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朴雅正 天趣盎然
2012-04-29黄剑华
黄剑华
久闻何崝教授不但学问做得好,还擅长书法,自成一家。近日读到新近出版的何崝书画篆刻作品集《啃轩艺事》,才深知何崝教授的多才多艺,大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
中国书画作为东方传统文化的精粹,千百年来一直以其巨大的魅力使人着迷。喜好书画自古以来就是一件高雅之事;但喜好容易,要成为一个真正能书善画者却并非易事。因为掌握这门技艺不仅要勤学苦练,还要将天赋、悟性、素养、境界与才艺相融合,既要继承古人,又要师法自然,才能得心应手,推陈出新,渐入妙境。所以历史上书画爱好者甚多,而真正优秀的书法家和画家始终凤毛麟角。何崝教授虽然不是专业的书法家和画家,却是一位真正的渐入妙境者。这乃在于他深悟其道,并将多种融合与勤学苦练和继承创新发挥到一个很高的境界。
何崝的书法别开生面,令人赞赏。其有几个显著的特点。首先是气韵浓郁,具有深厚的古雅之美。以往人们对书法的理解,通常认为是从传世的软笔书法作品开始的,就如碑刻也是软笔书写后再上石铭刻,所以历代书家都将传世碑帖视为圭臬,研习的书法都未超越软笔的樊篱。到了清代,随着考古发现的增多,出土青铜器上的铭文引起书家们浓厚的兴趣,增加了对“金文”与“钟鼎文”的揣摩,使传统书法引入了金石味。其实,中国的文字起源甚早,殷商时期已经出现了甲骨文,其字形的丰富多彩与线条变化之美,已可称为书法的滥觞。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金文,就上与甲骨文密切衔接,下启篆、隶、楷的先河。何蜻的书法作品集,开篇就是对甲骨文的研习和创作,其次是对金文的临写和创作,又其次是对楚简、石鼓文的临习创作,接着才是对传世汉代碑刻、简帛书、正书、行草的学习创作。由此可见何崝对书法的理解,比先贤们有着更为深刻的内涵。何崝在书法观念上的标新立异,其实和他的学养和研究也是大有关系的。他对文字的起源和流变曾做过相当深入的探讨。也正是这种卓然不同的见识,使何崝的书法有了新的融会贯通,展现出一种新的意境和韵味。所以当我们观赏何蜻的书法作品,会油然而然体会到字里行间洋溢着古朴典雅、劲健圆润、清新精美之气韵,常有扑面而来使人眼球一亮的感觉。比如用甲骨文书写的自集联“每观图籍知前美,长葆安和享大年”;用金文书写的自集联“四方才智即圭鼎,一世是非若有无”;用石鼓文书写的自集联“辞章载道惟君子,草树散花犹硕人”;用小篆书写的自集联“诗从疏雨微云得,心入沧溟万里游”等,都古雅精炼,各具妙味。又譬如自作《四川大学建校一百周年钟鼎铭文》,文章古朴精悍,书法将金文与篆隶融为一体,大有力透纸背的气势。还有他的行草,临摹王羲之、怀素、黄庭坚等人的传世名帖,或用先贤笔意书写诗联,都深得奥妙,可圈可点。
我看何蜻的书法,不仅有格调高古的特色,还有天趣盎然的一面。天趣实际上也就是与自然的融合,是一种胸襟之间的真情流露,一种清新和活力。所以做人而有天趣,会更加坦荡和纯真;做学问而得天趣,会更上层楼。从艺者有了天趣,才有好学不倦,才能乐此不疲,才会不断求索,也才能返璞归真,展现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妙趣。何蜻是一位坦荡纯真的智者,化入书法便成了无拘无束的天趣。如用楷书写自集联“偶将心地问高士,好借雄风弄羽翰”;用行书写自集联“樽里圣贤姑对酌,仙家鸡犬近来肥”,都显出一种雅致与天趣,一种源自心田的性情流露。
还有何崝的绘画,也同样洋溢着浓郁的古雅之美,无论是梅花兰草,还是山水竹石,都妙趣天成,诗文并茂。何蜻的篆刻也饶有古意,朱文与白文都运刀如笔,挥洒自如,显示出很浓的金石雅趣。
如果说古雅之美是骨子里的韵味,那么天趣就是心灵深处的纯净了。何蜻教授喜好书画篆刻,主要是陶冶性情,并没有奢望以此博取功名利禄,所以多年来一直非常低调,从不吹嘘也从不炒作。也正因为何崝教授对书法绘画是一种真正的骨子里和心灵深处的爱好,才始终保持着古朴纯真,达到高雅脱俗的境界。何蜻教授这部书画篆刻作品集的出版,展现出一种浓厚的魅力,给我们带来了感悟和愉悦,真的是可喜可贺。我相信艺无止境。何蜻教授此书的问世,使自己又有了一个新开端,今后还会有更多新的创作和收获。这也是我要祝贺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