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睿智之言谋科学发展——煤炭行业两会代表委员积极建良言、献良策

2012-05-03

中国煤炭工业 2012年4期
关键词:尘肺病煤炭煤矿

建睿智之言谋科学发展——煤炭行业两会代表委员积极建良言、献良策

王显政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

鼓乐齐鸣庆人大政协盛会,花团锦簇迎五洲四海英豪。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年。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煤炭行业发展关乎国民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煤炭行业仍然存在着制约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诸多问题。两会期间,肩负着570万矿工重托的行业代表委员,认真履行职责,纷纷建言献策。

他们的议案和提案不仅包括促进煤炭行业发展、理顺煤炭行业管理职能的建议,还包括提高矿工生活质量等民生方面的建议。本刊特摘编刊发部分代表委员的议案和提案。

——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炭行业管理的建议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一直占2/3以上,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2005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若干意见》),提出,各产煤地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落实煤炭行业管理职能部门,充实和加强煤炭管理力量,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煤炭资源和生产开发管理。2006年,国务院在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并提出试点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强化煤炭行业管理,完善煤矿安全生产机制,深化煤炭企业改革,推进资源市场化管理,建立煤炭开采综合补偿和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以及煤炭企业转产、煤炭城市转型发展的长效机制,探索实现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后,各主要产煤省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若干意见》精神,并借鉴山西省试点政策措施,相继恢复了省(市)级煤炭管理机构,充实了行业管理队伍,加强了行业管理。

从山西省试点工作效果看,按照国务院对试点工作的批复精神,山西省成立了煤炭工业厅、各主要产煤市组建了煤炭工业局,切实加强了行业管理,在推进煤炭市场化改革,推动煤炭资源整合与企业兼并重组,推进煤炭科技进步,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强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促进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山西省从加强行业管理入手,推动政策措施试点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经验证明,加强煤炭行业管理工作,对于促进煤炭工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自2009年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以来,煤炭行业管理又出现了新的情况,从中央的层面,成立了国家能源局,承担煤炭行业管理职能。但从实际运行情况看,煤炭行业管理职能依然分散在多个部门,各部门之间相关政策缺乏有效衔接、重审批、重事后处理、轻宏观战略管理等问题突出。从地方层面看,陕西、河南、贵州、云南、吉林、宁夏等主要产煤省区相继撤销了煤炭管理机构,将原煤炭行业管理职能分散到工信厅(委)、发展改革委、国土厅、安监局和能源局等多个部门,行业管理弱化、责权不清、管理缺位或不到位等问题突出,企业反映行业管理“九龙治水”的现象依然存在。

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的工业原料。煤炭产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也是我国能源支柱型产业,随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或将有所下降,但煤炭需求总量还将保持适度增加。据有关机构预测,到2030年,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的比重仍将占50%以上,煤炭作为主体能源的地位很难改变。

从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推进煤炭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有的问题还非常突出,特别是在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协调煤炭与相关产业发展,加大煤矿安全整顿与治理等诸多方面,还需要强有力的政府管理支撑。加强煤炭行业基础管理工作,仍然是长期的任务。

建议:

进一步理顺煤炭管理职能,在国家层面,加强国家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建立全国统一、协调、权威的部际煤炭行业管理协调机制。

研究组建能源部,并下设煤炭管理总局,统一行使产业政策、发展规划、科技进步、行业标准、生产安全等管理职能。

恢复主要产煤省区煤炭行业管理机构,充实煤炭管理人员,加强行业管理和协调。对年煤炭产量在5000万吨以上的省区,应设立专门的煤炭管理机构;对年煤炭产量在5000万吨以下的省区,在综合管理部门内设专门的煤炭管理机构;对年产量1000万吨以下的省区,在综合管理部门内配置专门的煤炭管理人员,并明确其对煤炭行业标准、发展规划、科技进步、生产安全等承担管理职能。

——关于煤矿工人下井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的建议

2006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下发的《关于调整煤矿井下艰苦岗位津贴有关工作的通知》(劳社部发[2006]24号),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煤矿井下工人入井津贴、夜班津贴和班中餐标准,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煤矿职工的关爱,深受广大职工拥护和欢迎。适时地调整提高煤矿井下艰苦岗位津贴政策,对于进一步稳定煤矿职工队伍,促进煤炭工业又好又快发展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通知》未明确煤矿井下艰苦岗位津贴在计算个人所得税前扣除。所以,各地区在实际操作中将发放给煤矿职工的井下津贴和夜班津贴(两项金额最高800元/月)均计入了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缴纳个人所得税。近年来,在一些代表的积极呼吁下,部分地区已经免征了煤矿井下职工艰苦岗位津贴个人所得税,但大多数地区仍没得到解决。

