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低年级写字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2012-04-29陈金兰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低年段识字教学“多认少写”,即减少会写字的数量,提高写字的质量。在低年级写字教学中,要强调姿势、减少抄写数量、提倡教师范写、体现规律指导,有效教学,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写字教学;姿势;数量;范写;规律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9-0011-03

2011年12月28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正式下发。新课标的颁行,意味着课程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加强汉字教育,是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普遍关注的是低年段“多认少写”,其实“少写”只是低年段写字数量上的减少,而实际上对写字教学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突出了写字教学的地位。《课程标准》这样定义写字教学的地位:“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写字教学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始终贯穿于语文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

强调了写字教学的评价。《课程标准》指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

新的课程标准更加强调写字的姿势、习惯,强调写字的质量,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一、讲姿势,备工具,磨刀不误砍柴工

良好的书写习惯是写好字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是所有教师的共同任务,更是低年级教学的重中之重。幼儿园大班和一年级是正确执笔的关键时期。但由于目前部分幼儿园“小教化”现象较突出,“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了部分家长盲目的追求,认字多、写字多甚至成了个别幼儿园招生品牌,不少学生刚入学就“会”写字。请看一些孩子入学后的写字众相:有贴桌型,写字胸部紧贴书桌,趴在桌子上,脸几乎和桌面平行,有的同学趴在一个胳膊上写字;有腾空型,一条腿搁在另一条腿上,甚至双脚蹬在桌腿上或悬在桌凳下写字;有直握型,几乎是笔直地握着笔写字;有包指型的,拇指压住食指几乎看不清笔尖,只好盲写;有左倾型的,歪着脖子头向左倾斜着写……

凡此种种,不仅不能写好字,还影响着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指出,“使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容易把字写得端正美观;有利于呼吸顺畅和精神集中,能防止儿童脊椎弯曲和眼睛近视”。正确的执笔是写好字的基础,执笔远比写好字重要。因此,孩子一入学就应抓好写字姿势。

要让孩子明确正确的写字姿势,即执笔姿势和坐姿。具体来说,正确的执笔应采用“三指虎口法”,三指是指用拇指、食指的指肚和中指第一节的上侧同点(笔尖留一寸为宜)三面握笔,虎口是指笔杆要斜靠在虎口上(食指根稍往后),笔尖朝向两眼正前方偏左。同时要做到“肩平、头正、身直、足安”。通过图片、示范、讲解等多种方法,明确正确的坐姿及握笔要点,逐一指导,及时点评,多指导,多纠正,多鼓励,常规范,做到“姿势不对不动笔”。同时,要积极争取家庭教育的配合,通过家校联系卡、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多种途径,向家长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观,明白正确的写字姿势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并请家长共同督促,及时反馈学生在家写字姿势的情况。

写字工具的选择影响着写字质量。一些不用削的自动铅笔虽然少了削的麻烦,但其笔芯较脆、细、易断,笔杆较光滑、难用力,影响了正确的握笔姿势,继而影响写字。因此,把写字工具的准备作为一项家庭作业进行布置并请家长共同督促:每天准备HB型不戴橡皮的铅笔几支(因为这种笔芯较粗不容易断、质地不太硬容易留痕,笔上的橡皮一般质量不太好),削好(避免写字时的手忙脚乱),普通的绘图橡皮一块,切忌用形状怪异、香味浓郁的橡皮,否则会分散孩子写字时的注意力。

二、不求多,只求好,减少数量提质量

新课程标准适当降低了第一、二学段识字写字量的要求。如,第一学段,识字量由1600~1800个减为1600个左右,写字量由800~1000个减为800个左右。 粗算一下,平均每学期减少50个左右,等于每学期少写7~8课生字或每课平均少写2~3个生字。这样的合理重组,无疑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利于减负和健康,有利于提高写字质量和效率。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很短,手的骨骼、肌肉比较稚嫩,握笔容易疲劳、酸软,写字的平衡力、保持力、和谐度、整体性等都很低,过多写字不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实际,只会适得其反。

