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是一出群戏
2012-04-29耿新灵
“混搭”这个最早用来形容服装穿着搭配的词组,却在龙年春晚的节目表演中成了主角。此举虽不是一剂根治春晚陈疾的良药,却着实给观众带来不少的小清新。
要说2011年的公益慈善行业,抢镜程度丝毫不亚于龙年春晚。受“郭美美”等一系列事件的影响,整个行业面临着巨大的信任危机。甚至有人调侃,诚信是21世纪中国慈善最稀缺的资源。
慈善诚信危机后,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曾发布调查报告:公益组织接收捐款额度没有较大变化。因为在中国慈善大戏里唱主角的不是在网上质疑呐喊的公众,而是一个个掌握财富的企业巨头。
与欧美国家平民慈善不同,企业对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企业是中国上升最快、获益最多的部门,当然他们也是首屈一指的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企业受关注或尊重的增长速度,与这个国家财富的增速成正比,同时健全、发展企业伦理的需求也随之上升。资助公益项目,推进公益事业已成为时下成功企业彰显社会责任的必然选择。
《环球慈善》杂志社2012年初,举办了“中国企业十大典范公益项目”的发布活动。参选的企业公益项目依然集中在教育、医疗、扶贫等主要领域,但项目的设计更加细化,软实力的提升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企业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从最初看见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到与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相结合,再到企业走出去寻求更多合作,混搭之风已悄然影响了企业做公益的方式,跨界合作也被视为2011年度公益最佳创新模式。
英特尔中国首席责任官杨钟仁曾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历程做过形象的解释:CSR1.0时代是授人以鱼,CSR2.0时代是授人以渔,CSR3.0时代则是营造一个养鱼的产业。
营造养鱼产业的过程中,实际上是一个穿珠子的过程。在整个公益慈善的生态链上,不可否认企业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CSR2.0时代企业发挥的作用更像是引线的针,通过针可以将散落的珠子串在一起,让每颗珠子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使之成为一条养眼的项链。
项链穿好后,引线的针也就完成了一个阶段的使命。CSR3.0时代企业扮演的角色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它化身为项链的搭扣,它的存在让项链佩戴更加便捷。从养眼到兼顾实用性能,本身就是“混搭”的最佳境界。
“价值链”的概念是1985年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提出,后来被广泛应用于经济活动中。只有价值链当中各个环节都处于一种良好的、动态自我调整的平衡状态,这个行业价值链才会平稳运行。
公益慈善行业也存在不同的环节,各环节磨合的默契程度,影响着整个行业价值链的运行和价值的实现程度。一条项链,你无法说是珠子重要还是线和搭扣重要,因为缺一而不完整。
未来,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必将是一出群戏。要想演好它,不是你挣我抢地扮演主角,而是各司其职扮演好自己。正如陈佩斯和朱时茂所表演的小品《主角与配角》,保不准配角什么时候就盖了主角的光芒,也说不好一条丝巾就成了一身着装最出位的亮点,这或许正是“混搭”的魔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