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在“悦读”中享受人生

2012-04-29倪云会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2年1期
关键词:悦读阅读作文

倪云会

【摘 要】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然而写作难却一直困扰着几乎所有的学生。针对这一难题,作者变“阅读”为“悦读”,在创设氛围,激发兴趣;搭建框架,有章可循;反弹琵琶,逆向阅读;比较阅读,丰富完善四个方面找出了答案,并让学生享受了人生的乐趣。

【关键词】作文;阅读;方法

问问现在的学生最苦的是什么:他们会异口同声地回答:作文。为什么?肚里没东西,咬破笔杆,无从下笔。生活自然也就无精打采、没有滋味。朱熹老夫子说的好: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才能“拨开乌云见青天”。才能才思泉涌、神采“飞”扬。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所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但只要有图书馆就可以称之为学校。可见阅读的重要性。学生因阅读而自信;知识因阅读而丰富;生活因阅读而精彩。那么,怎样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呢?早在公元12世纪后半期,南宋学者陈善发表过一段阅读箴言:“读书须知出入法。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掌握阅读方法,就能使学生在“悦读”中享受人生。

一、创设氛围,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休闲活动,将可养成阅读的习惯,将可获得各种知识,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提高文化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培养阅读兴趣是十分重要的一点。人有学步时,读有起步时,适时施教。在学生开读的最佳时段,教师帮助其树立起阅读的兴趣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语文教育走向成功的机遇。“近墨者黑,近朱者赤 ”,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可帮助学生尽快驶上读书的快车道。一是创设读书的大环境:首先,在校园中拉起竖幅:爱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在橱窗中出“新书推荐”板报。其次,布置漂亮的新书展览于图书室,并组织学生前去参观,学生被那色彩缤纷的封面和插图妙趣横生的内容所深深吸引。另外,在教室中,设立图书角,挂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报刊书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二是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大量阅读提供充足的时间。适当的时候,可以开设阅读指导课,着眼最基本的方法、技能的传授,帮助学生选择读物,指点学生科学利用休闲时光读书等。三是开展有关活动,如举办书籍交流会,让学生拿出自己心爱的书籍,推荐给对方,同时也从对方的书中找到自己喜爱阅读的书籍,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苏霍姆林斯基说: “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教师既要重教书,也要重读书。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语文教师不仅要读经典作品,还要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等,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章杂志,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供学生传阅。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搭建框架,有章可循

这是一种着眼于文章整体的阅读方法。根据某一类文体的内容特点和规律性,经过分析和归纳,形成一个个结构“框架”。在学习有关方面的内容时,便可按已有的“框架”去归纳和对比,迅速找到相应的内容,更好地把握记忆。框架阅读法的关键在于制定出适合的“框架”。而且该“框架”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广泛的适用性。一般教科书的知识体系,如记叙文的六要素,小说的三要素,就是现成的框架。具体的阅读依靠框架的引导,而框架又不断受具体阅读内容的补充、丰富和完善。具体的解题思路就是看题目——阅读——解题——有选择地再阅读——再解题。阅读说明文则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什么方法;什么语言。这样便能使阅读既多快好省,又不失其灵活性。从而掌握的知识也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条理化,越来越巩固。具体到某篇课文,要找准“文眼”。如《记承天寺夜游》中的“闲人”、《苏州园林》中的“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白杨礼赞》中的“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孔已己》中的“孔已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就是其“文眼”。捕捉到了“文眼”,就能体会作者的情感,了解文章的思路,为透彻理解全文觅到了一把科学有效的钥匙。

三、反弹琵琶,逆向阅读

“逆向”是与“一般”、“习惯”相悖的。即阅读时不按常规先阅读文章内容,而是看到文章标题或文章论点时,先考虑这样的标题,这样的论点让我自己来写该如何写。如在阅读《多一些宽容》一文之前,同学们先对“多一些宽容”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同学们有的说“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要想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那势必应该学会宽容”;有的说“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呢?应该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互相帮助”; 有的说“‘多一些宽容也不应该是无原则的忍让,在大是大非面前、在事关祖国利益面前、在原则面前,那是绝对不能让步的”。在大量的个人观点发表后,再去阅读课文,审查作者的论证思路,发现作者正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展开论述的。即先揭示宽容的重要性,然后解释怎么去做到宽容:互敬、互爱、互谅、互让,最后再说明宽容也不是无原则的。与刚才同学们自己的想法比较,其差别是明显的。这样的阅读对文章的理解会更深刻,留下的印象也更强烈。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归纳出逆向阅读法一般遵循的顺序是:剔除出问题──思考辨析──求证对照──彻底理解。同时也可以看出,这种阅读方法的核心是独立思考,只有强调善于独立思考,充分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比较阅读,丰富完善

“有比较才有鉴别”在阅读过程中对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发现矛盾,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具体有同中求异比较法和异中求同比较法。

在看似相同的内容中,仔细寻找细微差别,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在学习《孔乙己》一文时,大家注意到:文章多次写孔乙己到酒店喝酒,但前后却又天壤之别。原先孔乙己到酒店喝酒后,是“排”出九文大钱。这个“排”字,既有孔已己迂腐习气。又有向短衣帮炫耀的意思;而最后一次孔乙己到酒店喝酒以后,却是“摸”出四文大钱,同样一个动作,这个“摸”字,就表明孔乙己已经穷困潦倒,走向穷途末路了。

所谓异中求同就是从个别中寻找一般,在个性中寻找共性。如对《故乡》中闰土人物形象的分析,除了可以通过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前后变化来分析,还可结合其它的人物加以比较来分析:如孔乙己和范进这两个人虽然命运迥异,其实他们都是封建教育制度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再比如《故乡》中的自然环境描写“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和《孔已己》中的“秋分过后,天气一天凉比一天”都烘托了主人公的悲凉、凄惨命运。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阅读方法不一而足,不可能会在一夜之间就全盘掌握。需要学生潜移默化的理解、揣摩、运用。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才会“下笔如有神”,学生才在“悦读”中享受人生。

参考文献:

[1]《学记》

[2]《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方法和艺术》.北京教育出版社

[3]《中学语文园地》,2008.11-12期

[4]《中学语文园地》,2009.5期

猜你喜欢

悦读阅读作文
微课,为“悦读”插上“隐形的翅膀”
高中语文巧变“悦读”课堂的策略
从阅读到“悦读”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