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
2012-04-29马腾
马腾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思想品质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01—0082—01
一、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
苏格拉底说:“一个人能否有成就,就看他是否具备自尊心与自信心两个条件。”影响学生自信心的因素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家庭困难,这样的学生害怕别人嘲笑,总和他人做比较,物质方面的差距造成他们自闭、胆怯的性格;二是身体残疾造成的,这样的学生一般不愿过多和别人交流,常常掩饰自己的个性,从而形成孤僻的性格;三是学习成绩差造成的,学习差的学生往往害怕和同学共同探讨问题,不愿把自己心里的实际想法告诉大家。自卑感是自我意识中的一种消极因素,处理不当,会影响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损害身心健康。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笔者经常采用的一个方法是在课堂上多给自信心不足的学生表现的机会。例如让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和比较自傲的学生对同一个问题进行辩论。笔者提出问题:如何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面对这一问题,学习好的学生大多坚持同一个观点,他们说在学校里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能获得别人的尊重,成绩代表了一切,如果成绩不好,别人根本就不会把你当回事。但这样的观点却激怒了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尽管他们在学习成绩上不如别人,但他们却坚持说乐于助人,做对班级有益的事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为此,双方争论不休,参与讨论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自信心逐渐增强了。一部分学生在以后的课堂提问中也表现得积极起来。
二、不断进行道德约束,激发学生善良、诚实、正直的一面
教师应以身作则,教会学生什么是真、善、美。如在讲“孝敬父母”的内容时,我列举了大量事例说明父母对子女的无私的爱,引导学生们讨论:自己的父母是怎样关心自己的?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讲述自己的父母在饮食、起居、学习等方面对自己的关心。我又问:“你们都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吗?”教室里立即静了下来。我启发大家:“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一星期后用实际行动向我汇报。”结果不到三天,我就听到了很多学生孝敬父母的事例,他们都为做了有意义的事而感到骄傲。
三、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明辨是非
由于中学生认知上的不足,他们容易被一些表面现象迷惑,不辨是非,所以教师应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不断锻炼学生认识事物真相的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在讲到有关“正当防卫”的内容时,我先讲了一个案例:一个青年人回到家,突然见自家院子里有一个人正手拿刀子,向他父亲刺去,青年人就拿起地上的扁担,冲过去把那个人打成了重伤。这个青年人的行为是否是正当防卫?我让学生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还让他们从书中找出支持自己观点的理论依据。这样,学生很快就认识到了什么样的行为才是正当防卫,增强了他们的认知能力。
四、结合社会环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中学阶段,学生应该做的是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将来的升学和就业奠定基础。但现在社会上出现的读书无用论使很多学生感到迷茫,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明白读书只是能够获得生活技能的途径之一,同时引导学生适时进行课外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运用所学知识获得成功的喜悦。
笔者所教的班里曾经有一位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在即将初中毕业的时候听信了一些不良言论,便在班里鼓吹读书不如打工挣钱,一些学生听了也蠢蠢欲动。对此,我专门抽出时间对学生做思想工作。我列举了我的一位朋友打工的实例。我说我的这位朋友一年能挣十万元,学生们都不大相信。我说他现在的工作是修理瑞士进口钻机,这需要较高的英语水平和数学知识。这个事例说明只有把书读好了,才会有能力和机会在社会上站稳脚跟,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不然,在社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没有知识,只能出苦力。听完以后,学生们都纷纷对那位同学提出质疑,这位同学又安心学习起来。
编辑:杨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