煤炭是十分艰苦的行业。煤炭生产环境艰苦、危险性高。煤矿工人工作在数百米的地层深处(目前我国煤矿平均深度-420米,最深的矿井超过-1350米),面对阴冷或高温(有的矿井工作面温度超过40度),水、火、瓦斯、煤尘、地压等自然灾害威胁,每天在井下工作时间超过8个小时(多数矿井从井口到工作面的距离少则一二公里,多则七八公里),工人体力消耗大。

煤矿多处偏远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煤矿工人不仅平均收入总体水平低,而且矿工多为农民轮换工,他们的妻子、老人和子女绝大多数是农村户口,煤矿职工家庭多为1人就业,负担人口多。据调查,全国煤矿井下职工平均承担3.5个人的生活费用,家庭实际人均收入不足1.0万元,远低于全国城镇人均收入水平。

建议:

国家制定政策尽快免征煤矿井下艰苦岗位津贴个人所得税。

——关于加强煤矿尘肺病等职业病防治的建议

尘肺病等职业病是一个没有医疗终结的致残性职业病。有效预防和控制尘肺病等职业病,关系到广大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煤炭企业和相关社会机构作了大量基础工作,在理顺体制、转换机制上取得了进展;成立了中国煤矿尘肺病治疗基金会,实施尘肺病康复工程,成功地应用大容量肺灌洗治疗新技术,临床实践,深受欢迎,煤矿尘肺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

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十五”以来的10年间,全国年均煤炭产量增长近2.0亿吨。2011年全国煤炭产量达35.2亿吨,占世界煤炭总产量的一半左右,并仍呈逐年增长态势。目前,全国煤矿从业人员达570多万人。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煤矿作业场所总粉尘最高允许浓度:当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小于10%时为10mg/m3,当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大于10%时为2mg/m3。但由于我国煤矿职业卫生监察工作刚刚起步,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我国煤矿数量多、分布范围广,部分煤矿特别是中小煤矿粉尘防治措施不到位等问题,煤矿尘肺病仍呈上升趋势,控制煤矿尘肺病增长和加大尘肺病治疗力度的任务依然艰巨。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对全国26个产煤地区煤矿企业进行的不完全统计测算,2010年,煤炭行业新增尘肺病人数8300人,死亡人数近1500人,比2005年分别上升85.39%和118.97%;煤矿尘肺病死亡人数相等于当年煤矿事故死亡人数的62.64%。数据显示,煤矿从业人员粉尘危害接触率占总危害接触率的91.45%,新增尘肺病人数占新增职业病人数的98.94%,新增尘肺病死亡人数占新增职业病死亡人数的100%。截至2010年底,累计尘肺病人数达到41075人,累计尘肺病死亡14781人,累计尘肺病病死率达到35.99%。通过对目前全国煤矿尘肺病发展形势分析,充分暴露出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力度不够、尘肺病监测、鉴定工作不规范、尘肺病防治管理体制不顺、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

建议:

加大煤矿粉尘防治力度。各级煤矿安全监察部门要加大对煤矿生产作业场所粉尘的监管力度,将粉尘超标纳入煤矿事故管理。煤矿企业必须加强煤矿作业场所粉尘监测监控,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中规定的粉尘防治措施,切实将煤矿粉尘浓度降至规定标准以内。

制定并实施煤矿职业卫生统计制度。加强煤矿尘肺病等职业病筛查与统计工作,为煤矿职业卫生监管监察提供信息支持。

组织开展尘肺病等职业病防治技术攻关。加大尘肺病防治技术投入,呼吁社会加大对煤矿尘肺病基金会的捐助力度,组织开展尘肺病等职业病防治技术攻关,提高治愈率。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煤炭厅厅长吴永平

