来发生最轻的一年。各地穗期调查,穗瘟平均病穗率1.99%、平均病指1.13,比2010年分别减少33.2%、38.6%,稻曲病平均病穗率0.8%~5.8%,病原菌基数低。2012年4月上中旬,据四川省稻瘟病监测站点调查,全省稻草平均带菌率为7.45%,比常年减少26.7%。截至5月9日,四川水稻苗叶瘟累计发生126.67万hm2,比2011年同期减少88.3%;平均病叶率0.3%,比2011年同期减少97%。另外,2012年种子带菌率较高为9.43%,比2011年高7.2%,比常年高28.5%。
四是马铃薯晚疫病苗期发病重于2011年及常年。据全省马铃薯晚疫病监测站点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截至目前,全省马铃薯晚疫病病田率为32.75%,高于2011年147%,高于常年47.4%;平均病株率11.5%,高于2011年360%,高于常年2.7%;平均病指3.02,高于2011年56.5%,低于常年14.9%;发病面积比23.8%,高于2011年216%,高于常年141%。截至5月9日,全省马铃薯晚疫病累计发生3.77万hm2、平均病株率31.3%,分别高于2011年同期132%、11.4%。
图4 2 0 12年水稻稻瘟病发生趋势图
图5 2 0 12年四川水稻螟虫发生趋势图
图6 2 0 12年四川稻飞虱发生趋势图
图7 2 0 12年西藏飞蝗发生趋势图
五是西藏飞蝗越冬卵块有效卵率高。据甘孜州植保站2012年3月在石渠县、甘孜县、炉霍县、理塘县等地调查,每平方米平均越冬卵块密度1.24块、平均卵粒数9粒,均与常年相当;平均有效卵率70.4%,比2011年同期高66.4%,比常年同期高56.4%。
(2)作物品种抗性及栽培措施影响。
水稻主推品种抗性较低。一是高感品种所占比例高。2011年生产品种抗瘟性跟踪监测结果表明,高感品种占48.75%,感病品种占45%。二是稻瘟病菌生理小种致病性较强。据四川省植保所和省植保站监测,2011年仍以ZB群为主,出现频率为62.90%,为优势种群,强致病的ZB31的出现频率较高,为37.90%,为主要小种。三是稻瘟病菌对四川主推水稻品种的侵染频率仍然处于较高水平。毒力频率测定结果表明,各品种毒力频率为6.67%~56.67%,平均为33.84%。四是2012年观测圃内水稻品种发病率高。根据省植保所对水稻品种抗稻瘟病跟踪监测结果,截至2012年4月3日在蒲江、资中、泸州、营山、雅安5个稻瘟病观测圃,圃内的120个四川主栽水稻品种有53个品种发生苗瘟,表现出典型病斑,发病率为44.2%。其中,资中观测圃内有37个生产品种苗瘟表现为9级,14个品种出现化苗。五是适合高产的宽叶大穗型水稻品种有利于稻曲病等的发生。四川推广的旱育秧、抛秧、秸秆还田、免耕等栽培技术为病虫的发生带来新的影响。旱育秧、抛秧分蘖力强、长势旺,有利于螟虫、纹枯病、稻瘟病等多种病虫的发生。秸秆还田、免耕、稻草覆盖技术的推广,导致水稻螟虫越冬基数成倍上升,每公顷残虫量比20世纪90年代中期明显增加,同时还导致螟虫田间发生不整齐、世代重叠严重、峰次增加。再生稻在川南、川东的推广有利于后期螟虫及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旱地改制,抓早、增密、增肥,有利于纹枯病、稻曲病等发生。
(3)气象因素影响。
据气象预测,2012年初夏(5~6月)川西高原大部分地区降雨偏多1成,且高原大部地区雨季开始期较常年偏早5天左右,对川西高原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有利。盆地大部降雨偏少2~4成,气温偏高1℃左右,其中5月全省气温以偏高为主,降水以偏少为主,利于水稻螟虫、玉米螟虫的繁殖危害。2012年盛夏(7~8月)全省大部地区气温偏高1℃左右,川西高原中北部、盆地西部地区降水偏多1~2成,省内其余地区降水偏少1~3成。盆地西部气候条件对水稻、马铃薯病害的发生有利,其余地区降水偏少、温度偏高利于水稻螟虫等虫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