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帝与祭天
2012-04-29成春树
文史杂志 2012年1期
成春树
研究者们在谈到古人所敬畏的天神、天帝之“天”时,多认为那是替帝王祭天的巫师们创造出来的。甲骨卜辞中早就有“天”字,从口(象人之头顶)从大(象正面人形)。何星亮先生考证说,远古时期的华夏族认为天在人头之上(所以后来有“头顶蓝天”之语),人生病时或在烈日下劳作会头痛、头晕,这是天神威力的体现。于是,人们便在头顶上竖一方形发辫,并以头帕包上,以象征天神,求得天神的保佑。(这或许就是古羌一蜀族后裔——今天川、滇一带彝族“天菩萨”的来历。)果然,头痛、头晕的现象大大减少了,这便证明天神的确存在:只要虔诚相求,是_-定会得到天神保佑的。所以远古王室的巫师便根据当时人们头上的天神象征,在人形上加一“口”,以表示天或神,用以祭祀祷祝占卜。
至于上帝、天帝的“帝”的来历,大致也与“天”的来历相仿,也是源于原始素朴的天神观念。上古的帝又写作“稀”,最初专指祭天,就是在圆土堆或圆土台上架起柴火,上面置放玉器及牛一类牲畜,点燃烟火,使香烟直达九天,向天帝报告人间的信息,传达人们的请求。这就是史书里记载的燔祭或燎祭。据《礼记-祭法》的记述,秦汉之前的帝王们就已有固定祭天之处。现今北京的天坛,即是明、清两代皇帝的祭天场所。古人称天坛为圜丘。对三星堆遗址内原有的三个黄土丘(因之称为“三星堆”),不少学者分析说,那其实就是古蜀国王祭天的场所。
需要指出的是,古人祭天往往是同祭祖宗一并举行的。祭祖是祖先崇拜的一种表现形式,而祖先崇拜的基础是鬼神信仰。先秦时代的人们将死去的祖先称为鬼或精灵,认为鬼或精灵是不死的。《史记·滑稽列传》里介绍的河怕娶妇的故事,便是上古人们灵魂不死观念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