低年级要求会写字的总量减少了,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具体每个字练习的量也值得我们研究。在过去的识字写字教学中,普遍的做法是对具有不同教学难度的字,在不同教学阶段,采用同样的方法平均使劲,往往每学一字一概要求学生抄写一行,一般在8~10个左右,还要写一排的拼音。如此一来,往往导致课堂上写字时间不足,能写几个算几个,余下的作为家庭作业继续抄写。这样,写字质量就会下降,写字姿势就会走形。那么,到底写多少遍最有效?记忆规律告诉我们,具体、明确的记忆任务和及时评价,有利于激发有意识记的积极性。通过对比实践,对低年级的孩子抄写应提这样的要求:工整抄写3遍,拼音1遍,做到“姿势正确”、“写漂亮”、“尽量在课堂完成”。具体做法为:看着范字认真临写一遍,再认真核对是否写对。如果写对了,就“忆写”两遍,即不临范字忆写两遍。如果没有写对,就认真分析再次临写,然后“忆写”两遍。心中有字,字才写得好,正如,“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告诉我们:竹子画得好,是因为有成竹在胸。心里没有,笔下不可能有。而把所临之字记下来,就是记忆,不重视记忆, 不研究记忆,机械重复无益于学生习字的进步。通过实践,我们认为低年级写字教学中减少写字数量,一般生字抄3遍比较有效,写字的质量有明显提升。

三、少键盘,多手写,低碳范写效益高

随着电脑的广泛应用,人们日常大量使用键盘输入文字,对汉字的读写和识记长期处在模糊化和替代化的状态中,“提笔忘字”日益普遍,错别字随处可见、全社会汉字书写水平每况愈下也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就语文教学现状而言,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为追求新奇、直观的效果,在公开课中习惯用播放课件指导写字,演示写字的笔画痕迹,演示写成字的过程,甚至成为了一种教学的时尚与导向。与此相背的是,低碳的教师范写难觅其影,有弱化的趋势。

其实,在写字教学中,教师的范写是不可缺失的。教师一手漂亮的字会让学生赞叹和佩服,具有极强的吸引力。端正、规范、美观的字自然成了学习的榜样,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模仿性相当强。因此,教师身体力行,一笔一画的范写在写字教学中不但不能丢,还应广为倡导,大力推广。那么,如何让范写真正发挥其“示范”作用呢?

(一)范写要落实在纸笔上

在写字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范写一个较大的字,让全体学生都能看清楚。但粉笔不能代替铅笔,黑板也不能代替纸张。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和用铅笔在纸上写字,无论从握笔姿势还是运笔方法都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写字是用笔写在纸上,老师的范写也应该这样。在实际教学中, 不妨这样范写:打开实物投影仪,一枝铅笔一页纸,再加一张高度合适的椅子,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范写。无论从写字姿势,还是起笔落笔行笔,都认真地做好示范。

(二)范写要落实在学生的练习中

传统的“手把手”教写字,具有多媒体无法替代的优越性。一年级学生的小肌肉发展还未成熟,其手指对笔接触纸面的感觉不够清晰,写出来的横似哑铃,竖似柱子,点更似豆芽。而“手把手”教则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手感,体验到拿笔姿势的正确,体验到每一笔画的起笔、收笔、顿笔的运笔感受,体验到运笔的轻重缓急过程,体会到老师传递给他的鼓励。在刚开始教学新笔画时,要给每个学生至少手把手一次的范写。一边手把手地写,一边嘴中讲解运笔的要点。这样几次下来,学生会有所顿悟。