——关于深化煤炭体制改革加强行业宏观管理的建议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以煤为主的能源供应格局难以改变。在近十几年的政府机构改革中,国家级的专门煤炭行业管理机构撤销,行业管理职能分散在缺乏有效协调机制的多个部门之间,多头管理、职能交叉,造成煤炭行业管理职能明显弱化,产业政策变动较大,整体规划难以落实,使煤炭行业总体发展战略与管理机制缺乏必要的长期性与稳定性,许多影响行业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诸如供求矛盾、煤炭资源配置和统筹利用、煤炭产业技术创新保障体系、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等得不到有效解决,制约了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

建议:国家在现有的政府管理体制基础上,有效整合相关机构职能,成立国家层面上的权威煤炭管理机构,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建立完整、系统、有效的煤炭管理体制,加强煤炭行业的宏观管理,加大国家煤炭经济宏观调整力度,加强煤炭中长期规划,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煤炭市场体系,促进煤炭生产力的健康发展。

——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矿安全工作体制的建议

煤矿是高危行业,安全生产十分重要。政府机构改革中,我省虽然将煤矿建设、安全、生产、经营等管理职能进一步整合,但仍然存在职能交叉重叠、多头管理、多元执法、工作不顺畅的现象,特别是地方政府对央企煤矿的安全监管十分困难,影响了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的有效落实。

建议:在进一步完善地方煤矿安全体制的基础上,应按照“谁办矿、谁负责”和“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将中央企业在地方所办煤矿的安全监管职责调整至国家层面,彻底解决“管不了、管不住、管不好”的问题,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关于进一步加快办理项目审批手续的建议

一个大型项目从规划到核准,涉及到国家多个部门,审批的环节多、审批的内容多、审批的时间长,加长了项目建设周期,延误了项目建设进程,延缓了煤炭多元发展、转型发展的步伐。

建议:一是国家及国家有关部门应下放审批权限,要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煤种,合理划分煤矿建设项目审批权限,明确国家、地方、部门的审批范围;二是整合部门职能,减少审批环节,有效明确项目核准应提供的支持性文件,减少不必要的审批内容;三是加快项目核准速度,将更多的时间留给项目施工阶段。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煤业化工集团董事长华炜

——关于拓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推广洁净煤利用新技术的建议

我国是个多煤、少油、缺气的国家,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2011年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79%的高比重决定其难以动摇的重要地位。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很长一个时期,发展以煤为基础的化工产业仍然将会是一个很大的热点,它符合了国家的大政方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当前煤化工产业面临整体产能过剩,其根本原因是可供选择的有经济效益的技术线路太少。而技术线路少,又是因为企业没有足够的动力,在煤化工科技研发上投入大量资金。毕竟,很多地方企业在承担巨大风险,并投入大量资金后取得了技术成果,但却拿不到示范项目,甚至被迫成为技术输出者。这种情况下,今天的新技术,在一轮跟风照搬之后,就会成为明天的过剩。

建议:一是加大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和示范工程建设,研究提出国家清洁煤技术推广目录,加大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低息贷款等政策支持力度,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二是结合我国煤炭“西多东少、北多南少”和“西煤东运、北煤南调”的特点,研究建立我国煤炭就地转化与科学输配方案,提高煤炭利用效率。三是在煤化工项目审批中,优先支持参与技术研发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单位。

——关于国家设立陕南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建议

一直以来,陕南都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保护地,却也是秦巴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由于受自然条件、交通瓶颈和国家产业布局的影响,以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对工业发展的限制,该区域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近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陕南发展,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出了符合陕南特点的循环发展之路,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陕南循环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了陕南循环发展规划,陕南循环发展战略已明确,配套政策措施已得到落实。

陕南所处的秦巴山区是国家11个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生活着900万老百姓,仅靠植树造林、保护环境永远无法使地方经济强大,使老百姓富裕。国家南水北调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的高要求使一些优势资源开发项目受到政策和环境容量限制,发展成本巨大。加之,秦巴山区长期贫困,自身发展内生动力不足,需要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扶持措施。

建议:国家可以将陕南确定为国家级发展循环经济先行试点区,制定特殊的产业、财政、投资等区域差别性扶持政策,扶持陕南发展循环经济,以特殊政策招引国内外大企业在陕南布局循环经济产业项目。

全国人大代表、冀中能源集团董事长王社平

——关于推进煤炭绿色开采和清洁利用的建议

2011年,全国煤炭消费总量已经达到32.5亿吨。预计按照国家“十二五”能源规划,到2015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41亿吨标煤,其中煤炭消费总量将达到38亿吨,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的64%左右。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尽管下降,但总量还将保持增长态势,是我国能源安全无可替代的支撑。同时,煤炭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我国氮氧化物的60%、烟尘排放的70%、二氧化硫排放的85%、二氧化碳排放的85%都来自于煤炭。因此,“让煤炭绿起来”,推进煤炭绿色开采和清洁利用,提高我国能源品质、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是我们的战略选择。

