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百万捐款门槛无可厚非
2012-04-29盛大林
如果不设捐款数额门槛,即所有慈善人士或企业不管捐款多少都能参选所有的奖项,当然是最好的。但这势必极大地增加评选的工作量,提高评选的成本。与其这样浪费,不如省下钱来,更多地开展慈善活动。
由华慈善奖设置百万捐款门槛合适吗?如果这一门槛确实存在爱心货币化的绝对倾向并剥夺了草根人士、企业的参评资格,那肯定是不公平、不可取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据报道,“中华慈善奖”共设立“最具爱心捐赠个人”、“最具爱心捐赠企业”、“最具爱心慈善楷模”和“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4类奖项。捐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下的个人或企业,虽然不能参加“最具爱心捐赠个人”和“最具爱心捐赠企业”的评选,但可以参选“最具爱心慈善楷模”。也就是说,草根人士、企业的参评资格并没有被剥夺。
为何他们不能成为“最具爱心捐赠个人”,而只能成为“最具爱心慈善楷模”?这种质问未免有“抬杠”之嫌。我想反问质问者:他们为什么非要成为“最具爱心捐赠个人”?难道“最具爱心慈善楷模”就等而下之吗?明明并列的4类奖项为什么要分个三六九等呢?
报道说得很明确,此次评选除规定捐赠数额之外,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也将作为衡量指标。同时,所有奖项还将从影响力、持续性、创新性、适应度和公信力等方面进行评审。很显然,捐赠金额不是唯一或者绝对的标准,所谓“爱心货币化”并不存在。
诚然,如果不设捐款数额门槛,即所有慈善人士或企业不管捐款多少都能参选所有的奖项,当然是最好的。但这势必极大地增加评选的工作量,提高评选的成本。与其这样浪费,不如省下钱来,更多地开展慈善活动。
更重要的是,不管是否设置百万捐款门槛,类似的标准都存在于每个评委的心中,因为捐赠数额肯定是衡量爱心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即使小额捐款的个人或企业参加了最具爱心个人或企业的评选,一般也会很快在层层筛选中被淘汰。试想,如果其他方面的情况都差不多,而捐款数额有多有少,你会怎么选择?笔者认为,设不设捐款门槛,评选的结果不会有太大的区别,而评选的效率及成本却大不相同。
综上所述,设置百万门槛可以大大地提高最具爱心个人、企业的评选效率。而“最具爱心慈善楷模”的不设门槛又为草根人士、企业的参选留下了空间。这样的规则设计比较科学合理,至少是无可厚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