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教学策略 提高课堂效率

2012-04-29孔勇

中学生物学 2012年1期
关键词:课件笔者教学策略

孔勇

摘要以笔者所上的一节高中生物课“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具体案例,有效地反思了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并重新审视一个道理: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关键词有效课堂有效反思教学策略优化组合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件编号1003-7586(2012)01-0009-03

巴班斯基所著的《论教学过程最优化》一书中说:“最优化教学,就是在教养、教育和学生发展方面保证达到当时条件下尽可能大的成效,而师生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的时间又不超过学校健康学所规定的标准。”“最优化教学”不是什么特别的方法和手段,而是一种目标明确、有科学根据、“以少量时间和力量取得巨大的效果”的一种课程安排。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因课制宜,优化组合多种教学策略,启发学生积极进行独立思考,指导学生在探究、合作、实践中学习,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发展生物思维。实践证明,这种“因课制宜,优化组合”的教学模式能使各种策略相得益彰,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教学案例

有效的课堂是教师一直追求的,同时也是教学理论研究者的主要课题。在新一轮课改的东风下,近年来有这样一种现象,就是认为“新课标课约等于课件课,新课标课约等于提问课”。不管什么内容的课,统统都用课件上,没有课件就没法上课。一节课就是教师在不断地提问,学生在教师的制约下不断地回答。开始笔者也这样认为,但后来发现把大量的备课时间花在课件下载和制作上,课件可谓完美,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好。为了调查课件上课的实际效果,在用课件上完“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堂课后,笔者做了一个检测。结果当堂课目标完成率不到70%,这与预设的90%以上的掌握率相差太远。于是笔者组织学生讨论:生物课该怎样上,才能实现优质、高效呢?学生踊跃地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另外,学生的表现也告诉教师:传统的“满堂灌、滿堂练”和新潮的“满堂看、满堂问”都不是理想的有效教学模式。

参考学生的建议,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和以往经验,在接下来的“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课中,笔者进行了创新,“因课制宜,优化组合”,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1)导课问题化策略。这一课用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导入,“大家在前面制作了细胞的结构模型,那么你们思考了吗:根据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你会选择下列哪种材料来模拟制作细胞膜,为什么?A.塑料袋;B.普通皮;C.弹力布。”简短精炼的语言叙述,没有任何其他因素的干扰,目的是突出“疑问”。这一问题化策略既承上了前面所学的内容,又启下了本节课所要探讨的内容,紧紧扣住了学生的心弦,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和积极探究的热情。

(2)思维启迪化策略。本节课的重点是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究历程,这是一个很好的科学史教育素材,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分析科学家的实验和结论,宛如亲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根据这一重点将思维启迪策略贯穿于整个课堂,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各自的发展情况,教师多次在学生思维分散时及时点拨,在思维阻塞时及时启迪。如问题探究一:细胞膜的组成是什么呢?问题探究二:脂质在细胞膜上是怎样分布的呢?问题探究三:细胞膜上还有蛋白质,那么蛋白质又存在于什么位置呢?问题探究四:“三明治”模型准确吗?有哪些不足?……通过一系列及时有效的设问和思维启迪,再加上有针对性的精心讲解,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节课上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发展。

(3)手段多样化策略。现代教育技术在生物课堂教学上的应用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多媒体计算机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使生物课堂教学能生动和直观的模拟现实。但多媒体课件并不是唯一的选择,所有的教学手段,无论是老式的,还是新式的,都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这节课笔者主要用了两种手段:①用课件模拟演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动态效果;②用一些自制工具:白纸板、橡皮泥制成的磷脂分子、橡皮泥制成的蛋白质分子,根据科学家的探索过程来模拟生物膜的物理模型建构过程。两种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多感官的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过程活动化策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力量,是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来参与生物课堂教学的。为了增加教学过程的生动性、有效性,本着“为学生的学习而设计教学”的原则,本课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新课导入部分”设计了问题引入,让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并承上启下,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其原因的兴趣,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验生物膜模型建构的探索历程”是本课的重点,以往授课方式是教师反复讲,学生重复听。本节课笔者大胆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让所有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层层构建大厦”,以问题探讨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家的探究历程去体验科学发现的艰辛。这种亲身体验使学生一方面知道了模型建构的一般流程,另一方面让学生根据探究过程尝试自己构建模型,并能够总结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通过上面的问题为纽带,让学生以探究者、研究者的身份投入学习,通过思考和讨论,亲身体验了构建模型的动态过程。实践证明,发挥学生在生物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开展多种自主学习活动,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生物问题的创新精神,开展学生的各种潜能。

