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说
2012-04-29
新作文·高中版 2012年1期
@博尔赫斯写作时讨厌华丽的词藻,热衷于平凡的词语。很多作家让语言“凸”出来叙述故事,博尔赫斯有时候让语言“凹”下去使句子出现漏洞。比如他在描述一个处决场景时写道:“行刑队用四倍的子弹将他打倒。”可是四倍的基数是多少?博尔赫斯秘而不宣。于是这个简单的句式瞬间成为了联想丰富的复杂语句。
@一个人从世上消失,无影无踪。文学如何比喻?年轻作者可能追求诗意:“他像一首古老歌谣那样消失了。”年老作者可能讲究实际:“他已从人间蒸发。”伟大作者的比喻是想象力和洞察力的完美结合,比如博尔赫斯,他这样写道:“仿佛水消失在水中。”(这世上还有什么消失会比水在水中消失更彻底更神秘? )
@巴格达某人梦见有人说:你的财富在开罗。此人不辞艰辛来到开罗,却被当成窃贼逮捕。法官审问后大笑,告诉此人他梦见的财富在巴格达一个院子大树下。法官描述的院子大树很像巴格达人的家,此人释放回家后果然在树下挖出珠宝。这个《一千零一夜》故事可以诠释苏轼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们阅读了很多由生到死的故事,却很少读到能够从死里写出了生的叙述。我30年前读川端康成的小说,读到一个段落,描写一个母亲失去女儿的心情。母亲坐在死去女儿的身旁,凝视女儿的脸,心里想:女儿的脸生平第一次化妆,真像是一位出嫁的新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