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塞夫:巴西传奇女总统
2012-04-29安琪
她出生在巴西,从小接受法国教育,19岁时因为参加游击队被捕坐牢,遭受了非人折磨。出狱后,与丈夫参与创建巴西民主工党。2010年巴西总统大选中,62岁的她以55.97%的得票率当选为巴西首位女总统。
■富家女加入游击队
当从小玩到大的伙伴们纷纷开始前往欧洲留学时,女孩儿迪尔玛·罗塞夫却选择了加入游击队。
罗塞夫出生于一个富足的家庭,父亲是从保加利亚流放到巴西的政治犯,母亲是一位教师。父亲在巴西奋斗多年后,终于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和普通的巴西孩子相比,罗塞夫一出生就过着令人羡慕的富足生活:家中有保姆照顾,出入有轿车和保镖,身上的衣服都是欧洲的名牌。再大一些后,罗塞夫按照父亲的安排离家住进了一所贵族法语寄宿学校。
也许是继承了父亲血液中对于政治的热爱,罗塞夫小小年纪便显示出与其年龄不相称的政治主张。高中时,追求人人平等思想的她强烈要求转到普通孩子就读的公立高中,也正是在那里,她开始了解到巴西底层人民的真实生活状态和疾苦,并深深地同情他们。不久,最疼爱她的父亲猝然离世,而这时的巴西也进入了以特朗库元帅为首的军人政变后的军政府状态,许多热血青年纷纷奋起反抗独裁统治,罗塞夫也在丧父的悲痛中擦干眼泪,义无反顾地加入到游击队的队伍中。
在游击队中,情窦初开的少女罗塞夫爱上了另一位年长的游击队员克劳迪奥,不顾家人的反对,两人宣布结婚。但不久,两人便因性格不合而分手。
几年之后,年仅19岁的罗塞夫已经成为巴西游击队中的传奇人物,她能熟练使用武器和各种游击战术,也懂得怎样对付军警。最为传奇的是她策划并实施了一起针对圣保罗州前州长的“抢劫”——夜晚罗塞夫带人从其保险柜里拿走240万美元,并在现场留下“尽管州长的这些钱是‘偷’来的,但我们把它用在了正道上”的字条。不幸的是,这之后不久罗塞夫和另一名记者一同被捕入狱。在狱中,她受尽非人折磨。据罗塞夫后来接受巴西杂志采访时回忆,
“他们对我使用电击,一次又一次,我开始流血,但我咬紧牙关什么都不说,甚至不告诉他们我的住处。”同时被捕的那名记者后来竟被折磨致死,而罗塞夫也差点死在牢狱中。3年后,她幸运地活着出来了。
在罗塞夫当时被捕的一张黑白照中,可以看到那个时候的罗塞夫梳着一头利落的短发,戴一副大黑框的近视眼镜,嘴角流露出坚定和执著。那个时候,她被巴西民众亲切地称为“巴西圣女贞德”。
■巴西首位女总统
1985年巴西军政府彻底垮台后,罗塞夫同其第二任丈夫阿劳霍一道,协助科利亚尔竞选南里奥格兰德州首府阿雷格里港市长成功,罗塞夫被任命为财政部部长。1993年,已显示出出众领导才能的罗塞夫又被委以重任,担任州能源和通信部部长。1998年,她再度担任州能源厅厅长。接下来,她力排众议,在州内推行了一系列电力建设项目,同时动员公共和私营部门制定节电计划,减少电力消耗。
2002年卢拉当选巴西总统,随即任命罗塞夫为巴西能源部部长,两人之前曾在游击队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2005年,罗塞夫被提拔为总统府办公室主任,成为卢拉最重要的助手,以其勇于直面困难的个性和善于解决困难的能力,深得卢拉的欣赏和信任。卢拉是巴西人民深为爱戴的总统。2008年在卢拉的支持下,罗塞夫正式宣布将参加2010年的总统大选。在底层民众看来,卢拉执政8年,所推出的财政政策及社会保障项目帮助2000万巴西人脱离了贫困,他是百姓的贴心人。罗塞夫参选期间,住在贫民窟的巴西民众纷纷表示:
“我们支持罗塞夫,因为她是总统卢拉提名的候选人。她会延续卢拉的执政方针。”
2010年10月,62岁的迪尔玛·罗塞夫以得票率55.97%当选为巴西首位女总统。
■关注底层声音,缩小贫富差距
桑巴舞、烤肉、咖啡、热带雨林、足球、狂欢节,热带气候孕育了巴西人热情豪爽的性格,如果做客时你夸赞了主人家中的某样摆设,离开时他们会坚决送给你,而且要客人非收不可。巴西地域辽阔,种族和文化差异显著。南部居民多有欧洲血统,普遍比较富裕,而北部和东北部的的居民部分是土著,很多人处于穷困线以下。上世纪70年代,巴西经济高速发展,但也造成了严重的贫富差距,近50%的财富集中在10%的富人手里,巴西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
