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加拿大红十字会遭遇危机
2012-04-29陶短房
成立于1909年5月的加拿大红十字会曾是一个“强大”的红十字会。
20世纪初,加拿大红十字会在普及护理常识、推广营养知识,以及在全国范围内开设免费营养公共课程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二战期间,加拿大红十字会发挥了重大作用,到了二战结束的1945年,1/4的加拿大国民为红十字会志愿者或成员,在世界各国中名列第一,加拿大也因此被誉为“红十字之国”和“慈善之国”。
二战后,加拿大红十字会开始积极参与国际救助,并曾在印巴战争难民教援、印度支那难民救援和危地马拉大地震救灾工作中表现出色。1979年,国际红十字会举行“青少年红十字会活动年”,加拿大120万青少年参与,按人口比例计高居世界第一。
然而,就是这个红红火火的加拿大红十字会却因为“输血污染”而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黑暗一页
根据加拿大联邦卫生部当时的规定,红十字会参与输血和血液制品管理,而在战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血液的主要来源是监狱囚犯的供血。1971年,加拿大首次在监狱采血样本中检测出乙肝病毒,迫使红十字会宣布从此停止从囚犯处采血,理由是监狱乙肝发病率高于社会平均水平。这是“血液污染事件”的第一次曝光。
1974年,第一例确认系输血污染导致感染肝炎者确诊,所感染的系丙肝病毒,但当时并未引起重视;1978年,美国红十字会通报加拿大同行,称有证据显示,大多数因输血感染丙肝的北美患者,其输血源头为少数几个加拿大血站,这才引起关注。至1983年,已有134例因输血导致的丙肝感染病例,引发社会对红十字会血液采集管理的质疑。
1986年起,加拿大开始出现因输血感染艾滋病的病例,人们报快将之与红十字会的血液管理问题联系起来。至1989年12月14日,加拿大官方终于公布了调查结果,宣布因输血或使用污染血液制品,全加拿大1986~1989年共有1250人感染艾滋病毒,另有约两万人感染丙肝病毒。
官方报告指出,加拿大红十字会对此负有责任:自1985年11月起,红十字会就开始实施对血液制品的艾滋病毒测试,但由于工作疏漏而造成大量带有艾滋病毒的血液制品进入流通渠道;1986年,美国血库组织推出新式丙肝病毒检测技术,可大大提高检出率,但加拿大红十字会因不愿付出2000万加元的高成本而拒绝引进该技术,导致了长达3年多的血液污染。尽管1990年起红十字会宣布开始进行这项检测,但此后两年内仍有未经检测的受污染血液制品被使用并引发严重后果。
1993年10月4日,联邦政府授权成立以安大略省法院大法官赫拉斯·克莱维为首的专门调查委员会。经过多年调查,委员会发现,问题的关键是红十字会管理疏漏,导致不少患有丙肝或携带艾滋病毒者进入输血献血行列,而血液污染的重灾区,则是血友病患者,因为他们最需要频繁输血。1996年6月,联邦法院规则委员会宣布追究14名红十字会负责人和3名联邦官员的不当行为;1997年11月,调查委员会发布报告,指控红十字会和两级政府无视警告,不负责任,导致血液污染扩大化。报告称,1986~1990年,仅因血液污染所致的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就达28600例,其中85%是“只要负责管理便可避免”的。报告建议给全部血液污染受害者以补偿,并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1998年3月27日,联邦卫生部长宣布,将向1986~1990年期间受感染的患者赔偿共12亿加元,此后各级政府和红十字会又陆续作出多次赔偿决定,而对责任人的处罚则一拖再拖,直到2005年5月30日,法院才以违反《联邦食品和药品管理法》的罪名,对红十字会课以5000万元罚金,而6名被刑事起诉的红十字会负责人则被免于刑事处罚,代之以150万加元的渥太华大学艾滋病及丙肝专项研究基金和奖学金。
■遭受重创
血液污染事件令加拿大红十字会遭到前所未有的重创:根据调查委员会报告的建议,1998年9月28日,联邦卫生部剥夺了加拿大红十字会经营血站的权利,转而组建了“加拿大血液服务站”,红十字会的大量资产、捐款者名单和多达3100名员工被剥离,转隶两个新成立的慈善组织。尽管红十字会的高管们逃脱了刑罚,却在旷日持久的司法程序中名誉扫地。
自血液污染丑闻爆发后,乐善好施的加拿大人开始用更警惕的目光审视加拿大红十字会的工作,并相继发现了其一系列经营、管理问题,如擅自变更捐款目的地和用途、对每笔捐款征收高达15%的手续费、挑选承包商时违规徇私,以及人浮于事、机构臃肿、高级管理层年薪过高,等等。
一系列负面消息令加拿大人不愿再将善款捐给红十字会,而是捐给保证“专款专用”和不收手续费的其他组织。
■重塑形象
对于危机中的加拿大红十字会来说,重塑形象的过程无疑也是一个重生的过程。
加拿大红十字会是非营利的民间法人团体,并与加拿大联邦、省两级政府的卫生管理部门有密切合作,在加拿大国内,和由家庭医生、专科医生、公立医院组成的医疗保障网络“无缝对接”,各种红十字服务均通过医保网络发挥作用。在日常财务管理上,红十字会每年要发布年报,详细罗列各项收入、用度,所有节余均转入国际红十字会的救灾应急基金(DREF),并由联邦政府审计部门进行审核。如今这些年报都是公开的,媒体和普通民众可以在网站上下载查阅。
每逢重大天灾人祸,需要巨额款项和人力调度时,加拿大红十字会都会成立专门的项目部处理此事,在对情况作专项评估后,列出救助拨款明细和救灾物资采购明细,每项开支都罗列清楚,并公开发布,款项则从DREF或捐款中列支。为确保善款、捐赠物资落实到位,加拿大红十字会通常会派出协调员和协调小组亲临当地,统筹协调钱、物发放,并监督、核实善款、救助物资的使用、发放情况,向会员、政府部门及公众汇报。在多次丑闻发生后,这些制度的执行越来越严格、认真和规范。
加拿大红十字会的善款募集通常通过公开的银行账户进行,重大天灾人祸发生时,还会开设专门账户募集,所有捐款人都会收到红十字会开具的专用收据,这些收据在每年报税时,可以作为抵税的凭证。在丑闻发生前,曾有捐款者抱怨红十字会收据开列不及时、不规范,如今这种状况已大为好转。
对于民众抱怨较多的手续费、专款专用等问题,红十字会也注意改进:近期的几次重大国际赈灾募捐,其手续费已临时下调至10%,甚至5%,红十字会负责人也曾多次承诺,只要捐赠者特别声明,将“尽量做到专款专用”。
加强管理、重塑形象、剥离敏感的经营部门等一系列举措使得加拿大红十字会重新赢得了民众的信任。
由此可见,真正的危机公关,唯一不使人怀疑的危机公关,正是对“旧我”认真扎实的反省与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