“绿色煤炭”包括开采过程中提高回采率和减少植被破坏、提高煤层气的开发和利用;资源加工过程中高效分选、深度净化;燃烧和转化过程中提高效率;利用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捕捉与封存,涵盖了开采、选洗、运输、转化和利用各个环节,亟需国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

建议:从国家层面成立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统一规划、协调和推动煤炭绿色开采和清洁利用工作,尽快出台相关的产业政策和规划细则。

出台相应的激励机制和鼓励政策,包括金融、税收优惠政策,参照新能源产业某些补贴标准制定相应的补贴标准,帮助企业建设和运行相应设施等,调动采用和投资煤炭绿色开采和清洁利用技术的积极性。

强制推广煤炭绿色开采和清洁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和工艺,提升煤炭整体绿色开采和利用水平。

研究建立全国煤炭产品标准体系,形成煤炭产品的标准化和系列化,全面提高煤炭产品质量。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水城矿业集团董事长魏永柱

——关于加速培育壮大贵州资本市场助推工业强省战略的建议

贵州发展的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将贵州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唯一的途径就是推进工业化。如何发挥和利用贵州省产业资源优势,通过境内外资本市场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本,是当前贵州面临的重要任务。

加速培育并壮大贵州资本市场,是解决贵州工业强省战略和十大产业振兴资金短缺的重要方式。资本市场对于贵州来说,可以直接融资造血,大量引进资本,扩大再生产,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资产重组并转换经营机制,激发企业的经济活力,改善投资环境,全面提速贵州工业强省战略和十大产业振兴的进程。

贵州资本市场相对落后是不争的事实,根据贵州证监局统计,截至2010年底,贵州辖区19家A股上市公司,规模仅占全国2033家A股上市公司的1%,总市值约3100亿元,共募集资金245亿元,总股本85亿股,仅占全国的0.3%,且这种状况已延续近10年。

导致贵州资本市场落后的原因:一是经济基础薄弱,对发展资本市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有待提高;二是对企业上市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基础性工作不实;三是资本市场发展后劲明显不足,没有形成“改制一批、辅导一批、审核一批、上市一批”的良性循环,上市后备资源数量亟待增加。

建议:1.在证券发行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与其他筹资方式相比,发行股票是获取资金最直接、最便捷、最经济的资本来源方式。贵州资源性企业,一方面大多数为三线建设时期开始建设的企业,历史欠账多,急需资金进行升级改造;二是项目发展,现有融资渠道单一。建议加大对贵州企业上市支持力度,尤其是支持能源资源产业、基础产业、民族和特色优势产业产业等领域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上市,并在政策方面予以适当倾斜,使其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更多的发展资金,提高企业的资产质量和经济效益。

2.对现行IPO审核制度予以改革。IPO审核由审批制向注册制过渡,尚需一个过程。在过渡期内,可以在审批制下适当放宽审核难度,建立“宽进严管”模式,同时严格执行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把权力交给市场和投资者,从制度上保证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并在各方信息对称的基础上真正做到公开、公正、公平。

3.着力加强市场监管力度,严格监管执法。加强上市公司分红监管,推动上市公司强化对股东的回报。加大对内幕交易、市场操纵、非法证券期货活动等行为的整治和打击力度。强化自律监管和市场约束,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高会计师事务所、评估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证券中介机构的执业质量,营造有利于资本市场规范发展的环境。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铁法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韩有波

——关于在我国设立法定“敬老日”的建议

百善孝为先。孝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自古以来,孝敬父母尊敬老人始终是我国衡量一个人品德高低的重要标准,以此形成的以孝敬长辈为核心的家庭美德,千百年来代代相传,已成为中华民族伦理观念和道德品质的精华。当前,我国公民孝老敬老主流是好的,但也不容忽视,在一些地方赡养倒挂,甚至丧失人性遗弃、虐待父母的现象不乏其例,孝道淡漠日益严重,这已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一道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因此,呼唤传统道德回归,提高全民的孝老敬老、尊老爱老意识已经迫在眉睫。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重阳节作为我国民俗文化的瑰宝,于1989年,被国家定为老人节,使传统的民间重阳节与现代的纪念日结合起来,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但是,一直以来,重阳节这天,往往是由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组织离退休人员开展座谈交流、参观游览、娱乐健身等活动。然而,这一老年人的节日,却没有得到全社会、特别是社会基本细胞家庭的重视,没有把这一天当做子女、晚辈敬老孝老的重要节日。

