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政:为中国文化产业腾飞助力

2012-04-29夏天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2年1期
关键词:公益性文化产业财政

夏天

借助改革开放和加入WTO,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石油等中国企业走向了世界。但是,当21世纪福克斯出品的《阿凡达》笑纳200亿元票房、贝塔斯曼在全球攻城拔寨之时,国内尚没有与之一决高下的文化企业。

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与此同时,“文化兴国”战略正在激发一个东方大国的内在力量。

近年来,中国财政部门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支持文化体制改革,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今后一段时间,财政部门还将继续加大对文化的财政投入,优化支出结构,创新投入方式,进一步完善促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保障机制,为推动文化发展繁荣“保驾护航”。

加大投入,支持中国文化走出去

安徽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后,很多人担心:事业单位身份一丢,待遇就会大滑坡。安徽省财政厅从2009年开始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进行扶持,打消了这些人的悲观念头。

来自财政的支持和保障让文艺工作者们没有后顾之忧。

“十一五”时期,中国财政对文化的投入不断增加。2005年,中国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为597亿元,2010年达到1543亿元,年均增长20.9%。其中,中央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005年为102亿元,2010年增加至316亿元,年均增长25.4%。

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和社区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农家书屋等“十一五”时期农村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如期完成目标此外,稳步推进博物馆、纪念馆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向社会免费开放,积极支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等,财政投入让这一系列政策有了经费保障。

目前,在财政支持下的文化体制改革已进发无穷活力:河南省电影公司改制成立河南奥斯卡电影院线有限责任公司,打破影片逐级发行模式,票房收入跨入全国前10;北京市儿童艺术剧院转企后推出《红领巾》、《迷宫》等“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儿童剧,总收入从77万元增加到7000万元;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公司转制后,营业收入每年增长10多亿元,使国有资产大幅增值;天津日报社组建报刊连锁发行销售网络,使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迅速提高……

中国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一段时间,各级财政将切实增加文化投入,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财政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同時,进一步拓宽文化投入来源渠道,努力增加政府非税收入用于文化的投入,逐步增加彩票公益金用于文化事业的支出。

今后一个时期,财政对文化的支持还将突出表现在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支持重点为:

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把主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建立完善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长效机制。重点向农村倾斜,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支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支持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支持国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支持革命文物保护和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保护,促进发展红色旅游。支持加强文化典籍整理和出版工作,推进文化历史资源数字化。

支持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发挥好“国家出版基金”作用,设立“国家文化发展基金”等艺术基金,采取公开、竞争、择优的方式,支持文化艺术领域优秀作品创作和人才培养,引导文化产品创作生产。

支持中华文化“走出去”。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支持加快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推动开展政府问文化交流活动。支持加强重点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方法,增强国际话语权。完善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政策措施,重点支持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知名品牌,鼓励文化企业在境外兴办文化实体,扩大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的份额。支持对外翻译文化精品,促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

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书屋里面有黄金,博览群书步登云。左右逢源知世界,农家院里是能人。”这是一位河南农民通过描绘农家书屋的“打油诗”表达对政府农村文化建设的褒奖。

“无论老人、儿童、白领还是农民工,都愿意来这里寻找文化的美!”这是一位北京市基层文化馆的管理者通过自信的话语释放出自己对城市文化发展的“满意度”。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正成为中国国家战略和文化自觉。财税政策的支持对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中国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文化体制改革、支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这些政策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十一五”时期,财政部门积极研究制定支持文化体制改革相关配套政策,出台了财政税收、投资融资、资产管理、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人员分流安置等扶持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顺利进行。按照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要求,中央财政和20多个省份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重点支持转制文化企业发展和骨干文化企业培育等,至2010年中央财政共安排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42亿元。中央和江苏、上海等省市还设立了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有效搭建起文化产业融资平台。同时,制定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包括鼓励企业和个人向公益性文化事业捐赠,对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门票收入免征营业税,对电影、动漫、新闻出版和发行等文化企业给予税收优惠等等。

今后,财政部门将继续落实完善各项扶持政策,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支持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继续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并按照中央规定将扶持政策执行期再延长5年。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推动已转制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着眼于突出公益属性、强化服务功能、增强发展活力,在进一步加强经费保障的同时,支持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深化劳动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探索实行绩效评估考核结果与财政投入挂钩办法,促进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支持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通讯社等重要新闻媒体完善管理和运行机制,不断增强其发展的内在动力与活力。推动一般时政类报刊社和重点文艺院团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鼓励其在面向群众、面向市场过程中发展壮大。

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加大财政、税收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支持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努力发展新媒体

和新的文化业态。着力培育骨干企业,鼓励以资本为纽带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资金如何流向“神经末梢”

在中央和各级地方财政的支持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神经末梢”,延伸到城乡各个角落:江苏省张家港市把图书室建到农民身边;天津市静海县383个行政村全部建起标准化农村图书室;陕西汉中龙江文化站利用节假日,为种植、养殖专业户、建筑队和残疾人送书上门……

“十一五”時期,根据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中国努力探索财政支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新方式,财政投入的有效性、激励性和引导性功能不断增强,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和投入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要表现在:

积极探索基金制管理模式,设立国家出版基金,对国家重大出版工程和马列专著、“三农”读物、少儿读物、科普读物等公益性出版项目给予资助。

积极探索“以奖代补”模式,引导和激励地方财政加大农村文化投入,支持地方开展有地域特色、适合当地风俗的农村文化活动。

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对党报党刊等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以“政府采购”方式支持其实行扩版不提价、免费赠阅、禁止刊登形象广告;在安排“文化下乡”、农村电影放映等经费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充分调动包括民营文化企业在内的社会各类文化机构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

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采取贷款贴息、项目补助补充国家资本金、绩效奖励、股权投资等多种形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

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财政部门积极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2011年7月6日,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正式揭牌。基金规模暂定为200亿元人民币,首期募集60亿元。作为中央财政创新财政支持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一种崭新尝试,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将重点支持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动漫、网络文化、文化休闲及其他细分文化及相关行业等。

中国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创新财政投入和管理方式,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继续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探索实行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等政策措施,鼓励各类文化企业和个人参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通过贷款贴息、保费补贴以及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引导和带动金融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

猜你喜欢

公益性文化产业财政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关于准公益性和公益性水利项目PPP回报机制的探索
一家医院的“公益性报告”
戴夫:我更愿意把公益性做到最大化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
增强“五种”意识打造“五型”财政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