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会并未迟暮
2012-04-29小熊
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在其短暂的发展史上,已经留下组织数量剧增、资产规模扩大、社会影响提升等光荣记载。能否疏通内外因素的制约,成长为一个个令人尊敬的基金会,勇猛超过公募基金会发展,至今仍是一个谜。
■看涨的非公募基金会
近年,由企业发起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迅速,势头良好,2011年,非公募基金会1279家,首次超过公募基金会,成为公益领域的重要力量。
这是非公募基金会在不到10年的发展生涯中,第一次超越了公募基金会的发展速度,其蓬勃发展的能力让人们再次感觉到非公募基金会的巨大潜质,于是,很多人对于非公募基金会未来的发展趋势寄予厚望,认为非公募基金会的发展势头会盖过公募基金会。
从2010年度全国性基金会年检情况看,非公募基金会逐步占据主导位置,数量有赶超公募基金会的势头。在抽取的40家基金会中,有21家为非公募基金会,占52.5%,公募基金会有19家,占47.5%。这40家基金会2010年度捐赠总额约为29.5亿元,其中公募基金会2010年度捐赠收入为20亿元,非公募基金会2010年度捐赠收入为9.5亿元。总的来说,公募基金会的平均规模和实力仍远远大于非公募基金会。
从基金会发展趋势来看,非公募基金会的绝对数量明显增加,规模稳步扩大,而公募基金会的发展却主要体现在规模持续扩大。原因很简单,公募基金会数量毕竟有限,针对的领域主要是公共服务,资助领域特定;而非公募基金会主要是企业出资设立,会根据不同的财团、家族,不同的偏好设立基金会,有不同的宗旨,不同的使命,着力解决企业关心的问题,这也导致了非公募基金会的多样性。
■内忧外患
《2010年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报告》显示,2010年,非公募基金会总收入100多亿元;支出49亿元,其中公益支出47.6亿元。全国非公募基金会来自捐赠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达到92.02%,而全国公募基金会的该比例为89.45%。众所周知,公募基金会是可以面向社会公众进行募捐的,而非公募基金会不得公开募捐,但结果却是非公募基金会的捐赠收入比例更高。
由此得出,非公募基金会在公益事业支出、捐助收入数额等方面的发展速度,逐步接近公募基金会。
事实证明,非公募基金会的发展仍处于起飞初期,此后的10到20年间,将是非公募基金会设立发展的高潮。当然,非公募基金会崛起的背后,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财富阶层迅猛发展的真实写照。私营企业剧增到200多万家、非国有企业的营业收入占全部营业收入66%。
但由于非公募基金会的“特殊属性”,在其发展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很多基金会成了企业内设机构,出现财务不独立,捐赠给基金会的资金变成企业困难时候的周转金,任意挪用、借取,年检时基金会的基金余额远远低于设定的原始基金等问题。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非公募基金会仍面临“内忧外患”,无论是非公募基金会的数量、资金规模,还是公益项目的运作和基金会的治理等方面,都还无法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同类基金会相提并论,也尚不能匹配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