铁法能源公司是一个以煤为主、多元发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集团。从2010年起,铁法能源公司决定将每年的重阳节定为员工“孝敬日”,放假一天,让员工回到老人身边,尽儿女的一片孝心。“孝敬日”这天,矿区干部、员工纷纷携妻带子回家看望老人,为老人做饭、洗脚、梳头,陪老人户外散步,给老人检查身体等,整个矿区处处呈现出孝老敬老的感人景象。目前,员工家属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父慈子孝、尊老爱亲”成为矿区人际关系的新风尚。

建议:将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设为法定“敬老日”,强化公民的孝老敬老意识,引导人们自觉履行孝老敬老的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在全社会形成孝老敬老、尊老爱老的道德风尚,进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官地矿职工栗俊平

——关于煤矿企业一线职工实施“四六工作制”的立法建议

煤矿生产是高危行业,最大的事就是安全,安全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到矿工生命安全,也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在诸多的安全隐患中,矿工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多年来,煤炭行业一直沿袭的是“三八工作制”,一个生产队三个班,规定每班工作八小时。由于井下地质条件复杂、生产环节多,制约因素多等原因,许多矿井从井口到工作面的距离少则三四公里,多则十几公里,煤矿职工从班前会、入井到升坑洗澡的实际时间长达12小时以上。再加上工作环境恶劣等,多为体力劳动,体力消耗大,矿工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容易导致矿工的安全意思能力差,易产生急躁情绪,进而导致麻痹大意和“三违”现象,对于煤矿安全生产极为不利。

建议:国务院法制办尽快在相关法律条文中提出修改意见,明确要求所有煤矿的井下一线矿工一律推行“四六工作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条文中增加相应的法则,依法对煤矿落实矿工“四六工作制”进行行政执法监管,加强矿工的劳动保护,保障煤矿安全生产。

——关于进一步支持煤矿企业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建议

煤矿职工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工作,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无私的奉献,被誉为“开采光明”的人。然而直到今天,仍有部分煤矿工人居住在低矮、阴暗的棚户区里,住房条件简陋、基础设施匮乏,子女教育缺乏保障。

建议:国家加大对煤矿保障性住房工程土地审批力度,以满足建立大规模居民小区和配套设施的土地需求。国家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加大资金方面的支持力度及政策性减免费用的执行力度,加大政府补贴力度,降低土地使用成本,采取返还可持续发展基金、降低棚户区住户购置房屋贷款利率、减免工程建设项目行政规费等措施,来减轻棚户区住户及企业负担。对于保障性住房工程在政策上予以支持,简化审批手续,确保保障性住房工程尽早开工,居民尽快入住。

全国人大代表、神华集团乌海能源有限公司工会宣传部部长王润刚

——关于国家重点解决西部边远地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偏低问题的建议

每年国家都在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企业退休人员的关心。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以乌海市为例:一是机关事业单位都在享受边远地区津贴、艰苦地区津贴等,而企业退休人员没有享受;二是企业退休人员退休待遇虽然在逐年提高,但与同等条件的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差距还很大,企业退休人员普遍反映强烈,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三是50~ 60年代参加工作,80~90年代左右退休的人员,退休待遇调整后还是相对的偏低,与2000年后退休的人员待遇差距过大,且与当前的物价消费水平也不相适应。每次退休待遇调整虽然也考虑到了上述因素,在政策上也给予了一定的倾斜,但是,退休人员普遍反映待遇调整倾斜力度不够理想,调整后养老金仍然偏低。

建议:国家重点解决西部边远地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偏低问题,在今后调整工作中继续实行普遍调整和加大向参加工作时间早、退休早,养老金偏低人员的倾斜力度;调整待遇时也可按分年段调整。使企业退休人员充分享受社会经济发展成果。