四、少分散,多集中,体现规律促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同时,还推出《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是识字、写字教学的基本字表,共有300个字,17字附带部首变体。这些字构形简单,重现率高,其中的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如学好“三”字,再加“人”“日”,字表中的“春”就不难了。以后遇到字表以外的“毒”(基本字表中学过“每”字)、“敖”(基本字表学过“放”字)等,就会举一反三了。因此,我们要集中精力,花大力气扎扎实实学好这300个基本字,发展学生识字、写字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一)要引导善辨观察,了解笔画变化

中国汉字其一难在笔画多变。同一笔画在不同的字里有不同的姿态,如横有长短之分,竖有回出之分,这就要求学生善于辨析字中笔画,能说出这种笔画的不同写法。如,一个“三”字,看似简单,但三横的长短有别,排列有序,起笔收笔各有不同。再如,“人”、“个”、“大”三个字,都有撇、捺,但位置、宽窄、写法迥然不同。再如横折钩的写法,有的时候横短折长, 如“月、方”,有的时候垂直如竖,像“用”, 有的时候折向左倾斜,像“畅”。所有这些,都得让学生好好辨析,善于把握。

(二)要用好田字格,把握字的重心

汉字的形体特点为方块形,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的重心,所以书写时要注意各部分之间的匹配。田字格能帮助一年级学生摆正字的结构,合理安排笔画,格里面的各条虚、实线就像一把尺子,用它可以衡量每个笔画起笔、收笔的大致位置。在教学时,先让学生边念儿歌边认识:“小小田字格,左上左下,右上右下,横中线,竖中线,上半格,下半格,左半格,右半格。”然后,对照范字分析字的间架结构,按照笔顺,注意笔画的位置。如 “多”字,学生往往两部分不能写直,甚至写成并排的。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比照田字格中的位置,发现上下两点都在竖中线上,这样,写起来自然就不会写成“卧式”了。

(三)要适时以趣激情,掌握规律

写字是一种技巧,汉字难写,加上六、七岁儿童的大脑支配手指小肌肉有困难,强行要求孩子写好字,势必加重学生负担,屡屡难以成功,使学生丧失信心,兴趣索然,甚至视写字为畏途。如何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呢?就得讲究写字教学的技巧,适时激趣,以趣促情,以情育人,赋予写字教学新的内涵。

例如,教学“心“字,我借用毕淑敏的话跟学生讲:“心”是一把铁勺子,正在炒豆。豆子会蹦啊,最后两颗豆子掉在了“心”外,只有一颗幸运豆留在了勺里。每个孩子在妈妈心中,就都是这一颗幸运豆。”这样,既导出了教学内容“心”字,概括了“心”字的形体特征和位置布局,又通过饱含感情的讲述,激发了学生写好“心”字的兴趣,于无痕中浸润了亲情与爱的教育,起到了一箭三雕的作用。

有这样一则课堂实例:教师向学生讲授汉字结构法则“相让”时,先故意选两个遇事总爱争先的学生合作,让他们相向而立同时都捡起两人中间的两个本子要求一人捡一本。这时老师一声令下两人同时弯下腰去捡,结果“砰”地一声两个脑袋撞在了一起。后来其中一人主动让另一人先捡了之后自己再去捡,此时老师相机启发主动避让的学生: “你为什么不能同时去捡呢?”“因为同时去捡两人会碰头。” “怎样才能避免碰头呢?”“一个先一个后就可以了。”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既让学生明白:像这样两个或两个以上独体字合成的字,好比一家多人,要互爱互让,应注意两部分笔画之间的迎合避让。同时也让学生懂得了人与人之间也要像“字”一样相互团结,和谐才是美。

写字,作为《课程标准》新理念——汉字教育的重要组成,它不只是巩固识字的手段,不只是简单的阅读、写作的附庸,而是集德、智、体、美诸方面教育功能于一体的特殊学科。因此,我们要把写字作为一种素质,一种品质来塑造。从老师做起,从学生的每一次动笔、每一次作业、每一科作业要求起,用字来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用字来开启学生的聪明才智;用字提升学生的审美观点;用字来增强学生的健康体魄,从而赋予写字教学新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