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教育新课程教材建设的特点研究

2012-04-29朱小蓉杜瑜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2年1期
关键词:教材建设

朱小蓉 杜瑜

【摘 要】传统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建设存在学科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倾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设计理念上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在教材建设上不断走向创新,走向综合,走向科学。新的基教材建设全面倡导素质教育。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建设;走向创新;走向科学

素质教育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对教育理解的不断深化,是中国各层次教育行动与改革的方向,更对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课程教材是教育的心脏,课程教材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世界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尤其是中国教育技术与网络信息的不断更新,在信息化社会里知识资料可通过各种渠道获得。这些新变化对基础教育教材建设的理念和教材建设体例、内容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一、传统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存在的问题

教材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基础教育的教材建设任务更为艰巨,难度更大,建设周期长,几年甚至十几年也难于更新,因而存在的问题较多。

(一)传统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存在学科中心倾向

在传统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的建设中,过份重视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面面俱到现象较为突出,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忽视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的应用,忽视专题学习与案例分析、研究,忽视学生学习的选择性。

(二)传统的基础课程教材存在书本中心倾向

在传统的基础教材建设中,过分重视间接经验的系统传授和获得,忽视学生直接经验的习得,尤其是忽视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从事自主研究,课题研究,社会调查,创新性活动。

二、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设计新理念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各科新的课程标准,标志着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教材建设将逐渐走入实践。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建设新理念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建设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

课程设计者,教材编制者及各科教师,应树立的基本理念是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促进学生生活质量的提高,着眼于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可持续发展。因此,课程作为教育的核心,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

(二)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建设要走向创新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的培养日益重要。要为创新能力培养打下坚实基础,就必须强调发展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愿望和能力,重视从小开始在各科中有计划、有系统、有步骤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多种综合能力,重视从小开始逐步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观念、科学方法。

(三)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建设要走向综合

课程综合化是当今世界课程建设发展的趋势。分化过细,彼此孤立隔离的传统课程导致了各科之间的明显的内容重复、相互脱节等配合不好的问题;分化过细的传统课程,不能适应科学知识的飞速发展,导致课程门类过多,并易造成教材深、难、重的问题,导致学科本位倾向的产生,从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彼此孤立、相互隔离的传统课程,无法反映出客观世界普遍联系、各学科领域相互联系的本来面目,不利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

三、新的基础教育新教材内容建设的新特点

基础教育各年级的教材已根据新课程建设标准编撰出版并在全国使用,新课程的编撰者认为,基础教育的新教材有如下特点:

(一)新教材表现形式丰富多彩

新教材编排设计具有高雅的艺术魅力,图文清晰精美,文字优美生动,色彩柔和,教材中穿插的许多图片,更是极为珍贵的科学、艺术或历史资料,不仅充分发挥了图片在信息提供和激发兴趣方面的独特功能,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十分有益,使教材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

(二)新教材内容难度进一步删减

基础教育新编教材从内容总量上进一步删减,新教材的难度进一步降低,极大减轻了不必要的繁琐记忆负担,克服了“繁”、“难”的弊端,在克服深、难、重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新教材在选择内容时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以努力提升学生生活质量,克服了“学科中心”的倾向,避免了“偏”的弊端。新教材强调SIS课程设计理念,加强课程与科技新成果的联系,内容大为更新,更富有时代性。

(三)新教材注重探究式学习方法

基础教育新课程最大的特点和亮点就是强调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新课程建设力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张教学互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强调教与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克服了“知识中心”的片面倾向。新教材进一步强化了课程的选择性,允许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为发展学生个性留下了充分的空间,鼓励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与感悟能起到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

(四)新教材注重现代网络技术

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教材建设注重利用现代网络教育技术,在教材系列化的方向上又前进了一大步,从而克服了传统教材“以书本为中心”的倾向。新教材提供了有关的网站、网址,引导教师和学生利用互联网进一步拓宽学习渠道和领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加开阔的学习平台,更加丰富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和途径。

基础教育新课程教材建设的方向性改革,是对中国传统教育的思维观念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教材是教育的心脏。基础教育教学要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教学,就必须深刻反思传统教材的弊端,深度研究新课程教材的新特点,深入思考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举措,因此,基础教育教学要走向生活,面向学生,面向社会;要走向创新,课程目标要从边缘到中心,课程内容要从面面俱到到点面结合,教学过程设计注重探究式和个性化教育。

作者简介:

朱小蓉(1967.09~)女,山西新绛人,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人事部,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及高校人力资源管理。

杜瑜(1974.07~)男,四川广安人,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积雪教育办公室,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教材建设
应用型高校经管类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及教材建设探究
教材建设对高职家政服务类专业精品课的促进作用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英语课程建设研究
关于核科学技术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的思考
湖北民间舞蹈课程体系的建构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从编、研、培角度谈教材建设和质量提升
巴人及其文学论著对我国现代文学理论教材建设的影响
关于机械专业《工程材料》教材建设的探讨
略论中央苏区的医学教材建设