——关于实施乌海市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建议

乌海市是国家“一五”时期布局的十大煤炭基地之一,在长期开发建设的过程中,乌海的矿山地质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目前,全市矿山用地面积23626.66公顷,因矿业开发占用破坏土地面积8873.646公顷,占矿山用地面积的37.56%;各类矿山固体废弃物年产出量16.4万吨,年排放量11.7万吨,累计积存量58.6万吨;煤矿区发生地面塌陷灾害(地裂缝)点15处,其中大型2处、中型7处、小型6处,面积达4980.44公顷;采空区面积达到78平方公里,地质灾害影响面积达到约50平方公里,固体堆积物体积达到377立方米;查明煤田火区有34处,总面积936.24万平方米。

近年来,乌海市按照国家、自治区有关要求,全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但地质灾害治理与矿区的生态植被恢复工作仍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同时,地质灾害治理对于乌海转型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乌海市地域面积狭小,总面积1754平方公里,山地、沙漠、保护区等禁止建设土地1134.75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4.7%。实施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有利于集约利用土地,有效拓展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棚户区、沉陷区及煤田火区等区域较为环境恶劣,实施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有利于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建议:恳请全国人大对乌海给予大力支持,争取国家在地质灾害治理项目资金方面给予支持。2011年,乌海市被列为国家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国土资源部每年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地质灾害治理都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同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1〕21号)明确提出支持内蒙古“全面推进采空区沉陷区治理、植被恢复和尾矿库安全闭库,支持盘活工矿废弃地”,“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的支持力度”。恳请帮助落实国家各项支持资金。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华亭煤业集团公司马蹄沟煤矿选矸工人苏岁佩

——关于请求支持平凉建设陇东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产业示范区的建议

平凉市辖6县1区,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30万人。区位优势独特,资源比较富集,发展环境优越。在地理位置、基础设施、资源保障等方面优势明显,已具备建设陇东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条件。

近年来,平凉市紧紧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实施煤电化产业集中突破,促进煤电化、煤电治、煤电材一体发展,培育产业集群,提升规模效益,形成了以精煤生产、大功率火电、精细化工为主导,新型建材、装备制造为配套的能源化工体系。在产业发展、技术支撑、资金保障等方面具备建设大型能源化工基地的条件。

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着力推动平庆经济区加快发展,加大对陇东煤炭、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推进煤电化一体化发展,推进平凉华亭和崆峒产业聚集区建设,构建以平凉、庆阳为中心的传统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战略思路,明确以平凉、庆阳为中心,建设陇东能源化工基地。

陇东平凉能源化工基地发展规划,以煤炭资源禀赋为基础,按照组团发展的原则,分别在华亭、崇信、崆峒、泾川、灵台设立了5个项目区,以支撑和带动基地建设,做大做强原煤生产、火力发电、煤化工、石油化工产业,促进煤电油化一体化发展。规划的目标是,2020年,煤炭产能达到1亿吨,火电装机容量达到2000万千瓦,甲醇等煤化工产成品能力达到1100万吨,煤炭就地转化率达到80%以上。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注重统筹地下煤炭、石油资源与地上土地资源两大优势,整合利用好区位、交通、生态、水资源等诸多资源,注重电源开发与电网建设的紧密配套,加快电网优化升级,提升外输外送能力,建成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枢纽。“十二五”末,建成以750KV超高压、±800KV直流特高压输变电工程为支撑的国家级输电大通道枢纽,实现向华北、华东地区大规模输送电,年输电总量达到600亿千瓦时,2020年达到900亿千瓦时。

为加快基地建设步伐,我们先后与华能、中水电、国电、大唐一批国字号央企进行了衔接,并达成了投资合作意向和协议。目前,一些项目已进入可研编制,有的已进入实施阶段。

建议:请求国家批准平凉建设陇东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产业示范区,按照有差别的产业政策,在煤炭矿井建设、火力发电、煤化工、石油化工项目核准上简化程序,给予大力支持;请求参照延安地区石油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模式,划出一定区域的石油资源,以委托、联合等方式交由地方政策组织开发,实现就地加工转化;请求对基地企业参照环保类企业享受的优惠政策,对增值税、资源税和企业所得税予以减免。

猜你喜欢

尘肺病煤炭煤矿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国家尘肺病诊疗中心组建
应急管理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批准依托应急总医院组建国家尘肺病诊疗中心
一例尘肺病患者的呼吸康复治疗体会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煤炭
煤炭:去产能继续 为煤炭正名
34家煤矿尘肺病发生状况及影响分析
英国深井煤矿关闭
英国深井煤矿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