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非煤产业转型
2012-04-29张学英
张学英
“长治市郊区东山西水,气候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山西省长治市郊区漳泽新型工业园区主任尚旭清自豪地说。
虽然是中国重要的采煤地区之一,但令当地人骄傲的是城市的美丽与整洁。长治市先后荣获中国十大魅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我们去采访的时候,长治正在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我们就是要让郊区深入人心。”长治市郊区区长金所军说。
“我们的转型发展路子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前列。”漳泽新型工业园区主任尚旭清说。
长治市郊区有记载可查的采煤历史可以追溯至上世纪初,煤炭、焦化、钢铁、化工、水泥建材等传统行业仍然是全区的支柱型产业。2004年前后,全省119个市县里GDP排名,郊区排名前三。“那时说起长治郊区在全省都很风光。”尚旭清如是说。
当时郊区最大的煤企年产上百万吨,最小的不足万吨。小煤矿规模小,设备差,安全系数和回采率普遍低下,煤炭资源浪费严重,企业经济效益低下。它的万元GDP耗能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2倍以上,它的污染,以二氧化硫为例,其排放也是全国平均数的2倍以上。生态破坏骇人听闻,每采一吨煤要破坏2.48吨水……
“治理污染的成本相当高,加上传统行业投入高,附加值低;国税高,地税低;科技含量相对少;品牌影响力弱。其实传统行业对本地经济的贡献率并不大,转型早已经箭在弦上。”金所军说。
2006年成为转折点,自2006年开始,钢价开始下滑,长治郊区经济增幅放缓。基于这一现状,区委、政府领导提出建立新型工业基地、新材料、新能源基地,于是有了现在这座漳泽新型工业园区。
漳泽新型工业园区位于长治市郊区的北部,园区总面积15平方公里。目前已经有14家企业入园,以光伏企业、生物制药业和新型装备制造业为主,项目总投资120亿元。“与上海、北京动辄数百亿、上千亿的投资相比,我们的规模并不大,但这些成果也是经过了多年的努力。”尚旭清感慨地说,“很多人以为煤城转型容易,其实很艰难。”尚旭清这些年一直穿梭往来于北京、上海、广东、福建、浙江等地,“我们不停地去看、去谈,确定我们的发展方向。”
长治市如今已经成为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地区之一。
山西省五大煤炭企业集团之一——潞安集团下属的潞安太阳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入驻漳泽新型工业园区,是集研发、制造、销售、光伏发电、技术服务、贸易为一体的高科技光伏企业。凭借着母公司雄厚的资金支持,他们与德国的公司合作,采用了国际上最先进的电池生产工艺,生产出的单晶电池片平均转换效率可高达18.7%,多晶电池片平均转换效率约为16.6%,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世界一流公司同类产品的技术水平。
“潞安集团现在已经形成了包括光伏产业在内的五大主导产业链。”潞安太阳能的副总经理刘亚军说,他在潞安集团工作有20年之久,对集团的发展路径相当了解。
位于中国500强企业第100位的潞安集团,是中国颇具实力的大煤企,发展也不总是一帆风顺的。1999——2000年,当整个煤炭行业陷入不景气时,潞安也开不出工资。多元化的发展思路从那时起就已初具雏形。
“企业做大做强仅靠单一的结构不行,而且作为大型国有企业我们要承担社会责任,注重可持续发展。未来5年,潞安的非煤产业将占到总产值的71%。”刘亚军介绍说。2010年,这个巨无霸企业营业收入达到850亿元,比上年翻了近一番;预计2011年能达到1000亿元。“我们“十二五”的目标是进入世界500强行列。”
潞安光伏業雄心勃勃地预计“十二五”期间,要建成年产40万吨的聚氯乙烯——年产6万吨工业硅——1万吨高纯度多晶硅1Gw太阳能电池的太阳能垂直一体化产业链条,形成上下游一体化光伏产业基地。
然而,潞安也具有中国光伏企业所共通的致命缺陷——“两头在外”,即核心技术在国外、销售市场在国外。“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加大研发力度,保持技术领先优势。我们在长治组建了光伏研发中心,还在上海与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合作成立了光伏实验室。我们的研发中心将按照国际惯例运作,吸引世界各地太阳能行业的一流专家以多种形式合作开展科研工作。二是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把精细管理落到实处。一方面,我们不断改进和优化生产工艺,努力减少原辅材料消耗,节能降耗,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我们在产品质量和成本控制上狠下功夫。在不断完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严把产品质量关。三是继续加强潞安太阳能品牌建设,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潞安太阳能的副总刘亚军说。目前,潞安太阳能产品已经拿到欧洲莱茵TUV产品认证书,正在办理美国UL认证、中国金太阳认证和IS09000认证,为打开国际市场扫清障碍。
目前,潞安多晶硅、潞安太阳能电池等重点项目,被列入长治积极发展的20个百亿元非煤非电项目,全力推进。
漳泽工业园区内另一家著名企业是做健身器材的山西澳瑞特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在园区内他们拥有一个占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的厂区,是全球目前最大的健身器材生产基地。在这里,从原材料进厂、切割、组焊、静电粉末喷涂到总装出厂,实现了一条龙作业。
澳瑞特如今以占据全国40%、北京60%市场份额的业绩,稳居全国健身器行业的龙头地位,并成为国家健身器行业标准制定的参与者。“我们原来是做自行车起家,到了1981年前后,自行车产业竞争激烈,利润下滑,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转做健身器材。”公司副总毛凤鸣说。
上世纪80年代,因有着自行车、缝纫机等一批名牌产品和洗衣机等新兴产品,长治市的轻工业一度辉煌,并被确定为全省的轻工业生产基地。然而,市场突变,将这些企业逼到了生死的边缘。最终只有澳瑞特重振了山西轻工制造的辉煌。如今在长治的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澳瑞特和它所在的制造业再度成为关注的重点。
1991年,澳瑞特的前身长治自行车工业公司在困境中宣告解体。之后,生产转型,成为全国第一家摸索出国际健身器材主要流行产品的成套生产技术的厂家。在1992年的北京订货会上,初次亮相的澳瑞特健身器材便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当即签下了360万元的大单。其后,他们借助中国“全民健身”的风潮成为行业领跑者。
目前,澳瑞特生产有各种有氧健身器、专业力量训练器、综合训练器以及室外健身路径等十几大类500多个品种的系列健身器材,“我们正在开发研制医疗、理疗机械。”毛凤鸣说。不断地创新让澳瑞特引领着国内健身器材产业发展新潮流,他们被誉为“全球健身器材行业领跑者”。如今,澳瑞特产品的三分之一远销美国、德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国,2010年总销售额达到8亿元人民币。刚刚发射升空的“天宫一号”搭载的一辆车就是澳瑞特的产品。
随着新型产业不断地在漳泽新型工业园区落户,园区主任尚旭清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我现在就像企业的保姆一样,帮他们跑各种证件,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几乎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但我喜欢这种累、乐意这样忙下去,这是我们经济转型发展的最好体现,我们就是要让越来越多的好企业、好项目落户长治市郊区,早日把长治市郊区建设成为全国百强县(区),长治市郊区的明天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