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刻人生方寸间
2012-04-29王书峰
王书峰
篆刻艺术在我国改革开放后的三十余年中,其学习人数与创作发展速度是十分惊人的。它在成就一种艺术风貌和有价值地延续一种艺术样式的成功性上,在某种意义上说,超过了同时期的书法艺术与国画艺术。篆刻的大写意风格可以说在这一时期又上一个新的台阶。一批有成就的篆刻家浮出水面,引领潮流;而更多的篆刻家和篆刻爱好者则隐居山林或闹市,默默无闻,推波助澜,使这一时期的篆刻艺术于异彩纷呈中显现出鲜明的时代与地域特点来。
一、印中求书
陈沫吾先生的治印经历正是与这三十余年来的篆刻发展同步的。他直接受惠于这一时期的印风和篆刻理念。显然,作为一名有个性的篆刻家,除了对时风有正确的把握外,更在于他有自己的审美理想和对篆刻艺术语言的特殊领悟,而这一切乃筑基于他的印学修养和篆刻功力之上。正如《历代印学论文选》之沈野《印谈》前言中说:
沈野论印自有高人一头处。是书有意识地强调文学修养对篆刻艺术的“打底”作用。尝称:“印虽小技,须是静坐读书,几百技艺,未有不静坐读书而能入室者。”
陈沫吾先生于篆刻艺术,可谓是读书与治印同步。在书法与绘画创作之外,三十余年来他笃诚印艺,因而其印学修养和篆刻功力也与日俱增。陈沫吾老师的执著,是一种在纷扰尘世中难能的品质与人格魅力。它表现于印作上,则是一种个性风格和精神境界:澄澈明净,绝非浑浑噩噩;淡泊自守,内涵丰富,独自忍耐寂寞,游历于大自然与自己的审美理想中。
二、治印实例与个性风格
读人赏印,无不让人真正感觉和体会到人与艺术是相通相承的。下面我们先来看看陈沫吾老师最近篆刻的几方印作(见本期封三):
朱文印作“龙马精神”,其用刀如用笔,有顿挫、有提按、有节奏、有速度、有方笔、有圆笔。《篆刻入门》中言:“执刀如执笔,刻印如书字,其理固一也。”先生整个印面古拙浑厚,斑驳潇洒,浑然协调。篆刻的佳境只有刀法不足以表现,惟有书法的意味也渗入其中才会使品格提高,隽永耐看。这方印正是书法与刀法的很好融合,同时也是对印面内容的很好诠释。若平白直率,一览无遗,便无隽永含蓄之情意。
白文印“龙腾虎跃”是一方构图比较困难的印,“腾”、“虎”两个字笔画较多,占位较大。若整个印面采用左右结构,印面“腾”、“虎”两字都横处于下部分,就会显得壅塞不堪;而用上部分“龙”、“虎”字采用大篆字体入印,笔画简洁,留出大块红底则会有“泄气”的感觉,使整个印面构图涣散不紧凑。故先生采用回文式的构图法,让繁复、简洁的字在印面上对角出现,既紧凑不泄气,又字与字遥相呼应不散漫,其巧思于此可见。
朱文印“龙行虎步”颇具装饰美,又似一幅小型的抽象画。其虚与实、方与圆、穿插与揖让、内敛与扩张,一切都安排得有条不紊,修短合度,俨然是“冷抽象”的小型画。
朱文印“飞龙在天”,具有强烈的对比和突兀怪异之感。“飞”字占了整个印面的一半,突出其飞的动势;“龙在天”三字占印面的另一半,“在”字偏向一边,“天”字则偏中,左右错落,妙处在不稳之中求安稳,让印面有跳荡活跃而不呆板。这正是先生想破蛹而出但仍恋恋难舍传统之处。
