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汽车市场将恢复常态运行
2012-04-29马青竹
马青竹
在业界,大多数人都曾预料到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增长很难再像前两年那么神速,但是大多数人却都未曾预料到增速会低落到如此程度。从最初10%~15%的预期,到年中的7%~8%,再到5%左右,最后到不足3%,不断下探的数据一次次刷新了大家的心理底线,消磨了部分行业人员的信心。但是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部主任徐长明仍然认为:“2011现象是短期的,不可持续的,2012年汽车市场将恢复常态运行。”
他认为,2012年的汽车市场走势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汽车市场的长期潜在增长速度,即自然增长水平;二、经济发展速度,简单理解为GDP增速;三、与汽车行业直接相关的政策。
2012年车市仍处于高速增长期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对汽车市场先导国家的实证分析,任何一个国家汽车市场的发展都有两个高速增长期:第一个高速增长期是千人保有量5~20的时期,增速大约30%,持续时间5年左右;第二个高速增长期是千人保有量20~130的时期,增速大约20%,持续10年左右。
徐长明指出,不是所有国家都能实现第二个高速增长期,虽然日本和韩国等都顺利实现了第二时期的发展,但是也有很多国家,例如巴西、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没有顺利实现,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遇到了障碍。
他解释道,在保有量很低的第一高速增长期,销量的增长基本只取决于经济发展速度和购买力增长;而到了第二高速增长期之后,除了经济发展速度和购买力增长的基本支撑,一系列其他因素也开始发生作用,例如交通、环境、能源等问题,这些问题不能有效解决,就会制约汽车行业的增长。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一方面经济增长还能保持在不低于8%速度,另一方面交通、环境、能源等问题的解决早已经进入政府的议事日程。也就是说,基本上我们也会像日本和韩国一样顺利进入第二个高速增长期。
中国第二高速增长期的速度要比日韩略低
根据先进汽车国家日本和韩国的历史数据,第二高速增长期的速度比第一高速增长期要慢一些。徐长明认为中国第二高速增长期的速度相比日韩要略低,但是时间跨度相对会略长。他提出两条原因,一个是2009年刺激政策的透支效果,另一个是中国基尼系数较高,贫富不均。
他指出,从2009年开始,中国汽车发展已经进入了第二高速增长期,且在这个时期每年速度不同。按照国家信息中心之前测算,大概是2009年20%,2010年19%,每年下降1%。他说:“由于2009年的刺激政策使得增速激增,当年增速达到52%,2010年增速也有37%,严重透支了之后两年的增长潜力,所以2012年中国车市的增速可能会直接降到2015~2016年或者2013~2014年的水平,即大约15%。具体会低于还是高于15%,要看明年的GDP增速。一般来讲,GDP在9%左右,市场将与潜在增长速度大体一致; GDP超过10%,汽车增长会大大提速;GDP降低,汽车增长可能降为负值。目前大部分机构预测,2012年GDP可能在8.5%到9%之间,所以汽车增速会在 10%~15%。”
汽车消费增长还遵循另外一条规律,即一个国家的收入差距越大,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普及时间越长。因为从一个阶层买得起车到下一个阶层买得起车需要几年时间,到再下一个阶层的购买力成长起来又要几年时间。2010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53的高位,在世界上属于贫富差距较大的国家。这也就意味着我国第二个高速增长期的特点是速度低,时间跨度大。
西部和二三线城市是未来的发力区域
徐长明指出,未来中国汽车市场主要特点之一是市场增长重点的西移和下沉,即向中西部城市和二三线城市转移。他预测未来三线城市的市场份额大概会占到55%左右,二线城市30%左右,一线城市15%左右。目前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中的特大城市,千人保有量已经达到124,就是说已经到了低速或者不增长的水平;而三线城市的千人保有量为12~16,还处于第一个高速增长期,也就是说三线城市的长期潜在增长速度应该在30%左右。另外三线城市目前人口总数占全国的62.9%,足以支撑汽车消费能力上涨。
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也在朝西部和二三线城市转移,这种转移主要是指产业转移。产业转移的动力来源,一个是东部产业转出的压力,另一个是西部城市劳动力等方面的吸引力,最后还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力。过去是“资金移动劳动力”,现在变为“劳动力移动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