如何缩小贫富差距是各国政府都面临的一个难题,卢拉政府于2003年推出了“零饥饿”计划,把扶贫减困作为政府工作重点。每天中午,巴西的穷人只要花1雷亚尔(约合人民币0.24元)就可以在“大众食堂”饱餐一顿,食堂里菜品丰富,价廉物美。每逢圣诞节,食堂还免费向穷人开放,让他们可以聚在一起享用丰盛的圣诞大餐,还有由慈善机构赠送的生活用品可以带回家。
“家庭补助金”计划是“零饥饿”计划的另一个组成部分,而贫困家庭要想领到补助金,前提是必须保证让家里的孩子上学,并定期接受健康检查。此外,政府还大力投资职业教育与培训,让众多低学历的人通过培训成为熟练工人,由此来改变他们的收入与生活状况。而“第一次就业计划”则是政府提供资助,鼓励企业雇用年轻人,获政府资助的企业须保证一年内不辞退年轻就业者,并向年轻人提供低息创业贷款,同时提供经营指导和培训等。
在卢拉政府的不懈努力下,扶贫工作在巴西取得很大成效,从2002到2010年的8年间,巴西的贫困人口减少了50.64%,巴西只用了8年时间就完成了联合国千年计划提出的25年内将贫困人口减少一半的目标。
在罗塞夫的总统就职演讲中,她说:“只要巴西还有人的餐桌上没有食物,有绝望的家庭露宿街头,有穷人家的孩子无法上学,我就不会休息。让巴西的每个家庭都拥有食物、和平和幸福,是我永远追求的梦想。”
罗塞夫表示,她担任总统后将进一步“改善民生”。她说,自己将继续为广大低收入群体谋利益,保证他们的最低收入和就业机会。“这个国家不能容忍社会不公。”在外交方面,罗塞夫也表示将会全力帮助贫穷国家。
罗塞夫说到做到,上任3个月,罗塞夫宣布将国内近1300万贫困家庭的月平均补助金额从58美元上调至70美元,一些扶贫计划项目的资金投入增幅将达45%,以帮助更多15岁以下孩子接受教育。
罗塞夫上任后大刀阔斧进行的另一大举措便是清理腐败。她表示,巴西政府将像重视与贫困做斗争那样,坚决打击官员中存在的非法行为,对贪污腐败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巴西运输部部长、国防部部长、农业部部长,以及罗塞夫的办公室主任等6名内阁部长因贪腐丑闻而相继辞职。对此罗塞夫说:“政府不允许官员与贪污腐败等非法行为发生任何关系,所有的部长都非常清楚政府目前的立场:一旦被揭发存在有非法行为,那么你必须辞职,由其他人接替你的职务。”罗塞夫对于腐败的严厉态度在司法系统也不例外,2011年,共有62名法官接受专门机构的调查。
因为罗塞夫所持民生第一位的坚定态度,在2011年12月巴西民意调查局公布的最新调查结果中,罗塞夫政府在民众中保有72%的支持率,创下了新政府执政头一年的最好纪录。
■没有服装顾问的女总统
某世界知名品牌化妆品公司发布的调查数据称,在全世界的女性中,巴西女人最爱美,她们比世界其他任何地方的女性都要注重自己的外表,因此巴西也成为世界上接受整容手术最多的国家。可作为巴西第一女性的罗塞夫,她的形象实在不敢令巴西人恭维,甚至曾经被巴西媒体毫不留情地称作“笨拙,不修边幅,没有女性魅力”。
是的,在担任政府要员的若干年中,电视镜头里常常可以看到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穿普通T恤和凉鞋的罗塞夫,哪怕是在召开记者招待会时,罗塞夫也不会刻意修饰自己的外表,与其他女人在皮包中必备镜子和口红不同,罗塞夫随身携带的总是一台笔记本电脑。竞选总统期间,竞选团队为罗塞夫聘来了服装顾问,可她坚持自己挑选套装的颜色和样式。不久,这位郁闷的服装顾问便辞职走人,并抱怨罗塞夫从不采纳他的意见。
人们习惯称她“铁娘子”,罗塞夫对此并不在意。她为人低调、性格直率,但作风强硬、意志坚强。她对社会问题一针见血,对同僚的过错毫不留情。
现在,巴西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1年,根据英国BBC广播公司在27国的民意调查,认为巴西影响正面的人数急速上升,被称为“美洲豹”的巴西正成为南美洲一颗冉冉升起的璀璨之星。而巴西人心目中的英雄总统罗塞夫也在悄悄起着变化:隐形眼镜取代了跟随她多年的黑框眼镜,她改变了发型并染上了颜色,出席公众场合总是略施粉黛,一对白色的珍珠耳钉更是她的最爱。在总统就职宣誓仪式上,她以一袭高雅的白色蕾丝西装裙登场,令巴西民众对这位铁腕人物顿时生出许多亲切感。罗塞夫总统访华时,人们发现她穿上了中国人代表喜庆的红色套装。
在政治舞台上,这位经历了传奇人生,坚定不移为了巴西的美好未来而奋斗的女人正变得越来越美丽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