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著坚持铸造积累
2012-04-29陈明矿
陈明矿
江苏省淮剧团始建于1953年,是江苏地方戏重点实验团体之一,是淮剧艺术研究发展的示范性团体,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淮剧”的传承团体。几十年来,剧团不但拥有一批批在淮剧界有影响、有建树的艺术家,而且还诞生了多部在江苏、在全国产生影响的精品力作,其中《金色的教鞭》、《打碗记》、《奇婚记》、《太阳花》、《青豆红豆》、《蓝齐格格》、《一江春水向东流》、《唢呐声声》等剧目多次荣获江苏和全国戏剧大奖,几度晋京演出。
江苏省淮剧团坐落在淮剧故乡——盐城。江苏省淮剧团立足本土,以创作为抓手,演出为载体,力求现代戏古装戏两翼齐飞,执著坚持,锐意积累,不断铸造“立得住、留得下、传得远”的舞台艺术精品,使百年淮剧绽放江苏,俏艳京华,飘香海内外。
《太阳花》十年打磨一戏
淮剧《太阳花》诞生于1995年。该剧以独特的视角,以抗战为历史背景,描写苏北乡下一个普通的家庭,通过兄弟俩一个抗日、一个投日,母亲最终举大义、灭亲情的感人故事,着力塑造了方大姑——一个草根女子的母性、人性与国民性。该剧面世即获得广泛好评,也曾晋京演出,主演获得了中国戏剧梅花奖。
2005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江苏省淮剧团启动了《太阳花》新一轮攀登的艺术工程。时隔十年,如何出新、让剧目更具艺术水准?创作人员在十年演出中,仔细寻找着普通观众的共鸣点和不满足,认真思考领导专家的赞赏和期待;演职人员在十年演遍苏北城乡的实践中,回味哪些戏点获得了观众如潮的掌声,反思哪些呈现难以拨动当下人的心弦。正是十年的坚持,十年的积累,让剧组找到了新版淮剧《太阳花》的着力点和制高点。
新版更加突显民族主题,更加深刻的人性描写,更加流杨的戏剧节奏,更加唯美的舞台呈现,尤其是语言的文学化,音乐的淮剧化,舞美的地域化等方面,较高地体现了剧目的艺术张力、剧团的艺术实力、剧种的艺术魅力,该剧于2005年荣获了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榜首。然而,剧团并不满足,继续坚持向更高艺术领域挺进,重新梳理摘取省精品桂冠的艺术积累,发起向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冲刺的艺术战役。新版淮剧《太阳花》又历经三年,剧本又十几次易稿,单方大姑最后一段“唤子召魂”的唱词就写了二十多遍,剧组又反复排练,再精雕细刻,终于以艺术上质的飞跃,走上了国家舞台,先后应邀进京参加全国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优秀剧目展演,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评比展演,入选2006-2007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
新版淮剧《太阳花》,不仅是淮剧目前唯一一次走进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而且还开辟了江苏淮剧走向全国的演出里程,该剧先后应邀赴北京、上海、武汉、浙江等省份及省内巡回演出总计980场,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从而实现了以坚持和积累铸造舞台精品的艺术战略。
《唢呐声声》吹响人性长调
