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

2012-04-29朱晖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2年12期

静态的文字的背后,是一个个美不胜收的大观园,是一个个鲜活精彩的世界……加上编者精心设计的精美插图,使课本不同于一般的阅读文本。如此丰富的学习资源,需要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来开发,巧妙地整合利用,才能发挥它的巨大的育人能量。我在教学中,利用教材很好地学习、理解、消化的同时,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

一、创设古诗教学情境,拓展学习空间

苏教版教材在安排古诗教学时,都有与古诗情境相配的插图。而恰到好处地利用插图,就能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中感悟、明理,使人格特性和个性思维获得广阔生长的空间。如在教古诗《村居》时,可先让学生反复诵读古诗,在读中揣摩诗 的大意,在合作交流中了解诗的大意,把握诗的两个内容:景和人的活动。然后让学生细看课文配备的两幅插图:看春景图,边想象,边用自己的话描绘;看儿童活动图,边看边展开想象,把自己的眼睛想象成作者的眼睛,让画面动起来,形成自己独特的视角,产生自己的想法,体会作者的愉悦之情,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编一编或演一演,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了广阔的空间,学生们自由地驰骋想象,有的把自己想象成诗人,讲诗人看到这乡村春景时的心情和感悟;有的合作表演争相放风筝的儿童,展现出勃勃生机,洋溢着愉悦之情……一首小诗犹如一个无比巨大的时空,让学生从诵读到洞察力的培养,从文本体验到人生体验,展示了认识与情感的整合,心灵在认知中荡涤,情感在体验中得到熏陶和升华。

二、填补文本空白,拓展学习空间

空白,是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来的,没有写明的,召唤读者想象的、未定的意蕴空间。阅读课上,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文本“空白”进行富有个性色彩的填补,不失为开启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如教学《第一朵杏花》,从第9自然段开始到第14自然段都是竺可桢与孩子的对话,而这些对话中没有提示语,看似平淡无奇,却隐含着丰富的潜台词,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在教学时,可利用这些空白让学生补白对话中人物神态、动作,来揣摩人物内心世界,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积累。我是这样做的:a.读:学生面对文本,一边读一边联系上下文展开联想和想象,思考文中人物应有的神情、动作、心理活动等。b.演:小组成员一同分角色表演,这是学生参与作品再创造,激发创作灵感的有效形式。学生面对文本,自己既演又导,将自己的想法、感情毫无保留地展示出来,既加深了对文体的理解,又在表演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和体验。c.写:在演的基础上,转手让学生将自己的词句放到文章中体会,看其所填入的词句是否能恰如其分的表现人物的内心,是否和文章的内容相衔接。d.悟:当学生能够写出文本中蕴含及省略的语言时,我充分地利用这一鲜活的学习资源,展开互读的练习,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点评等方式来感悟用得精妙传神的词语,使他们领悟多种角度、多种风格补写的独特魅力。

三、巧借文本构段方式,拓展学习空间

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它们在篇章结构上,在遣词造句上都有自己独特的内涵,而且不同的文章都有着不同的内容。苏教版教材中的课文在段的结构上大致可分为三种:(1)连续型:是指段中的几层意思是按照先后顺序一层接着一层写的。这也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结构段,在写作中经常用到。教师在学生读懂段的情况下,可安排仿写训练,如以《洗红领巾》《大扫除》《升国旗》为题写一段话,要求学生先想好这段话要写的内容,安排好顺序。(2)并列型:是指一段话将事物分成几个方面来写。《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第三自然段就是这种构段方式,它从三个不同方面写了海底的物产丰富。学了课文后,可指导学生练习写《校园一角》《美丽的公园》等片断,让学生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加深对这种结构段的认识。(3)总分型:是指由总述和分述两层构成的段。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先总述后分述;一种是先分述,后总述。目前课文中出现的以第一种结构居多。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总分结构段,让学生在理解、感悟的同时背诵些精彩的片断,再要求学生仿写。

四、挖掘学生情感体验,拓展学习空间

新课标明确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只有正确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才能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如教学《永远的白衣战士》时,我趁机引导:战争时代,是革命战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今天的和平;SARS入侵时,是可亲可敬的白衣天使英勇抵抗换来今天的安宁,今天面对这些白衣天使,你想对她们说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一学生当堂就写下了:“亲爱的白衣天使,您好!从去年春节起,被称为“SARS”的病毒在我们中国辽阔的疆土上发生了。它们像毒品一样,在不知不觉中吞食着人们的生命。当时,不少人惊慌失措,生怕感染,病毒蔓延很快。你们更是受到了威胁。但是,你们毫无畏惧,挺身而出,像一名勇敢的战士,参加了这次战斗。你们不顾自己的安危,救死扶伤,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但有的护士却不幸被非典感染,永远离开了我们。伟大的白衣战士,你们英勇抵抗非典,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为抗击非典作出了贡献。白衣天使,你们是中国的英雄,你们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战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多伟大呀,白衣天使,我祝愿你们永远幸福!”

这不是一篇习作,这是一种心灵的告白,这是一种真情的呼唤,这是一种生命的启迪。在这样情感交融地训练中,学生不仅语言得以发展,而且情感得以熏陶,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责编 张亚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