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教多学 以学为主

2012-04-29顾健陆亦梅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2年12期

在平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较多的是教师在唱主角,教师总是讲究教的一招一式,主宰课堂的话语权,把学生变成配角来衬托自己。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却被沦为看客,教师挤占掉了学生本来可以自主阅读、实践探索的空间。这样的教学视角,本末倒置,得不偿失。语文教学的着力点应该由教师的教为主转向于以学生的学为主。以下《水上飞机》的教学设计就尝试着从“教语文”转身到“学语文”。

一、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读题,读出这种飞机的特点)

二、生字教学应放手

师: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老师想来检查一下,你们敢不敢接受挑战?

师:好,挑战之前,老师再给你们2分钟时间。1.记一记书后的生字词,待会儿我们默写。2.认真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师:时间到,合上书,拿出钢笔和默写纸,做好准备。仔细听,每个词只报一遍。

(海鸥 喂 迅速 救援 佩服 究竟)

师:刚才老师发现这位同学的字写得特别漂亮,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写的字。

师:(发现有问题或者难写的字重点指导) “喂”字右边的笔画较多,要注意下面部分,伸出手跟老师“书空”。“救援”的“援”要特别注意中间是两横,老师用红笔画出来了。“援”在这里表示帮助,跟手有关,所以是提手旁。我们一起把这个词读正确,“救援”“佩”中间不是撇而是横。

师:这位同学真不简单,老师还没有教,他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把绝大部分的生词都正确默写出来了,老师太佩服你了。

师:默写得怎样了?(同桌互批,写错的快速订正一遍)

【分析】三年级虽然以阅读为主,但生字教学也同样重要。如果在生字教学中继续沿用低年级的生字教学方法就完不成教学计划。怎样才能既不浪费时间又能让学生把课堂所教授的知识牢固地掌握好呢?这就需要教师舍得放手,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三、能力训练有力度(学习“究竟”一词)

1.“究竟”在课文中的第一段出现,谁来读这段?(生读)

2.“究竟”在词典中有这样两种意思。(出示字典中的两种解释)这儿的究竟是哪种意思呢?

生:明白

3.小海鸥为什么要飞过去问个究竟呢?再默读这段,想一想。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

4.小结:是啊,小海鸥就是因为没有见过这种长翅膀的船,感到奇怪,所以它想去问个究竟。

5.那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像小海鸥这样对什么事情感到好奇就想去问个明白、问个究竟的习惯呢?用上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6.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问个明白,看个清楚,还需要去探个究竟,谁来说?

8.老师也用“究竟”说一句话:我们学校的樟树究竟有多少棵?我们一起来读读,在这句话中究竟选哪个?(这里,“究竟”表示追究到底)你能模仿老师说一句话吗?

【分析】用“究竟”造句的过程,教师从学生的“学”出发,研读学生,了解学生学习的生活积累和学生对语言文字感知的难易程度,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或让学生选择可行的学习方式。本次造句,采用言语交际的思想,交流的方式在这看似简单实则收效甚丰的造句过程中,因势利导,有效训练了造句。

四、朗读教学有方法(学习课文2-7自然段)

1.小海鸥究竟问明白了什么?请同学们默读2—7自然段,想一想。边读边思考,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来说一说。想好了就举手。

生:小海鸥问明白了它不是船,是水上飞机。

生:问明白了它是海上救护机,能迅速救援海上遇难的船只。

……

(生概括了2-7自然段内容)

师:你真了不起,一下子把2—7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说出来了。说得真是太棒了,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2.课文2—7自然段是小海鸥和水上飞机的对话,接下来同桌分角色练读。大家想不想读好这段对话呢?(想)那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好方法,在读时想想它们说话的语气,体会体会它们的心情,还要注意标点符号,这样就能读好了,试试吧。

3.谁愿意做小海鸥?谁愿意做水上飞机?好,其他同学仔细听。

(1)生读2—3自然段。

①对着小海鸥说:小海鸥你在天上 ,水上飞机在海面上,你们之间的距离很远很远。(那这个“喂”该怎么读,你再来试试)(生读)生评:拖长点就听得更清楚了。(生再读,读好了)

②海鸥对着水上飞机说:“你是谁?”(这里,小海鸥可能没有听清楚,你能大声地告诉小海鸥吗?)

③我们一起来练读2-3小节。男生做水上飞机,女生做小海鸥。师领读:喂,船大哥,你好啊!

(2)生继续读4-5自然段。

①小海鸥,你吃惊什么呀?

生:飞机怎么掉到海里去了?(师评:是呀。范读:飞机怎么掉到海里去了?)

师:小海鸥还吃惊什么?

生:它怎么是飞机呢?小海鸥很吃惊。

师评价:你真会读书,把这两个问号给读出来了,还有谁想读的?