由于作者创作《唢呐声声》剧本的初衷是为京剧量身定做,所以淮剧最初演绎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江苏省淮剧团陷入了两难之中,如果继续打造,必须从零开始,那么第一版的投入则打了水漂,如果就此止步,不但前功尽弃,而且很有可能与一个优秀剧目擦肩而过。在领导鼓励和支持下,剧团决心继续发扬“执著坚持,锐意积累”的省淮精神,越坎坷,攀高峰。为了让二度呈现更好地体现一度创作,为了在淮剧舞台上孕育一部新时代的力作,于是,诚邀全国著名的戏曲导演谢平安加盟,很快推出了第二版《唢呐声声》。
《唢呐声声》第二版充分显示了国内一流导演给淮剧带来的新的节奏、新的视觉、新的展示,解决了一版遇到的许多问题。人物立体,故事明快,画面赏心,音乐悦耳,极具艺术的冲击力和震撼力。与观众见面,观众欣喜;请专家审查,专家肯定。参加2009年江苏省优秀剧目评比展演,荣获了一等奖,但还是未能达到剧团进入前三名的预期目标。究其原因,由于二度创作的强势突显,一度创作又浮现出不足。剧团再次陷入了两难之中,是停滞满足,还是继续超越?是曲终人散,还是整装上路?剧团毅然选择了“用坚持,用积累,铸造舞台艺术精品”的传统战略,多次组织剧本研讨会,广泛征求意见,对文本敢破敢立-求精求深,二次邀请谢平安到盐城排戏。于是,便有了第三版《唢呐声声》。
《唢呐声声》第三版,剧本上有进步,演出上有飞跃。参加2009年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验收,获得提名剧目第一名,未能跃入精品剧目的行列。江苏省淮剧团第三次陷入了困境,连续三版的投入导致经济压力倍增,人心出现疑惑,作为基层地方戏剧团,进亦难,退亦难。在艰难选择面前,剧团不急不躁,尽心聚力,完成对剧本深层次的提升。为了完成民族主题向人性主题的跃进,新增了“长命锁”道具,新加了“家仇国恨两煎熬”的重场戏……第三次邀请谢导打磨剧目,从而产生出第四版《唢啪声声》。
淮剧《唢呐声声》历经三年时间,排出四个版本,终于荣获2010年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四年坚持,四年积累,一路爬坡,从未停步,是精神上的坚持,是艺术上的积累,换来了《唢呐声声》吹响人性长调,载入江苏戏剧史。淮剧《唢呐声声》已先后应邀在江苏城乡演出,很受欢迎,反响强烈,观众普遍认为获得了较高的艺术享受。
《王玉莲》演绎大善若水
江苏省淮剧团在长期坚持打造现代戏精品力作的历程中,始终没有忘记观众对古装戏的需求,没有忘记肩负淮剧传承的重任。始终坚持一手抓现代戏精品,一手抓古装戏精品,从而实现现代戏古装戏并驾齐驱,两翼齐飞。
为备战第六届江苏省淮剧艺术节,剧团将参赛剧目锁定为淮剧传统剧目,编剧袁连成在众多淮剧传统戏剧目中,挑出了颇受观众欢迎的淮剧优秀传统保留剧目“九莲十三英”之一的《吴汉三杀》,先后九易其稿,易名《王玉莲》。
淮剧《王玉莲》在《吴汉三杀》的基础上,另辟新径。一、将戏点由吴汉移至王玉莲。全剧讲述了王玉莲个人命运捆绑于家国命运的苦难历程。淡化王玉莲的怨,铺陈王玉莲的善,大善若水,大善无形。二、将主题由家仇国恨移向生死相爱。全剧放大了王玉莲与吴汉的爱情足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偶然失散,邂逅成亲。但是,当爱情遭遇政治挑战时,吴汉由杀妻转向休妻、别妻;王玉莲由怨夫转向疼夫、爱夫、救夫,将传统戏中的吴汉三杀,改成“一杀、二休、三投湖”,让人性的花朵在腥风血雨中绽放得更加灿烂,向生求死,向死求生,使戏具备了爱的力量。三、为淮剧梅花奖演员陈澄定型打造,以唱演绎故事,用唱词刻划人物,丰富的曲牌,大量的垛板,使《王玉莲》更加淮剧化、戏曲化、悲剧化。陈澄的表演更是婀娜多姿,充分显示了身段和水袖的功力,刻画展示了人物形体与内在美的统一。
江苏省淮剧团通过坚持和积累,不但连续打造出多部舞台艺术精品剧目,而且还使剧团的艺术生产实力与艺术人才队伍更加雄厚。
“立得住,留得下,传得远”——永远是现代戏曲院团的精神旨向,永远是文艺作品的审美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