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语“各种+谓词/短语”的探析
2012-04-29王玲玲袁磊
王玲玲 袁磊
摘 要:最近出现了一种新的用“各种”表示“各种各样”的结构:“各种+谓词/短语”,并且这种结构大有发展迅猛之势。本文首先列举出所有“各种”的新用法并加以解释,然后从社会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等角度分析了这一词语产生的原因;最后,从交际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这一语言现象的规范化问题。
关键词:各种“各种+谓词/短语”结构网络成因认知语言学
近来阅读杂志或者报纸,总是会被一类词的用法所吸引。举一些例子,比如,《中国青年报:温州之病乃实业之痛》中讲到炒房之风时,说到“还有一方面,则是以‘炒房‘炒矿等‘各种炒而四处获利的大量游资。”《香港特首曾荫权谈余下任期:奋斗至最后一分一秒》中,“7年来的各种喜、怒、哀、乐,点滴在心头。”网络语言中更是屡见不鲜。“各种”的用法已然在悄悄发生变化。
一、概貌描写
在传统语法中,“各种”是由指示代词“各”和量词“种”构成的短语,是一个数量词。一般只能和名词连用,表示某种事物的种类很多,例如“动物园里有各种动物”。近年来,“各种”又有了新的用法。如学生称赞某位老师“各种帅”,网友在微博中抱怨“今天加班,各种忙,各种累”等。类似的用法甚至出现在了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中,渐渐从网络走进了生活。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各种”的几种新用法。
“各种”作为一个旧词,它的本来意思主要有两个,一是指一些种类的事物,二是指各式各样。在原意的基础上,“各种”的新用法有:
(一)“各种”后不再只能跟单个的名词,还可以跟一个复杂的短语。例如:“网游各种掉线——五个区都上不去,上去了也是一片红色,根本无法玩。”这是说情况很多种,是对具体情况描写的一种省略;又如:“今晚我各种睡不着觉——因为我又饿又心烦。”在这句话中,“各种”可以理解成对具体睡不着觉的原因的省略。
(二)“各种”后接谓词,即动词或是形容词,语法作用相当于一个副词。这与之前的数量词有很大变化。各种表示“很”的意思,相当于一个程度副词。如:“楼主各种给力。”——楼主很给力。“买了传说中的减肥咖啡,各种难喝,我只喝了一袋。”——很难喝。
(三)需要指出的是,现时期流行的“各种”并不可通而同之,将其归为副词一类。原因是,各种表示“很”的意义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而此外绝大部分是不可以用副词来给它定性的。如文章开头提到的“各种喜”,“各种”不是副词,而是表示高兴得无以言表,喜不自胜的意思,表面看,“各种”似乎是形容词,但是,这种说法显然是说不通的。因此,我们不能给“各种”定性。它的词性已然被大家忽视,语言使用者用的只是“各种”的涵义,至于它的语法意义,人们已不再重视。
二、形成原因探析
(一)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
应当说,这种语言的产生是必然的。从历史的辩证观点看,任何发展中的事物,发展变化都是必然的。语言学当然也不例外。由于人们反传统、崇尚自由、创新的心理,多追求新鲜感和生动性,于是这类词语应运而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Lakoff&Johnson(1999)指出:概念是通过身体、大脑及其对世界的体验而形成的,并只有通过它们才能被理解。人们所使用的概念并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只是外部现实简单的镜像反映,而是由人们在对客观世界体验和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认知加工而成的。有的语言结构并不都是通过常规的语法规则形成的,而是人们基于已有用法的认知基础上对语言做出的发展。语言结构的意义也并不都是其组成成分意义的总和,也就是说在构式语法中,语言的生成是约定俗成的,是必须经过习得的,而不是经过算法规则就能推演出来的。在网络新语“各种+谓词/短语”的新用法中,语言使用者在了解了“各种”的基础用法后,才能将它的使用范围扩大并用在类似的语法位置上。
(二)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来分析网络新语“各种+谓词/短语”的新用法,也就是从语言的社会属性出发,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语言,从社会的角度解释语言变体和语言演变。社会语言学认为,一种新的语言现象可以从使用群体、语境、交际目的等角度来分析。在“各种+谓词/短语”这一用法中,新兴的网民作为这一用法上的使用群体,在日益频繁的交际中拥有了极强的语言创新能力,在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不断追求新颖的表现方式,使交际进一步到位。从语境的角度说,新事物、新概念的大量产生以及人们追求更快速、更准确表达的交际需要使得“各种”的使用范围更大。最后,从交际目的来看,“各种+谓词/短语”的用法解决了以往表达“事物种类多种多样”义的上位词缺失的语言状况,也就是说人们在表达一种比较复杂义的“多种多样”的时候不必再运用十分复杂的方式,因此达到了快捷、简便的交际目的。
(三)从语言本身属性的角度分析
语言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任意性。所谓任意性,是指语言里语音形式同意义内容的结合并没用必然联系,而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因此,当一种新的用法形成并为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时,我们就应当接受并认可这一用法,而不是拘泥于这种用法是否与传统语法相冲突。同时,从语言的内部来说,一种新用法产生的必要条件就是它不影响信息接受者的准确理解,也就是说,它的意思是容易让人接受的。首先,“各种”的主要意义并未发生改变,只是人们追求时尚的特点,赋予了其新的用法和意义。这种用法不但符合了大众标新立异的心理,也体验了语言的简明性的优点。其次,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语言的变化总是由社会的变化而引起,而且这种变化是逐渐的,一旦发生变化,它就具有了相对的稳定性,就会为社会成员普遍接受和使用。
三、语言规范化问题
判断新词新语新用法是否符合规范,主要依据以下两大原则,一是交际需要的原则,二是表义明确的原则。而在网络新语“各种+谓词/短语”这一用法中我们主要依据交际需要这一首要原则进行判断。我们应当肯定,扩大了量词“各种”的使用范围后,不仅表达出了新的概念,也符合经济的需要,使人们在不影响交际的前提下使语言尽量简洁明了。最后,使用“各种”来概括某一事物也满足了人们的修辞需要。在许多交际场景中,人们并不一定要求表达十分精确,而是只想笼统地说明情况。例如:“食堂的菜各种难吃”。
运用动态的观念看待网络语言,对其规范性也应该运用动态的语用标准来检验。随着交际类型的变化、交际语域的不同等这些语用因素的发展变化,语言也会发生变化。网络交际的语域、网络交际类型的出现,使得网络的产生和发展也应运而生。而且,从网络语言的火爆使用来看,它的产生发展和短时间内急速传播,足以看出其旺盛的生命力,也为传统语言的发展繁荣注入了活力。因此,从语言交际功能角度来看,“各种”的存在是合理的。汉语是生动的,随时都会有新成员加入,这也正是语言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2]游汝杰.邹嘉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李福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邵敬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
[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6]邢福义.新词语的监测与搜获——一个汉语本体研究者的思考[J].
语文研究,2007,(2).
(王玲玲 袁磊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100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