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意象
2012-04-29
兰
将兰草全面雅化,作为一种人性标榜的,是屈原。他在《离骚》中写道:“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余既兹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把兰草作为自己“内美”的象征,作为诛除邪恶、抗拒流俗的方式。他汲取兰草的精神,落脚于人性的自足和政治的抱负。
渐渐地,兰草成为中国文人墨客共同的标签,写兰、画兰、养兰,通过兰草寄托性情、附庸风雅的诗赋书画比比皆是,文人案头到处可见。
兰花代表的始终是“花中君子”的高尚情怀。李白有诗:“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元代吴海的《友兰轩记》中称“兰有三善”:“国香一也,幽居二也,不以无人而不芳三也。”清代郑板桥极喜画幽兰,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郑板桥画兰,出神入化,蒋士铨曾称赞他“作画如写兰”“写兰如作字”。
【点击运用】
梅兰竹菊,被人称为“花中四君子”。它们除了共有的“君子”特点外,还各有自己的特点。兰花多生于荒僻无人的幽谷,而且容色素雅,用来比喻甘贫乐道的隐士高人实在再恰当不过了。其实,这正反映了中国古代对君子隐士们的审美标准。古人推崇的君子高士,往往是不张扬,不狂傲,不盛气凌人,不乖戾霸道。如今,我们依然赞扬有着兰一样清雅高贵品格的人,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独特的诗意之美。适用话题:美德,纯洁美好,低调,诗意生活,雅与俗,人与自然等。
芭 蕉
芭蕉一向以其优雅飘逸的形态成为中国文人最爱的植物之一。在古人眼里,作盆景的芭蕉,固然有其独特的美态,自然生长的芭蕉,更能触动他们的心情。春晨夏夜,在长一声短一声的莺啼里,手握书卷,望窗外芭蕉舒展,常常引出心中的缕缕诗意。
这诗情首先是愁情。李清照《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芭蕉加上淅淅沥沥的雨声,更让人备觉凄凉。这其实是词人心境的反映。与此相类的如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还有张可久的《清江引·秋怀》:“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张可久此曲表达的是自己接到家书之后,内心的悲愁。而秋梦里的雨打芭蕉之声,更是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无限怀念。
芭蕉还可以用来代指时光的流逝,最著名的当是蒋捷的《一剪梅》:“何时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点击运用】
同一个意象,不同的表达,往往会呈现出不同的色调,产生不同的效果。芭蕉夜雨,是愁情;芭蕉转绿,是时光的流逝。然而这些都给我们以美的感受。古人借物抒情,借物寓理,都有着非常高妙的手段,将我们由自然之物引入诗情画意。适用话题:美好意象,借物抒情,诗意生活,珍惜时间,人与自然等。
柳
古往今来,在诗人们的眼中,“柳”是他们所钟爱的意象之一。
美好的柳:(1)清人杨昌浚在赞誉左宗棠的诗中云:“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以柳示春,绿柳就是春天的标志。(2)贺铸诗云:“宛溪杨柳,依旧青青为谁好?”以柳喻相思春情。朱淑真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更是妙笔生花,以柳暗示爱情初萌的欢悦。(3)李清照《永遇乐》中云:“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以柳妆扮,更添女儿几分娇美。
伤心的柳:(1)李白诗云:“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唐人送别,折柳相赠,象征友情绵长,永志不忘。(2)韦庄“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是对六朝的怀故发思。(3)陆游《绝句》云:“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以柳怀人,伤情难诉。(4)韩翊诗云:“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以柳暗喻其宠妓。“眠花卧柳”“烟花柳巷”,柳即指落入烟花的妓女。(5)张炎诗云:“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以柳寄托思亲恋乡之情。
【点击运用】
一种植物,寄寓人们如此多的情思,令人感叹。这除了说明我国古代诗人的敏感多情,还说明中国语言的丰富多彩,有弹性,有张力。自然本来就多情,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用心体会,一定会找到它们与我们内心情绪的对应,生发出绝妙的诗意表达。适用话题:友情,怀念,青春,美好意象,借物抒情,诗意生活,人与自然等。
桃 花
桃花总是給人一种清新亮丽的感觉,自古便有不少骚人墨客借桃花喻意,表达情思。
桃花象征春天。南宋词人李持正词云:“小桃枝上春风早,初试薄罗衣。”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也是展示了早春的一份生机。甚至在残花飘零的暮春时分,桃花还能传达出“桃花流水鳜鱼肥”这般的悠闲之美。
桃花象征美人。《诗经》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借物起兴,歌咏新婚女子的娇媚可人。唐代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人面桃花”终成家喻户晓的经典组合。
桃花象征悲情。陆游《钗头凤》:“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在文学史上几成绝唱。宋人刘辰翁的《金缕曲·闻杜鹃》曰:“记画桥、黄竹歌声,桃花前度。”作者描写临安的凋敝,追忆当年的繁华,寄寓了历史兴衰的苍凉之感。
桃花象征理想家园。唐代常建有诗:“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宋代谢枋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点击运用】
桃花优美的姿容,妍丽的色彩,勃勃的生机,现身的绝好时节,使之成为春天无可挑剔的形象代言人。桃花易落,又引发了人们的悲情。可以说,在特定的环境下,桃花触动了中国文人的某种情绪和情感,代代相传,形成了中国独具特色的“桃花文化”。这是中国式的美好,中国式的诗意。适用话题:春,伤怀,美好意象,借物抒情,诗意生活,文化积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