②师(看着水上飞机说):小海鸥在担心你了,哪个词要读得让它放心?你来读第5小节。

生:“降落”这个词要读得让它放心。

师评:“降落在这里的”小海鸥就放心了。

(生读得很平淡)

师:你是怎么到这里的?(“降落在这里的”)对,读好这个词,小海鸥就放心了。你再来试试。(生再读)

③船只在海上遇难了,为什么不用船只去救,而让水上飞机去救呢?

生:水上飞机的速度很快。

师:能通过你的朗读告诉大家吗?(生读)

师:“迅速”这个词读得真好。水上飞机既有船的功能,又有飞机的本领。

【分析】这篇课文内容明白如话,几乎一读就懂,要学生反复朗读,他们很容易产生倦怠。然而,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一项重要而艰难的学习任务,特别是要让学生从静态的语言文字中读出动态的形象与丰富的情感,则需要教师有足够多的办法。(1)在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逐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对话中的语气变化,同时又要抓住小海鸥的想法及对于“掉”与“降落”的比较,深刻体会水上飞机特殊的外形和功用。学生在辨析中,在比较里,思维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准确。所谓,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2)此处朗读训练声情并茂、饶有趣味,且逐层深入,不再是简单的重复。平实而不乏味,简单而不单调,这才是朗读教学的艺术。学生在课堂上感同身受,很自然地把自己当做是文中人物,入情入境,朗读起来自然是有滋有味。在角色朗读中放飞想象,不知不觉中,也让学生感受到了用语言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写作方法。

五、依托文本,展开想象,提升表达能力(学习第7自然段)

师:刚刚我们知道这架水上飞机叫海上救护机,它有很多兄弟,它们各自都有哪些本领?快速读课文第7自然段,找一找。

(学生一下子全说了)

师评:一下子说了这么多的本领,真了不起!这些“兄弟”能在海上战斗、运输、灭火……本领真多,它多自豪,谁能自豪地读。

(生读)

师评:这么多“兄弟”真值得自豪,这些“兄弟”都是在水上施展本领的,真不愧是——(指着板书说)水上飞机。

师:同学们,请你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做一做小小设计师,说说如果让你来造水上飞机,你还想让它发挥哪些新的作用?先想一想。

生:我想造水上飞机,可以给航行中的船只导航。(评:那些船长要好好感谢你。)

生:我想造水上飞机,可以在结冰的海面上帮助科学家进行科学考察。(评:你的想法真奇特。)

生:我想造水上飞机,可以载着游客既欣赏高空的风景,也能潜入海底观光游览。(评:你说得真是太妙了。)

生:我想造水上飞机,可以在海中捕鱼,然后迅速地运往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人吃到新鲜的鱼。(评:看来我们是有口福了。)

……

小结:天才设计师们,老师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些水上飞机都能出现。

师:海上救护机在介绍它的“兄弟”时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把“兄弟”的本领有条理地说了出来。你们能不能也像它这样,把刚才几位同学说的连起来说一说呢。自己在下面练一练。

师:老师给你们加上“水上飞机的作用真多”,这样就更完整了。

【分析】语文有着内容的丰富性和阅读的多解性,而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最能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挖掘学生思维的深度,最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散,最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这一自然段的教学,没有过多的分析,删繁就简,依托文本展开想象,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设计提问:水上飞机还有哪些兄弟?他们各有什么本领?学生展开大胆想象,讲出了好些新功能的水上飞机,他们结合刚才的想象,将飞机的样子,作用等说得淋漓尽致。至此,学生的思维已跳出了课文的束缚,得到了迁移和发散,学生畅所欲言,体验到了创造的快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去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学生从语文课本的“一枝枝红杏”中领略到语文的“满园春色”。)

六、总结

1.引读最后一段。

2.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水上飞机的种类和作用。水上飞机在生活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水上飞机的知识。

【总体分析】从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来看,这堂课简易、朴实。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很简单,学生一看就懂,一用就会。这节课所要达成的目标具体而明白,简单而有效。整堂课没有目不暇接的多媒体声像展示,只有朗读、书写、展开想象,练习说话等教学活动,显得比较静谧。薛法根老师说过,小学阅读教学有别于中学语文教学、大学语文教学,首要的还是应该聚焦在语言文字上,教得清晰一点,透彻一点,实在一点,这是一个任务。在此过程中,适时打开文学阅读的大门,教得丰富一些,灵动一些,精彩一些,乃是一种境界。

小学语文课堂应以学生的“学”为主,“少教多学”。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合理地利用文本资源,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有利于语文实践的“场”,让学生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亲历学习语文的实践过程,在倾听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在说话的过程中学会说话,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阅读,在写作的过程中学会写作,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