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之我见
2012-04-29李玉屏
内容摘要:新课程理念之新,那就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新课程体现出的精髓和要义,就是使那些有创造性的学生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这两个最基本的条件”下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升华。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学生的主体性 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当前,随着新的课程标准在全国范围内的普遍展开,广大教育工作者在自己的岗位上,实践着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和方法。经过几年的教育实践,我深深感觉到新课程理念之新,那就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从教学的不同层次和角度,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发展的环境,体现了人性的关怀。
第一、新课程在教学理念上,体现了人本主义原则,对学生以保护天性,弘扬个性,完善人生为目的,吸纳了中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坚决扬弃传统教学之不足,创建一个学生思维自由的人文环境。
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依据,这种教育观念已经得到教育理论研究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的广泛认可。老师的职责就在于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有利于他们全面发展的情景。“优化课堂教学”,就是要面向有个性差异的每个学生,为具有不同智力潜能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不同教育,使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达到和超过自己的“临近发展区”,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把他们培养成为不同类型的人才。
第二、新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体现了学生对知识与能力掌握、过程与方法的参与,而且又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真正体现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构建功能。
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对人的发展性,即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因此,要重视学习过程,尤其是思维过程,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获得知识,注意帮助学生扩大思维范围,提高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能力,优化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爱迪生孵小鸡是大家共知的一个有趣的故事,我们不能用成人的思维模式去评价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因为在我们看似荒诞之中却有其难能可贵的探索世界的内驱力。作为一名教育者,应当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还可以让有独特思维的学生谈谈自己的思维过程,让别的学生从中受到启发。这不仅对他的知识的掌握有帮助,而且有利于形成对周围和世界的看法,促使其世界观的形成。
第三、新课程在教学评价中,提出了从多角度、多层次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老师的教学情况进行综合的评价,不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评价为核心。但我国教学评价体系发展的滞后,已成为我国传统教学的弊端和现在新课程症结之所在。我国的新课程改革,虽然设想美好,进展较好,但是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相对缓慢,为此给新课程的开展和实践带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即校方和学生家长的新课改革的反对。
为此,我认为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即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发生的变化。形成立体性、多角度、发展性的评价方式,要彻底改变只拿成绩论英雄的传统评价方式。不同的学校,可能根据自己本校和地方特点,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并且努力营造一个学生能得到充分发展的自由环境,使他们思想上灵性的火花和自身的潜能得到开放和开发。
而对老师的评价严重滞后,甚至不公,更使老师在新课设置中捉襟见肘,举步维艰。一方面要使自己适应新课程设置和要求,改变以往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又要面对旧的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以升学率为标准的评价体系的压力,还有因学生闲余时间的增多,考试成绩下降而受到学生家长指责,老师常夹在两难与良知的折磨之中。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树立发展性老师评价理念,改革学校教育评价管理的措施,已成为推进新课程实行的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之一。
第四,新课程对老师而言,就是要适应新时代下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以现代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才能“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这就要求老师不仅具有创新性和求知欲,而且还能营造一个宽松、理解的温暖环境,使不同个性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健康成长和自主发展。所以,教师的职责表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也将越来越成为一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李玉屏,甘肃平凉师范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