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音乐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2-04-29杨越凌

关键词:创新思维;创造能力;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9-0064-01

儿童的世界是充满幻想与创造力的世界,孩子们的突发奇想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我们也经常可以听到他们在尽兴地玩耍时嘴里不自觉地哼唱出不成调的小曲,那奶声奶气的童音是那么的自然和谐,悦耳动听。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技能的不断提高,我们很少看到或听到那最原始、最富魅力的创作。究其原因,是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单一的教育模式下日渐衰退,思维开始变的僵化死板,瞬间迸发的灵感的火花再也闪烁不出它的光芒。

音乐教师在音乐课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同一首歌曲可以有多种演绎;同一个练习可能有多种答案;同一首乐曲可能有多种理解。《音乐课标解读》中指出:音乐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与创造,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潜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品质。如何在小学音乐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尝试了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创编音乐节奏做小小作曲家

节奏被称为音乐的骨骼。准确把握音乐节奏是理解音乐的基础。任何音乐都无法离开鲜明的节奏。学生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节奏,节奏掌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音乐的教学和创新。在现实生活乃至大自然中无不充满了各式各样的音响节奏,在低年级教学中,我从学生的日常感受出发,引导他们体验生活中常见的声音为蓝本,并探究和创编出自己独特的音乐节奏,例如,钟表声,小猫叫,小鸡叫,知了声。

二、创作音乐歌词做小小作词家

音乐作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歌词、曲调都比较简单,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充分发挥音乐的深刻内涵,充实音乐内容,培养学生的歌词创新能力,以达到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目的,这样,还提高了学生演唱新歌的兴趣。例如,歌曲《好朋友》,这首歌只有一段歌词,为学生创造发挥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当学生会唱歌曲以后,我就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根椐这首歌的曲调创编歌词。经过同学们合作讨论,有的学生将歌词改成:“一起学习静悄悄,一起玩耍真高兴,一起上学乐陶陶,”等,学生唱着自己作词的歌曲,心里特别欢畅,从他们涨得通红的小脸上,兴奋的放出光彩的眼神中,我看出了成功给孩子们带来的喜悦。虽然新歌词不是很押韵,教师也不必做更高的要求,因为“创作教学注重的是创作的过程,而不是成果”。

三、制作简单乐器做小小发明家

自制简易乐器应用在教学中,更多的为孩子提供了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使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获得了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教学中我就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尝试用生活中的物品创制打击乐器。在一年级学生认识了碰钟、响板、三角铁、双响筒铃鼓之后,我布置了课外作业,让学生自制一件打击乐器,下节课我们要为歌曲伴奏。学生们兴致很高,制作的真不少:有用两块竹板串在一起做成的“响板”;有用自行车车铃做成的“碰铃”;有用两节小竹筒做成的“双响筒”;有用啤酒瓶盖穿起来的“串铃”;等等。当同学们有板有眼地用这些“乐器”为歌曲齐奏时,我被深深的感动了。这就是创造带给孩子们的无限的乐趣,这就是创造的无穷的魅力,它让孩子们的思维灵动起来,头脑敏捷起来,心思奇妙起来,双手灵活起来。

总之,教师要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使他们成为新世纪的社会主义创新人才。教师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为孩子的成长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