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基层:锤炼干部的好载体

2012-05-04沈小平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2年6期
关键词:下基层干部群众

沈小平

下基层:锤炼干部的好载体

沈小平

当前,在中央大力倡导下,各级干部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纷纷离开办公室、会议室,走进地头、厂矿、社区,把办公会开在基层,把调研会开在基层,把工作重心移向基层,一股深入实际、清新务实之风扑面而来。实践证明,下基层,是锤炼干部党性、作风和能力的有效载体。

为什么要下基层——基层是最大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

基层是普通人民群众日常活动的场所,只有在基层摸爬滚打过的人才能深刻地了解人民群众,才会对人民群众有深厚的感情,才能了解最真实的社情,才有基础成长为一名执政为民的领导干部。

下基层有利于干部在密切与群众血肉联系中加强党性修养。良好的党性修养是与强烈的群众观念和深厚的群众感情分不开的。感情是“处”出来的,即使是亲戚之间如果长久不走动,感情也会淡漠。有的干部怕基层群众不欢迎,可实际上,人民群众对党的大政方针是拥护的,意见较大的是政策不落实、执行不到位等问题,人民群众欢迎并期望干部走到他们中间。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生产实践中与广大人民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坐在机关大楼里培养不出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感受百姓生活、体验发展艰辛,对干部是最生动、最形象、最直接的教育。干部只有走入基层,直面百姓们充满信任与期待的目光,感知、感受、感觉和感想群众所思所盼,才能体会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培养对百姓的深情,自觉摆正与群众的位置,端正对群众的态度,切实解决好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等思想认识问题,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权力观、政绩观,始终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下基层有利于干部在科学发展实践中提升能力水平。“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包括中高级干部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农村、工厂等基层和生产一线成长起来的。基层是社会的缩影。基层事务虽然烦琐,但桩桩件件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基层工作虽然细微,但事事处处关系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在基层工作,需要直接面对群众,直接面对各种矛盾和问题,各项工作都要亲自动手、亲历亲为,很能锻炼人。基层是培养干部、锻炼干部、识别干部最好的学校。干部只有深入基层,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真正拜人民为师,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善于总结思考,集思广益,吸纳民智,才能增长政治智慧、增强执政本领。广大干部应当高兴地到农村去、到一线去、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主动到丰富多彩的实践中历练自己,切实改变“与文件打交道多,调查研究少,和上级、同级打交道多,与下级和群众打交道少”的工作状态,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

下基层有利于干部在艰苦环境中磨砺吃苦精神和意志力。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改革,我国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总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相比较而言,基层的各方面条件仍然较差,尤其是许多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基础设施落后,社会事业不发达,文化生活贫乏,生活、工作条件比较艰苦。然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越是条件艰苦、困难较多的地方,越能磨炼人的意志,越能培养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优秀品格和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基层条件简陋、生活艰苦,工作不分白天黑夜、没有双休日,真正的“五加二、白加黑”,这种环境条件对领导干部尤其对没有在农村生活过的领导干部是一种很好的磨砺和考验。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只有把艰苦环境的锻炼作为人生的必由之路,才能真正养成一种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可贵品格,艰苦朴素、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热爱人民、与广大群众血肉相连的真挚情感,才能做到靠得住、有本事。

下基层干什么——在深入基层中服务群众、在服务群众中锤炼干部

领导机关的干部下基层干什么?一是汲取营养,二是深入调研,三是解决问题,四是宣传政策,五是总结经验。

汲取营养,就要培养深厚感情,视群众为亲人,把群众当老师。群众立场,是建立在对群众的感情之上的。群众是讲实际的,也是讲感情的,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就会把我们当亲人。如果对群众没有真情实意,不能把群众放在心坎上,就不会与群众有共同语言;如果不能从群众的视角看问题,就不能理解群众的利益诉求。干部下基层,要时刻想到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切实把群众当做自家亲人,真诚地向群众讨教,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多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发自内心地为群众排忧解难,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正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我们的干部可靠可信。

深入调研,就要“一竿子插到底”,掌握第一手材料,检验工作实效。只有真心实意地与基层干部群众交朋友、拉家常,通过面对面交流,才能直接了解他们的所想、所急、所盼。干部下基层,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和厂矿车间,同群众一起讨论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情绪,感受他们的疾苦,总结他们的经验,吸取他们的智慧。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既要让群众反映情况,也要请群众提出意见,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更要主动了解,抓住不放。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在办公室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找出解决问题的新视角、新思路和新对策。

解决问题,就要高度关注民生,拿出实招新招,给群众带来实惠。基层认干不认说。干部下基层,要从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做起,切实解决好收入、就业、教育、住房、医疗、社保等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解决好征地拆迁、医患纠纷、涉法涉诉、环境保护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合理的诉求,如一时解决不了或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做好解释,帮助协调主管部门,跟踪到问题解决为止。群众满意的就干、群众不满意的就不干,绝不干劳民伤财、违反群众意愿的事。只要我们真心实意与群众手拉手、心贴心、一起干,就一定会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

宣传政策,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好思想工作,善于引导群众。干部下基层,群众常常会问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要耐心细致地给群众解答,当好咨询员、宣传员。要因势利导,引导群众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正确对待改革发展中的利益调整,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纠纷、保障合法权益,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遇事多与群众商量,善于换位思考,运用群众语言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当前,要根据下岗失业人员、社会弱势群体、农民工、失地农民、流动人口、失业大学生、网民等不同群体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和引导群众。

总结经验,就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完善政策措施,推动面上工作。群众处在实践第一线,对事物的观察、对情况的了解更细致、更透彻、更深刻。邓小平同志说过:“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干部下基层,一方面要善于总结经验,对基层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予以总结、提炼,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借鉴、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注重推广经验,对基层的好做法好经验,要及时做好推广,让从实践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指导运用到实践中去,从一地一单位的经验转变成更多地方、更多单位的做法,推动工作又好又快开展。

(责编/朱艳秋)

作者单位: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研究室

猜你喜欢

下基层干部群众
“万名文艺家下基层”走进弋阳
健全党建引领下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多让群众咧嘴笑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工会干部要——“站起来敢讲、坐下来能写、下基层会抓”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