丰子恺曾说:“夫书画同源,而书实深于画,金石又深于书,盖经营于方寸之内,而赏鉴于毫发之细,审其疏密,辨其妍媸,非有精微的艺术修养,不足以语也。”(《钱老师訇刻长跋巨印选》)又说,故鉴赏金石,需要极精微的形式感情。世间能鉴赏绘画书法者较多,能鉴赏金石者极少。此乃一般人都缺乏精微的形式感情之故。(参见《艺术修养基础》)丰子恺的这些论述少有人提及,但它确是发人深省的。将篆刻视为雕虫小技——这不是篆刻家的自谦便是外行的眼光;但像丰子恺这样认为篆刻深于书画的独到见解,一般赏鉴家、评论家是不敢言说的,就连篆刻家对自己呕心沥血的创作也大都不敢有此自信。丰子恺对这一观点的阐述虽然不多,但却是信而可征的,它足以深化人们对篆刻的认识和提高篆刻家的自信心。鉴赏者如此,篆刻家呢?我想先生正是能“经营于方寸之内,而赏鉴于毫发之细,审其疏密,辨其妍媸”,具有“精微之艺术修养”的篆刻家。
三、川印风格与治印理念
沫吾先生出生并游艺于巴蜀大地。在这片人文荟萃的土地上,得天独厚的人文历史积淀为他提供了拓展创作思路的广阔空间与平台;奔腾咆哮的千江万河启迪了他的刀法,使之有不可阻挡之势;难于上青天的崇山峻岭觉悟了他的印面构图,使之有古朴苍茫之美。同时它们也对他的审美思想和艺术刨造起到孕育式的作用。四川印坛人才济济,沫吾先生之所以能于此间异军突起,不为流行色左右,其印作能格外引人注目,究其原因,虽然得益于对历代篆刻流派风格的汲取,更重要的则在于他的思想自立和对地域风气的摆脱与突破。阮元在《南北书派论》中说:
南派乃江左风流,疏放妍妙,长于启牍,减笔至不可识。而篆隶遗法,东晋已多改变,无论宋、齐矣。北派则是中原古法,拘谨拙陋,长于碑榜。
就沫吾先生印风而言,不少四川篆刻作品有绮丽华滋之美,制作且程式化之嫌;而先生能别开生面,具有唯我的大写意风格与自由自在的大家风范。先生努力追求每一方印都能夺人眼目的视觉效果。其红白对比、方圆呼应中表现出匠心独运。每每他能从一枚印的审美大效果着手,让人在品读之间,感觉其篆法结构、用刀轻重缓急等对细节的刻画入微,却似乎若不经意。他坚持特立独行、化古师今的艺术观,保持大、雅、灵、拙的自我风格。一是要求印面大效果,先声夺人,二是求在细细品读中获得耐人寻味,将二者之间的矛盾进行有机的统一。其求大效果必在印面表现形式上具有现代感;求意味隽永必深入古典,求舒和自然与文人雅意。看他所刻的肖形印:造型简约大方、线条厚重朴拙,布局协调润和。他变南人之绮丽为稚拙厚重,存南人之华滋润泽而不蹈北人粗疏之弊,遂得浑厚华滋之美。其作望之若犷,即之则温,合南北之妙为一体,故能脱颖于四川印坛,特立于四川印坛。
四、大写印风与学艺之道
沫吾先生的篆刻属于大写意风格。他的创作是建立在对传统篆书艺术的重新认识与解构上。其篆书糅杂金文大篆、秦诏汉版为一体,不涉李斯小篆之工稳类。这如同他的书法:斑驳凝重、苍雄古拙、逸野雄浑、爽健开张、大气磅礴,从而张扬了自信与从容、机灵与自由的个性,显出他心中所充溢的大美。
由此看来,沫吾先生的篆刻艺术创作,其实不管写意还是工稳,继承传统还是对传统的超越,都保持着一种清醒的头脑与平和的心态。先生之作,貌似写意而实精微,外求天然而实具匠心,象浑厚而意润和,状通俗而意高雅,形式现代而内蕴古典,敢合诸多矛盾成一统。此当缘于其学识、气质与人生经历。《中国篆刻的艺术与技巧》前言说:“篆刻是一门综合艺术,深入其中,其艺无穷。只有积学、深造,才有‘综合的内蕴。吴昌硕又说:‘诗文书画有真意,贵能深造求其通。这话非常中肯。”
五、结论
综上所述,陈沫吾先生能书、能画、能文,故其印作融合了书意、画意、文气;修养全面,则造就了他广博深厚的基础。先生眉宇谈吐间有一种锐气,这种锐气可以体味而不可言状,发乎胸臆而融之于印表,基础之深博与气质之锐发,成就了他的篆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