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语教学的有效之道
2012-04-29刘建平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们共同探索的课题、追求的目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主要应抓住有效质疑、有效指导、有效合作等,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之道;质疑;指导;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9-0036-02
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追求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教学才能取得成功。有效的语文教学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和实践,使语言积累进一步丰富,使语文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有效质疑
质疑是新课标强调的新理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学段就提出:“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可是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当学生一读完课文后,老师便问:“你有些什么问题想问呢?”学生根据平时老师引导的习惯,开始了动嘴不动心的质疑。比如,一位老师执教朱自清的《春》时,学生就提出:“作者为什么写春?”“春天是什么样儿的?”“课文是怎么描写春天的?”师:“好,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第一段。”其实,这之前学生已经充分预习了课文,再说春天是我们所熟悉的季节,特别是农村学生更了解春天的景色。学生这样的提问显然是明知故问,只是为了迎合老师的思路,讨得老师欢心而已,实际并没有多大的效果。
教师引导学生提问,让学生自由质疑,这是比传统课堂进步的地方。但问题是,教师没有指导学生对所提的问题进行归纳筛选,也没有提供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只是按部就班地把学生引入自己预先设计的教学环节,学生思维的空间与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显然受到了限制。这样的质疑,不过是展示“自主学习”的一张标签而已。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正确处理学生的质疑。要注意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归纳筛选出围绕教学目标的对探究课文有用的问题。要根据学习课文的程序,将问题按序排列,并据以组织讲读的过程。同时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将“筛选”、“优化”、“组合”问题的过程告诉学生,将评估的意识渗透其间,并表扬能提出有一定深度、有特色问题的学生,又激励其他学生。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的质疑作恰当的处理:重点问题在课堂读书中解决,有一些想知道而又确非教学重点的问题则可留在课外解决。从而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思考、敢提问、敢回答。
二、有效指导
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朗读法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也是学语文的根本之法。朗读是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化表现,朗读中良好语感的培养更是语文素养形成的基础。学生读书要靠自己去读懂,而不是靠教师讲懂的,因此,朗读应该是带有浓厚个性化色彩的。教学中,在朗读设计既要形式上的多样化,又要有感悟上的多层次,不追求抑扬顿挫的齐整朗读效果,而是引领学生以读促理解,通过学生自由读、比较读、评价读、学着读的语言实践和体验,将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之中,使朗读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一位教师在教学《安塞腰鼓》时,播放过一段视频:黄土高原上的一群后生“发狂”似的敲打着斜背在身上的响鼓,学生们的情绪受到感染。他们一齐读着:“……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读到这里,教室里群情激昂。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在大脑中显现一幅幅如风如电、光影变幻的画面。朗读声越来越大,如雷贯耳。此时,学生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只有感情贯注的语文教学,只有有效的指导,才真正具有生机与活力,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才真正取得高效低耗的良好效应。
再如:一位教师在执教《石壕吏》时,选择了表演的方式来学习课文。教师对学生说:“要表演就得熟悉课文内容。请大家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边读便揣摩文中人物,特别是老妇人当时的心情。”学习课文后,组织学生对如何表演进行了讨论。表演结束,随即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每个学生都读得声情并茂。这样的环节,表面上看,演和读来了个巡回,实际上它对学生的朗读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和提升。
由于在表演的过程中,每个学生所扮演的角色不尽相同,因而就产生了独特的体验、领悟,这是学习的重要收获。在讨论阶段,师生、生生之间有交流的机会,互相启发,述说对课文的理解,对人物性格的争论,对表演者的评价,使表演在交流的基础上得到提高,让精彩的表演促进学生情感、智慧的“火山”爆发。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
三、有效合作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理念的新课标倡导的。它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一位教师教学《看云识天气》一课。
老师请同学们分组自学介绍不同类型云彩的段落。
小黑板出示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和步骤:读课文,画出不同云彩的名称、形状和它所带来的天气变化,填在相应的表格内。每组推荐一人作介绍。
有的学习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读课文、圈词语、画句子、讨论问题、填写表格,有序地开展学习。但也有学习小组因组内成员的意见不一致、分歧太多而争论不休,造成内耗,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但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之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再开展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有成效的。
在语文教学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明确而有价值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学习开始前做到心中有数,行有目标,而不至于偏离主题泛泛而谈;在合作讨论开始之前,应先安排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学习,调动每一个个体的自主意识,启动每一个大脑活跃思维,以便参加讨论时有所准备。同时,合作学习中,既要给学生群体一个共同任务,也要巧妙地安排每一个学生积极承担个体的责任,做到有分有合;在每一个小组内,应培养一名能力较强的学生组织讨论活动的全过程,确保讨论的质量和效率。同时组与组之间也可适当地采用激励竞争机制,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效率,增强合作意识。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才能让新课程改革更有效地落实于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