(5)记忆多元化策略。课堂内容纷繁庞杂、记忆量大也是中学生物学的突出特点。生物学的理解性、综合性的特性需要其记忆方法也是多元的,如理解法、联想法、口诀法、列表法、比喻法、谐音法等。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倡导因课制宜多元记忆法并用,根据这节课的特点重点采用理解法、联想法,化抽象为具体,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

(6)氛围愉悦化策略。建立愉悦、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是实现有效性课堂的必要基础。这种融洽包括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和谐交流。一位内向的学生给笔者递纸条说:“在您的课上我感到包容和温暖,使我紧张的神经得以抚慰;您的课是最让我有积极性的,真的很喜欢上您的课。”喜欢是接受的前提,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7)巩固及时化策略。心理学记忆规律揭示,训练巩固越及时越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节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精心设计练习题,这些习题有的跟着知识点练,有的跟着板块练,有的放在小结后综合练。这种用心安排的训练活动,加上教师及时的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训练结果反馈,使学生知识得到及时有效的订正和巩固。这种以及时训练为主线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的训练方式大大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课堂变得积极、生动、高效。

(8)小结网络化策略。新课程标准将“教材”变为“学材”。虽然可读性增强了,但是学科知识的系统化却减弱了。针对新教材的这一特征,笔者指导学生学

会整理知识,探究学科教学内容体系,引导学生建立相应的知识结构,在大脑中形成“智慧树”,大大减少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遗忘率。

这节课之后,笔者又进行一次约10min的跟踪检测,结果是学生对课堂内容掌握率达到了94%。在以后的课堂上,将这种“因课制宜,优化组合”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成熟,使课堂上的各种硬件和软件兼容到最佳状态,创建了有效性的教学过程并取得了优质的教学效果。

2课后反思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这节课上完以后,笔者思考了很多,课堂上为学生讲解的课件多达24张幻灯片,还有2个Flash动画,现代教学手段达到了图文并茂、动静结合,讲解更是仔细透彻,45min的课用课件讲解了42min,这么大容量的课是不是有效呢?“不到70%掌握率”显示出这是一节典型的“高负担、低效率”的课堂。

究其原因,这种表面新潮的课件课和“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课有共同的弊端,一方面课堂讲解太多,导致重点不突出、层次不分明,单调的刺激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大脑疲劳,降低学习效率,注意力不集中,思维缓慢,跟不上快速的图片转换,难于理解教师意图以及所学知识;另一方面“满堂灌”占用了大量宝贵的课堂时间,教与学的课堂变成了只有“教”的单边活动,学生的读书时间少,思考时间少,练习消化时间少,没有了课堂主体,课堂的效果可想而知。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种教学策略都有其用武之地。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并不意味着排斥讲解——接受式教学策略,课堂上教师的讲解是必要的,关键是把握时机,在该讲的时候讲。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早就认为:“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在学生见不到之处给他们点明,容易忽略之处给他们指出,需要订正比较处给他们提出,当然遇到实在搞不明白之处,还要给他们讲解。”高中新课程的实施也并不意味着必须用新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来上课,虽然这种手段能使课堂有声有色,但如果一堂课从头至尾都是这样,学生就见多不怪了,同样会视觉疲劳、思维懒惰。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要恰到好处才能发挥其功效。

本案例重新审视了一个道理: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的有效性应该用以下3个条件来参考:①时间耗费少,即课堂教学效益高,课堂上完成目标90%以上,课外作业量少;②精力耗费少,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精神压力小;③教学效果佳,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程度高。

猜你喜欢

课件笔者教学策略
老师,别走……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